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北約,這個名字有可能會“作古”。因為,已經有人起好了新名字。新名叫北約-中東(NATO-ME)。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總統強烈建議擴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範圍,將中東國家包含在內。他還洋洋得意的說: 我已起好了名字,就叫NATO-ME(北約-中東)。另外,他還特別加了句:“多好聽的名字啊!”

對於建議將中東國家納入北約的原因,美國的這位“大統領”如是說:“中東是個很多國家都應該幫忙解決的國際問題,可是,現在的負擔全在我們身上,那些“很有錢”的國家反而受益匪淺。而我們美國沒有從中得到經濟利益和軍事支援,這不公平!這樣的戰爭終將結束。”

此前一天,即1月8日,針對伊朗襲擊美軍基地的問題,他發表了9分鐘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說:“美國已經實現能源的獨立,我們不再需要中東的石油。北約應該介入中東地區事務”。很明顯,美國是要將中東問題“甩”給北約,以便自己從中東這個“吃力不討好”的是非之地“抽身”。這本符合他上臺後實施的“成本政治”戰略,只是,沒人能想到他會以“中東加入北約”的方式來“抽身”。如果細細琢磨,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對於美國來說,確也是一舉多得之事。

石油是世界經濟的命脈,也是美國自身發展和維持霸主地位所必須確保的能源安全戰略。所以,在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一直將中東地區視為必須掌控之地。因此,美國在中東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軍力。發起或參與了多場中東地區的戰爭和衝突。因此被稱之為中東的“攪屎棍”和“動亂根源”。即便頂著這樣的“罪名”,美國依然故我,仍然堅持著一貫的“中東平衡戰略”。然而,這一狀況卻因為美國的一場“能源革命”在悄然改變著,又因為一個商人總統的出現而加速了美國的中東戰略變化。

隨著人類社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擴大,人們盯上了頁岩氣。而美國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開展了一場足以稱得上“革命”的頁岩氣開發。依靠強大的科技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美國成為了目前這個世界上唯一的頁岩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其價格也只是略高於傳統的天然氣。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價格也會逐漸降下來。而開採的環保性和使用的清潔性又註定會使這一新能源具備強大的生命力。

2017年1月20日,美國新政府上臺,由於新一屆政府實行了“美國優先”的戰略,導致世界局勢出現急劇變化。許多“慣性平衡”被打破,世介面臨了“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其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的“能源獨立”所催生的美國“戰略大調整”。美國政府放寬了對石油等能源開採的限制,加之頁岩氣商業化開發的不斷成熟,美國已經由一個石油等能源輸入國“搖身一變”成為了能源輸出國。目前,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產油國和第一齣口國。隨之,美國進行了戰略調整。經濟成本催生了“成本政治”,即“美國優先”或“戰略退卻”。

美國新政府上臺時,其外債已達近22萬億美元。如果不能遏制外債的增長勢頭,美國的未來必然堪憂。所以,美國“優先了”。也就應運而生了所謂的“成本政治”。體現的方式就是“凡事講成本”,即便是政治問題,即便是盟友,只要不利於美國的利益,美國就不會再做“冤大頭”。於是,中東便“首當其衝”了!為了“節支”,美國邁出了從敘利亞撤軍的步伐,啟動了從阿富汗撤軍的程式。並公開宣佈美國不再做免費的“世界警察”。這一度被解讀為“薅羊毛”和“戰略退卻”。

其實,美國並不是要從中東“撤退”。因為,從如何一個地緣政治中“退卻”都意味著美國將不再謀求世界霸主地位。顯然不是。美國從中東事務中“撤退”,其實只是戰術性的“策略”。因為,一是美國能源獨立後,美國已經不需要中東的石油資源。二是既然中東已經對美國不重要,那就是沒有必要再耗費財力維持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所以,美國做出了“拂袖而去”的姿態,目的是逼迫北約接手中東事務。因為北約的許多成員與中東息息相關。這樣的話,既減輕了美國的財政負擔,又能沒有“牽掛”。這個牽掛就是以色列。

不管是從美國自身的戰略需要出發,還是基於猶太勢力對美國各領域的滲透和掌控的因素,以色列都是美國無法“割捨”的“心頭之肉”。假如美國從中東“甩手而去”的話,以色列怎麼辦?所以,美國本屆政府在上臺之初就成立了由庫什納牽頭的“巴以問題”專門機構,研討和制定一個可以使以色列長久立足的方案,如果再配以北約的介入,足可確保以色列的安全。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美國之所以提出將中東“擴編”進北約的方案,很大程度上是在為以色列“量身定做”。

北約是1949年4月4日成立,8月24日正式生效的軍事集團。主要由北美和西歐的發達國家發起和組建,後又吸收了部分東歐國家。冷戰前具有防範蘇聯之意,冷戰中具有對抗華沙集團的功能,蘇聯解體和華沙集團解散後,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東擴”了,東擴的目的自然是針對俄羅斯。而現在,美國又開始了擴大北約區域範圍的“策劃”,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以“制度”的方式使北約參與保護以色列。二是遏制伊朗在中東的擴張。三是阻止俄羅斯及其他勢力在中東方向上的滲透。這三個目的本來是美國自己的戰略。而這樣一來,美國的負擔減輕了,同時還可以騰出精力,財力和軍力進行其他方向的地緣政治博弈。可謂是“一舉多得”。

之所以有的國家“擠破頭皮”想加入北約,無非是基於兩點。一是北約條約中第五款的吸引力。第五款是集體防禦的“硬性規定”,即如有成員國遭到軍事侵略,亦被視為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侵略。這自然會使一些擔心被侵略的國家“心動”。二是可以在北約這個大家庭中“混水摸魚”,減少點軍費開支。不過,北約的門檻卻不低,並不是哪個國家都可以加入。所以說,即便是將中東國家擴編進北約,符合條件者也寥寥無幾。不過,越是這樣反而越有“吸引力”,會倒逼中東地區想加入北約的國家改變自己。而在中東地區,最符合加入條件的當屬以色列。所以,如果北約擴編到中東的話,第一個獲准加入的國家很可能是以色列。

如果以色列和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加入北約的話,從安全形度講,以色列更安全了,沙特也會更有底氣,那麼,此消彼長,伊朗再想擴張或俄羅斯再想滲透就難了。而美國在減少付出的前提下仍然能夠實現自己的中東戰略,亦是“一舉多得”。這就是美國突然提出北約擴編的根本意圖。值得深思,考量和重視。

最新評論
  • 1 #

    按撫中東轉向亞太,賊心險惡,必須提防。

  • 2 #

    以色列加入北約是困難的,因為北約要求沒有領土糾紛。

  • 3 #

    把中俄伊朗納入就完美囉。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去海里遊了個泳,孩子出生了,網友:不愧是“戰鬥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