首頁>資訊>

《驢得水》中最糟糕的女性,就是那個“睡服”一切的蕩婦張一曼了。

這個故事並不複雜,在民國那個動盪的時代,一群具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去往貧困偏遠的地方支援教育。

這個地方貧困、落後,但是這群人依然有理想,他們企圖改變這樣的現狀,可是隨著事情的逐步發展,貧困地區的問題也暴露出來,在經費缺乏的情況下,他們被現實所改變,最後變成了被現實所夾裹的人。

劇中的張一曼是唯一一個自殺的人,而且是在“睡服”了銅匠之後。

一、一個自由放蕩的女性

張一曼是一個什麼樣的女性?她自由、開朗,也美麗動人。

這樣一個女性就如一朵搖曳的百合花,芬芳馥郁,在那個貧困的山區,她更是“神”一般的女性,銅匠一輩子與老婆平淡無奇的生活著,自從與張一曼有了一夜情緣之後,他內心的激情被重新點燃。

劇中的張一曼無疑是開放的,她沒有傳統女性的矜持,那些聽著讓人面紅心跳的黃色笑話,她張嘴就來,同時她還享受著性自主,她能“睡服”銅匠,也能拒絕裴魁山的求婚。

她甚至表示自己來這裡就是想活成自己,這裡沒有世俗的羈絆,她喜歡這種灑脫、自由、隨性。

張一曼的形象與以傳統女性的矜持、含蓄相去甚遠。她對性的理解,完全就是大家眼裡不折不扣的蕩婦,在男權社會,封建時代,張一曼就是離經叛道的典型。

她是如何來到這個偏遠山區的呢?當然是因為男女關係混亂,初看《驢得水》時,認為這個張一曼可恥透頂,一個把性看得如此開放的女子,必然不是一個好人。

她與裴魁山聊著黃段子,從來不臉紅心跳,她“睡服”銅匠,用最放蕩的辦法,讓他感受到性的快樂,直到銅匠老婆出現,說銅匠一輩子只會一個姿勢,為何去了一趟學校,就變了花樣,會咬耳朵了。

這樣一個放蕩的女子,在那個時代已經是一朵“奇葩”了,在傳統的觀念中,張一曼就應該是被唾棄之人,如潘金蓮的放浪形骸,她本就是一個“無恥”之人。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佳佳,簡直就是這個山村中的“白月光”,她單純、可愛,而張一曼呢?以最可鄙的樣子讓人唾棄。

張一曼的人設就是如此讓人們不喜,可是越往深看,越會發現,這個女人身上有一種最純粹的東西,讓人們又深感憐憫。

二、放蕩背後的單純

張一曼在劇中是一個放蕩的女子,可是她卻是一個最明白、最單純的人。

孫校長看似為人寬厚,熱愛教育事業,但虛報名額吃空餉卻是他的主意,為了達到目的,不惜創造一個假的名額,便是“呂得水”。

如果不是校長用這個虛假的人物去騙取名額,就不會有後面的各種事情,為了達到目的,他更是對張一曼“睡服”銅匠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能讓目的達到,張一曼被犧牲也是值得。

後來更是為了他認為值得的事情,把張一曼一頭秀髮給剪掉了,而張一曼卻成了整個事件唯一的犧牲品。

張一曼如被獻上祭臺的物品,在校長所謂的理想中,被活生生殺死,張一曼的死是必然的,從她以“睡”為切入點開始,她的悲劇基調就已經奠定了。

校長的理想並沒有實現,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誰都無法避開腐敗的現實,只能在艱難中徐徐前行,理想最終化為了泡影,張一曼以蕩婦的形象深入人心。

還有裴魁山,他極度自信張一曼會接受自己的求愛,因為在那個偏遠的地方,張一曼根本沒有選擇,再加上在眾人眼裡,張一曼是一個被人唾棄的角色,他能向張一曼求婚,完全是給了她莫大的面子,他如一個神靈般在救贖墮落的女人。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張一曼居然敢拒絕自己,裴魁山心中燃起的熊熊火焰被張一曼無情的撲滅了,於是他開始釋放心中最後的惡意,他罵張一曼是婊子,罵得非常難聽,得不到那就毀掉她,把她撕碎、踩爛,讓她永遠不得翻身。

劇中只有一個周鐵男沒有侮辱過張一曼,可是當子彈掠過頭頂時,他感受到死亡的可怖,那曾經的傲骨也被打折,重新站起來的他,再也沒有了曾經的錚錚傲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懦弱膽小,卑躬屈膝的人。

他對周圍的事情視而不見,特派員隨從意圖強姦張一曼,他也再不敢站出來了,那個耿直有理想的人,變成了猥瑣、膽小的市井之徒。

每一個人都在慢慢接受現實,只有張一曼始終是她自己,她不接受裴魁山的所謂“救贖”,她就是自己,她放浪、她自由,她就是喜歡用自己的思想去生活,無關周圍的環境。

張一曼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她的自由,是為那個時代所不容許的,她的死,與自己的個性有關,當然也與時代不無關係。

三、喜劇的核心是悲劇

《驢得水》的前半部分是喜劇,後半部分是悲劇,特別是張一曼的死,更是把這場悲劇推向了高潮。

教育體制的腐敗、人性的複雜、時代的混亂、做人的底線,一個披著喜劇外衣的悲劇,讓人們在歡笑之餘,眼含熱淚。

特派員不學無術、貪婪自私,這是時代的悲劇,校長的虛偽、可笑也直接導致了張一曼的悲劇。

其實這些人物最多是自私了一些,貪婪了一點,但他們最後都沒有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有那個看起來放蕩的女人張一曼成為了最終的悲劇核心。

她在大城市就因為放蕩不被世人所接受,她心甘情願來到那窮鄉僻壤,就是想活得瀟灑自由,在張一曼的心中,性是性愛是愛,她就是要那份隨意的自由。

張一曼的思想是超前的,她要自由,可是偏偏事情不會以她想要的去發展,越是追求自由,離自由就越遠。

在封建意識還很強烈的時代,張一曼去“睡服”銅匠,就一定是一場悲劇,一個沒有見識過大城市的鄉下銅匠,能擁城裡來的佳人入懷,那是修了幾世的福氣,他自是難忘。

但是張一曼是誰?她要的只是快感,與情感沒有一毛錢關係,於是銅匠認為被眼前這個女人給欺騙了,於是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報復。

張一曼本身是來尋找快樂的,沒有想到陰差陽錯捲入了這樁“教育醜聞”,她又如之奈何呢?魯迅在《論雷峰塔的倒掉》 中這樣說道: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21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我的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