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目前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劃給猶太人的面積只有1.4萬平方公里。
隨著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五次中東戰爭,每次以色列都以勝利告終,才使得面積不斷增加。面積最大的時候佔有埃及的西奈半島,而西奈半島面積高達6.1萬平方公里,是以色列起初面積的4倍。
▲西奈半島面積遠遠大於以色列
西奈半島位於蘇伊士運河東岸,東臨以色列,扼守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歐大陸的分界線。以色列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擊敗阿拉伯聯軍,隨即佔領了西奈半島,佔領15年後卻歸還給了埃及。
西奈半島面積遠遠大於以色列本土面積,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以色列對陣阿拉伯向來都佔據優勢,以色列為何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
▲以色列的領土極盛時
16世紀初開始,包括埃及與巴勒斯坦在內的廣大中東地區,長期屬於奧斯曼帝國領土,之後又都屬於英國殖民地(委託地)。1805年埃及就已擺脫奧斯曼帝國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不過在1840年,英國夥同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列強入侵了埃及,列強攫取了不少特權,使埃及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1869年,法國和埃及合作開通了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透過運河公司進行管理,其中法國佔運河公司56%的股份,埃及佔44%。
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亞歐兩洲的航程,往來船隻絡繹不絕。英國沒能在蘇伊士運河分得一杯羹,對此深感不悅。然而,運河開通不久埃及便發生財政危機,不得不拋售運河公司股票,英國藉機買入了埃及持有的運河公司44%的股份。
![](http://timg.juduo.cc/2021/01/bc0116fe8e2147079463c7dd9279d770.jpg)
▲蘇伊士運河大大節省了亞歐之間的航運距離
1882年,為控制埃及,英國直接派兵將其佔領,對埃及的控制程度加深,埃及開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一戰爆發後,英國對埃及的控制程度越演愈烈,為了加強對埃及的控制,英國宣佈埃及成為其保護國,全面控制了埃及。一戰結束後,英國依然不結束埃及的保護國地位,終於引發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義。
迫於壓力英國於1922年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是仍保留了大量經濟特權,尤其是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埃及並沒有徹底獨立。一戰後奧斯曼帝國戰敗,中東很多地區被英法委任統治,此時的巴勒斯坦也屬於英國的殖民地。
▲一戰後,英法在中東的勢力範圍
猶太人流落世界之前,曾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一戰結束後,英國獲得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在英國的支援下,猶太人開始大規模遷入巴勒斯坦。
尤其在1930年代,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大規模迫害猶太人,猶太人紛紛逃離德國,其中有近20萬猶太人來到了巴勒斯坦,到二戰爆發前,巴勒斯坦猶太人已高達40多萬,佔巴勒斯坦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而沒能逃離納粹德國魔爪的猶太人有600萬人被殺。
▲二戰中猶太人遭受納粹迫害,被解救的少數倖存者
終於二戰以納粹德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英國也損失慘重,戰後已無力維持海外殖民地。1947年,英國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最終,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處理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根據決議在英國的委任統治結束後,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其中,阿拉伯國面積1.1萬平方公里,猶太國面積1.4萬平方公里,而耶路撒冷由聯合國管理。
▲1947年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
猶太人自然很支援聯合國該決議,但阿拉伯人堅決反對。他們認為猶太人的苦難並非阿拉伯人造成,而是歐洲人造成,殘害猶太人的一直是歐洲人,不能以犧牲阿拉伯人的利益來補償猶太人。
1948年5月14日,英國委任統治正式結束,猶太人當日便宣佈成立以色列國,以色列建國後與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成了鄰國,而阿拉伯人拒絕按照聯合國的決議成立阿拉伯國。
第二天,埃及、沙特、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六個阿拉伯國家紛紛對以色列宣戰,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其中埃及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對抗以色列的主力。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結果六個阿拉伯國家被一個小小的以色列擊敗。阿拉伯軍隊死亡1.5萬人,而以色列軍隊只死亡6000人,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這次戰爭可以說是以色列的立國之戰,猶太國家得以儲存。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成為死敵,始終不忘驅逐猶太人,收回巴勒斯坦。
