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很多人對於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公司十分熟悉,這個繼承蘇聯大部分飛機制造技術的軍工企業,已經開始了和中國的合作關係。從蘇聯解體時,入不敷出無法養活數萬軍工人員,到現在的成功轉型,烏克蘭提供技術,而中國提供資金,這樣互利合作的模式一步步將烏克蘭軍工帶出了瀕臨破產的困境。在中國的很多航空飛機中都有烏克蘭航空公司的幫助,其中最為著名恐怕要說安-225了,安-225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飛機效能即使是現在的美國都無法超越,而烏克蘭在關鍵時候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那就是將技術轉讓中國。

蘇聯解體之後,一小國面臨和烏克蘭一樣的困境

而很多人其實不太了解,其實蘇聯航空工業不僅僅只有安東諾夫飛機制造企業,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公司,這就是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該飛機制造廠現在位於俄羅斯在此之前其實位於烏茲別克,是蘇聯航空工業中比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廠更加重要的一個飛機制造企業。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蘇聯的蘇-2殲擊機,它是蘇聯在二戰時主要的空中力量,該機型的生產就是由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製造的。

在二戰結束之後,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主要為蘇聯建設類似“安”系列的軍用飛機,類似安-8、安-12、安-22等都是由該飛機制造廠研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運輸機公司。而對於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最為輝煌的一款軍機應該說說伊爾-76了,伊爾-76相信各位軍迷都很熟悉了,這是一款和我們現役的運-20技術水平相當的運輸機。而該製造廠每年可以製造50架如此龐大的飛機,可見其製造能力的突出。

烏茲別克錯過渡過危機的最好機會

而在蘇聯解體之後,烏茲別克國內的軍工企業遇到了和烏克蘭當初類似的情況,龐大的軍工產業卻沒有足夠的訂單,以至於國內經濟已經無法支撐起如此先進的航空工業。而在2005年中國訂單從天而降,中國從俄羅斯訂購34架伊爾-76MD和4架伊爾-78MK,而這些訂單在當時只能由烏茲別克完成,如果完成這些高達十幾億美金的訂單,恐怕會使經濟拮据下的飛機制造企業再獲生機,不過由於長時間沒有恢復生產,後來因成本上升拒絕履行中國的訂單,烏茲別克生生錯過了這次可以挽救國內航空企業的機會。

在2008年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進入了俄羅斯聯合航空公司,俄羅斯開始將伊爾-76的生產線轉移到俄羅斯,也就是現在位於烏里揚諾夫斯克的飛機制造廠。俄羅斯拿著中國的伊爾-76的定金,完成了伊爾-76生產線的轉移和復產,擁有了完整的伊爾-76生產技術。而錯過機會的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經過歷次改組,現在已經更名為塔什干機械廠,目前已經退出了飛機制造領域,只是擔負一些飛機零部件的製造。而現在我們說的“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往往是指位於俄羅斯的飛機制造廠,由於烏茲別克錯過機會,使得蘇聯時代的航空驕傲現在卻成為一個機械廠。

而中國強大的運輸機需求和伊爾-76交付的遲緩形成對比,我們不得不研製自己中國產的大型運輸機,在無數軍工人的努力之下,我們已經裝備了運-20,各方面效能以及趕超蘇聯的伊爾-7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以黃種人為主的非洲國家,位於一座島上,資源豐富但十分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