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2020年的1月15日,俄羅斯國內政壇發生了一次"大地震",無法用幾級來形容,畢竟這場大地震是震動了整個世界。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宣佈政府全體辭職,讓外界對普京的猜測甚囂塵上。

1月16日,紐約時報從六個要點深度回顧了這場俄羅斯政壇大地震:普京是如何將自己的權力大洗牌。

事件回顧

一、1月15日,普京首次迫不及待地發表了年度國情諮文演講。這比以往早了不是一星半點兒。演講中,普京,紐約時報認為,普京想這樣保自己拄了20年的權杖。一時之間,整個國家、各個政治階層震驚到啞口無言。普京理應在2024年卸任,還有四年,普京就這麼著急?

二、與此同時,俄前總統、現任總理梅德韋傑夫,帶著自己近8年來一手扶植出來的手下、部長們以及整個內閣突然辭職了。所有被迫辭職的人都不知所措了,看來此事真的不是公開的祕密。

三、後來發生的事就不得不讓人聯想:這都在普京的精心計劃之內。普京剛剛接受梅德韋傑夫的辭呈,後腳就把總理之位的新人選找好了,簡直是無縫銜接。

普京提議,由現任俄聯邦稅務局局長米哈伊爾·米舒斯京出任總理。


1.普京在做什麼?

普京任職20年來,建立了深厚的根基,對俄羅斯權力的掌控更是無人能及。但是憲法禁止總統連任超過兩屆。普京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維持對權力的控制,來安排能讓他繼續掌權的領導層換屆。

於是,他提出了修憲,企圖削弱總統的權力,增加議會和總理的影響力。普京說,將來總統應接受由總理來任命內閣。而這可能會給普京更大的迴旋餘地。

2.他將擔任什麼職務?

目前,不知道,但有猜測。

普京可能會再次成為總理。

此外,還有另一種猜測:普京認為,應該在憲法中確定國務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普京的提議很快引發了俄相關政治分析人士的猜測:若普京放棄總統一職,國務委員會可能會成為他維持權力的工具,尤其是在軍事和外交上。

3. 他為什麼不直接奪取權力?

儘管"普京大帝"有巨大的影響力,但直截了當地宣佈自己是俄羅斯終身總統,未免還是太冒險了些。

2000-2008年,普京曾連續兩屆擔任總統,後成為總理。2011年他再次要競選總統,隨後舉行了議會選舉,但外界普遍認為議會受到了操縱。緊接著,國內就爆發了20年來最大規模的街頭抗議活動。

這次,普京要用慢動作來實行自己策劃的行動。而這樣是不太可能引起民眾強烈反對的。於是,他先修憲,這首先就給了他幾個繼續掌權的選擇,其次也為自己預留了四年的時間,來制定自己的路線。

4.普京真的擔心民意嗎?

普京在2014年吞併烏克蘭半島克里米亞之後,克里姆林宮對愛國主義的呼籲非常奏效,但由於國內經濟逐漸凋敝,這種呼籲變得難以打動人心。

紐約時報認為:這意味著,克里姆林宮可能會把俄政府的全體辭職,描述為普京聽取了民意,聽取了他們要求改變的訊號。

儘管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埋怨普京,但更多的人還是指向了他下面的官僚。列瓦達說,普京的支援率已從2018年4月的82%降至68%。但是,梅德韋傑夫的境況還要差得多,支援率僅為38%。

5.他看好的新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

過去的2019年,俄羅斯是動盪不安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普京怎能不擔憂?三思後,普京選擇了米舒斯京。

俄羅斯人普遍認為,米舒斯京是國內最有效率的技術官僚之一。米舒斯京今年53歲,自2010年4月當上稅務局長,已近10年了。他平日行事低調,鮮為人知,但卻有豐富的經驗。他對原有的那個無能腐敗、臭名昭著的稅收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普京放心他的或許在於這一點:米舒斯京與國內更有名的經濟改革家不同,他沒有自己的政治基礎。這樣一來,他就不太可能利用新職務來削弱普京的權威。

6.普京是在放權嗎?

紐約時報認為:完全不是。

俄羅斯的治理體系類似法國——總統被多方制約:獨立的司法機構、議會和內閣。

但是普京一直穩妥地統領這些機構,又將其權力納入自身。普京常常辯稱,在面對外部威脅時,對政治多元化進行鎮壓是必要的,俄羅斯只能是個主權國家。這也有所影射:普京曾多次指控西方國家煽動政治反動派破壞俄羅斯主權。

普京提出的一項憲法修正案,也給出了他對繼任者最清晰的宣告:俄羅斯未來的總統不能擁有或擁有過外國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權。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全球最大的爛尾工程:耗資960億填海造島,現在面臨下沉卻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