不過,埃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慘敗後不久就爆發了軍事政變。
二、埃及第一次短暫丟失西奈半島雖然埃及法魯克王朝已從英國獨立,但是獨立得不徹底,英國依然保留了大量特權,尤其是控制了蘇伊士運河,這讓埃及人民嚴重不滿。終於在1952年7月,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英國控制的法魯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國”,領土繼承法魯克王朝,包括西奈半島,但蘇伊士運河仍為英法控制。
▲納賽爾發動政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
為獲得完全的獨立,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英法商談無果決定武力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為解決兵力不足問題,英法決定拉上埃及的敵人以色列。
埃及是以色列的死敵,因此以色列與英法一拍即合。因為實力對比懸殊,結果埃及軍隊慘敗,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英法重新奪回了蘇伊士運河。
然而,戰爭導致運河長期關閉,運河安全形勢堪憂,國際航運船隻無法安全航行,英法以三國的行動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就連他們的盟友美國也嚴重不滿,美國停止了向英國的經濟援助。
同時,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要求英法立即撤軍。然而,英法都是常任理事國,美國的提案遭到了英法的一票否決。於是美國命令全球美軍進入戒備狀態,威脅英法。與此同時,蘇聯聲稱將動用核武器,威脅英法撤軍。
▲第二次中東戰爭形勢圖
最終英法被迫宣佈撤出全部軍隊,這個結果證明了二戰後的國際格局已經徹底從英法主導變為美蘇主導。英法撤走後,以色列獨木難支,也撤出了西奈半島,埃及最終保住了西奈半島。
然而,隨後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使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島。
三、埃及失去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雖然戰場上失敗,但是戰略上完勝。埃及在世界上獲得了空前的聲望,更加堅定了阿拉伯國家奪回巴勒斯坦的信心,阿拉伯國家逐漸加緊聯合圍堵以色列。
1958年2月,埃及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以色列面臨南北聯合夾擊的威脅。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巴解組織不斷在巴勒斯坦和鄰國邊境襲擊以色列。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對以色列形成兩面夾擊,不過三年後就解體了
1967年,蘇聯傳出了以色列正在集結兵力,準備進攻敘利亞的訊息,納賽爾下令封閉了以色列南部的出海口蒂郎海峽。幾天後,埃及與約旦簽署了五年共同防禦條約。面對阿拉伯國家的聯合圍堵,以色列下定決心與阿拉伯國家開戰,以色列決定先發制人。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出動了幾乎所有能動用的戰鬥機,空襲了埃及的空軍基地,埃及絕大部分飛機沒起飛就被摧毀,隨後又擊毀敘利亞和約旦的大量飛機,失去制空權的阿拉伯國家只能被動挨打。
以軍地面部隊繼續向埃及進攻,劍指蘇伊士運河,一路上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進犯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僅僅三天西奈半島就全部被以色列攻佔,僅僅六天第三次中東戰爭就以以色列的大勝而告終。
▲以色列先發制人,基本消滅了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力量
在這場戰爭中,阿拉伯國家損失慘重,有六萬多人傷亡和被俘,而以色列僅死亡900多人,第三次中東戰爭徹底奠定了以色列軍事強國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阿拉伯國家不僅沒收復巴勒斯坦,反而丟失了更多的領土,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還佔領了加沙地帶、戈蘭高地等耳熟能詳的地區,佔領了阿拉伯國家共計6.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這場戰爭使阿拉伯國家民族自信心陷入低谷,埃及總統納賽爾也在三年後鬱鬱而終。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的領土
與第二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歸還了西奈半島不同,這回以色列準備永遠佔領這些新領土。以色列在這些新領土設立了軍事管理區,直接由以色列國防軍管理。並且不斷向這些地區移民,還在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上建立了許多防禦工事。
1971年,以色列花巨資在蘇伊士運河沿岸建立了被稱為“中東馬奇諾防線”的巴列夫防線。此時的蘇伊士運河成為了以色列和埃及的國界,雖然控制在埃及手裡,不允許以色列通行,但是直接面臨著以色列軍隊的威脅。
▲巴列夫防線
四、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西奈半島對埃及至關重要,失去了西奈半島,以色列的領土就會伸展到蘇伊士運河。埃及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三角洲,就在西奈半島旁邊,如果西奈半島被佔領,埃及的絕大多數人將處於以色列的威脅下。
