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一理念在美國文化中已經根深蒂固,以至於韋氏詞典中在1968年就選入了詞條“中國餐館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將之作為一種真正的疾病。但是,圍繞這一觀念的許多說法也早已被戳破:味精,存在於從番茄到母乳的許多食物中,沒有證據表明它與疾病存在關聯。

“對我來說,這就是在告訴人們‘看,如果您認為在這個國家不存在對亞洲人的種族主義,那麼這裡就有一個例子。’”餐館老闆埃迪·黃(Eddie Huang)說,“我知道白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他們很酷,他們可以接受,他們沒有威脅,但是他們的食物很奇怪。’”

埃迪·黃是紐約的一名大廚兼作家,他和電視節目“The Real”的主持人珍妮·麥(Jeannie Mai),以及日本調味料生產商味之素(Ajinomoto)在週二共同發起了一項社交媒體運動。他們計劃使用特搜標籤“#RedefineCRS”(重新定義中餐館)來挑戰韋氏詞典,以重寫詞條定義。

韋氏詞典在週二表示,其此前沒有收到有關“中國餐館綜合症”的投訴,但會重新考慮這一詞條。

“我們的目標始終是提供有關詞語含義的準確資訊,其中包括提供有關使用是冒犯性還是過時的資訊。”詞典高階編輯埃米莉·布魯斯特(Emily Brewster)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將稽核此特定條目,並將根據使用術語的證據對其進行修改。”

她補充說,文化和態度的轉變讓詞典處於不斷修訂的狀態。

埃迪·黃和珍妮·麥均表示,在投身這項運動之前,他們都不知道詞典中有這個詞彙。

“我認為這本字典是一種著名的聖經,它一直對其進行了全面的事實檢查以確保我們獲得資訊。”越南裔和華裔混血的珍妮·麥說,“‘中國餐館綜合症’確實是一個過時的超級種族主義用語。”

該詞條列出的症狀包括脖子、手臂和背部的麻木以及頭痛,頭暈。該症狀源自人們的飲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味精調味的中餐”。

據報道,圍繞味精的爭議始於1968年,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餐館綜合症被認為是醫學界支援的合理疾病,直到1990年代,更多的專家才開始反駁這一綜合徵。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加工食品中都含有味精。

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指出,味精通常被認為是可以安全新增到食品中的。該機構說,在先前對於人們對味精敏感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沒有發現過味精有造成持續反應。(原標題:吃中餐會得"中餐綜合症"?亞裔向種族歧視詞條宣戰)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三年不喝飲料不買衣服,英國小姐姐用省下的錢買了套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