埃及新總統薩達特上任後就致力於收復西奈半島,為順利收復西奈半島他採取了很多措施。
▲埃及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西奈半島西面的尼羅河三角洲
戰略上,薩達特不斷遊說各國,爭取獲得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援,最終獲得了100多個國家的支援,甚至包括英國和法國。同時薩達特威脅以色列,聲稱為收復西奈半島,埃及已做好了犧牲100萬人的準備。
戰術上,薩達特多次故意散佈攻擊以色列的假訊息,在戰爭前多次在蘇伊士運河發動軍事演習,但是最終都沒有發動戰爭。而以色列為了應對埃及的軍事演習不得不提升警戒狀態,而這讓以色列多花費了上千萬美元。
▲失去西奈半島,埃及近1億人口將失去對以色列的戰略緩衝
埃及給以色列多次上演了狼來了的故事後,終於在1973年10月6日突襲了巴列夫防線。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這一天是以色列的贖罪日,而贖罪日是以色列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以色列大部分士兵都在過節,是以色列軍隊防禦最弱的一天。
戰爭中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為埃及提供了資金和武器裝備的支援,同時敘利亞也向以色列發起了進攻,以色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堅固的巴列夫防線被埃及順利攻破,形勢一片大好,眼看埃及將順利擊敗以色列,奪回西奈半島。
▲突破巴列夫防線後,埃及士兵激動地親吻了失去多年的土地
然而,埃及低估了以色列的動員能力和美國的支援能力,看到戰爭形勢對以色列嚴重不利後,美國最終給予以色列大力援助,大批戰爭物資透過飛機運往以色列,並且向以色列提供衛星照片。最終以色列扭轉了戰爭局面,成功擊退了埃及和敘利亞的進攻,並反攻到埃及和敘利亞的領土。
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和下,雙方簽訂了停火協議,這場戰爭中阿拉伯軍隊死亡8500人,以色列軍隊也付出了死亡2800人的代價。雙方軍隊死亡人數對比不再像第三次中東戰爭那樣懸殊。
▲以色列反攻,渡過蘇伊士運河,最終贏得了勝利
以色列雖然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但是也付出巨大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以色列了解到雙方力量對比已不再像第三次中東戰爭那樣懸殊,阿拉伯國家也瞭解到他們難以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這使得阿以之間不得不開始考慮進行和平談判。
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援助,阿拉伯國家對美國進行了石油禁運,導致國際油價暴漲,這使得依賴石油進口的美國苦不堪言,而出口石油的蘇聯卻大發石油財,美國不得不想方設法撮合雙方的和平。
![](http://timg.juduo.cc/2021/01/e4d018f062cf420b947e3da4587389fa.jpg)
▲石油危機導致油價暴漲數倍,令美國苦不堪言
根據協議,埃及承認以色列,並與以色列簽訂和約,建立正常外交關係,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但以色列船隻可在蘇伊士運河自由航行。
▲埃及、以色列、美國三方簽訂戴維營協議
根據協議,以色列軍隊不顧西奈半島猶太定居者的反對,於1982年全部撤出了西奈半島。
埃及終於收復了西奈半島,但是埃及拋開其他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單獨簽訂和約,這引起了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嚴重不滿,它們紛紛與埃及斷交,這使阿拉伯國家發生了嚴重分裂。它們認為埃及總統薩達特背叛了阿拉伯世界,薩達特也在兩年後被極端分子刺殺,為收復西奈半島,薩達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對以色列來說,阿拉伯國家出現內訌,阿拉伯國家抗擊以色列的聯盟從此名存實亡,再也沒有一起聯合圍攻以色列,這讓以色列的外部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避免了兩線作戰,這是以色列同意歸還西奈半島的最主要原因。
▲以色列周邊被多個阿拉伯國家包圍,其中埃及和敘利亞最強大
另外,西奈半島雖然領土面積很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沙漠,利用價值不大。而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佔據此地不但可以保障飲水安全,同時可以居高臨下威懾敘利亞。為避免兩線作戰必須放棄一線,放棄西奈半島更為明智。
況且國際社會始終不承認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等地屬於以色列,甚至連盟友美國都要求以色列儘快退出其佔領的阿拉伯國家領土,這使以色列最終選擇放棄了西奈半島。
長期作者|諸葛仲達
山東大學畢業|國際關係、王朝興衰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全文完)—
-
1 #西奈半島是亞非大陸分界,不是亞歐
-
2 #只要埃及不與以色列為敵,以色列又有美國的支援,以色列基本上就釘在了這個地方。阿拉伯不團結,如果埃及、沙特再加上敘利亞本來可以打敗以色列的,只能等美國衰落了
-
3 #歸還西奈半島是以色列痛苦的選擇
-
4 #埃及人口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達到1億過,就目前人口歷史新高,也就是8500萬……樓主說的1億埃及人是,上個世紀哪裡冒出來的???
-
5 #它貪慾大但胃口小,吞不下去,強吞會撐死,不得不吐出來。
-
6 #現在有多猖狂,後代就有多悲慘!
-
7 #這個世界要是沒有能抗得起的強國,得亂成什麼樣啊
-
8 #仲達兄,小弟司馬孔明有禮了
-
9 #埃及是英聯邦成員國,以色列不吐出來,英國做為大哥面子上過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