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總統提名的商務部長人選吉娜·雷蒙多在1月26日舉行的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承諾,將保護美國電信網路不受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公司的影響,明確要繼續制裁華為。她還對議員們宣稱,中國的行為“傷害了美國工人和企業”,還妄言中國“應為侵犯人權的行為負責”。對於這樣的政客,在我們預料中。目前,拜登的內閣班子組建完畢,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美國新任國務卿、防長、財長相繼“走馬上任”,他們的出身、背景和言論釋放出哪些訊號?我們來逐個分析一下。
一、新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拜登的“親密戰友”
首先分析一下新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法務出身的他,先後供職克林頓、奧巴馬政府,輔助從事美安全、外交等方面的工作。
他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伊核談判、亞太再平衡等問題談判上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這也是他一直穩穩在常務副國務卿崗位上的重要原因。
這個人十分冷靜,不但做事謹慎、說話和藹,而且精通外交政策和具體細則,具備典型外交官的風格。他與拜登共事多年,有著拜登“親密戰友”的稱號,基於業務和信賴,被任命為國務卿可謂順理成章。
他曾於2015年來中國訪問,那個時候的他期待中美攜手合作,在經濟、氣候、戰略安全等方面共同合作,引領國際社會向前發展。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被“扶正”國務卿後,可謂一改常態,宣稱中國是美國最大挑戰,將延續特朗普時期的對華態度和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強硬政策,以及涉臺、涉港等內部問題。但在涉及氣候、衛生等民生領域期待與中國合作。美國政客本質和“嘴臉”暴露無疑。
二、新任防長埃德·奧斯汀,拜登稱其為“愛國者模板”
新任防長埃德·奧斯汀,非裔、軍人出身,畢業於西點軍校,畢業後基本上“混跡”于軍界。既有國內又有國外的任職經歷,如在德國、伊拉克、阿富汗、巴拿馬等地任職;既有戰略機關經歷又有一線作戰指揮經驗,比如指揮部隊攻佔伊拉克巴格達,監督打擊敘利亞ISIS;既有基層指揮官的經歷又有參謀的經歷,比如擔任第18空降軍軍長、陸軍副參謀長、聯合參謀部主任、駐伊拉克美軍司令等職務;退役後他還到企業任職,比如任防務企業雷神技術公司董事會成員。
此人謙虛謹慎、行事低調,樂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建議,據說帶兵時不大吼大叫。遇事冷靜,還具備一定外交能力,尤其是在處理伊拉克撤軍問題上得到了印證。長期與拜登共事,拜登稱他為“愛國者的模板”。實際上他在伊拉克戰場失敗行動居多。
其當選新防長後,表明要修復與歐盟關係,鞏固同盟戰線;與日韓通話,提及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提到美日、韓同盟的重要程度;提到深空將成為了大國間競爭的舞臺,中國是日益增長的威脅。可見,美國對我強硬戰略還將繼續。
三、新任財長珍妮特·耶倫,美國的“鴿派”人物
新任財長珍妮特·耶倫,畢業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專業,後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出生。 博士畢業後的十年裡,主要在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後由克林頓提名擔任美聯儲委員會委員。之後,基本上在美聯儲工作,先後擔任美聯儲副主席和主席。她在宏觀經濟學上小有成就,出版了《失業與勞動力市場》、《貨幣與財政政策》、《國際貿易與投資政策》等專著。
此人可謂是財經領域專家“老手”,是美國“鴿派”代表人物,與“鷹派”主張的反對通脹相比,她更看重保就業,所以被貼上“鴿派”標籤。雖然是“鴿派”,但是她對中國態度可不是很友好。認為2007年金融危機是中國的剛性匯率政策導致的,“選擇和美元掛鉤,中國勢必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的通脹效應影響”。
她當選新財長後,發表了強硬的講話,意思是說為應對“中國威脅”,美還將採取設定貿易障礙、產品傾銷等手段,比如提高關稅、低價傾銷產品等,以此來限制中國,這是其一;同時她還宣稱與盟友一起來聯合協作應對中國,立場非常地鮮明。
現在,拜登政府內閣核心成員基本組建完畢,從他們出身、履歷和當選後的言論來看,代表著美國政府的基本立場觀點。雖然團隊發生了變化,但是對中國多方面的限制並未放鬆,一系列的言辭和行動指向中國、針對中國,就是遏制中國發展勢頭,保證美國的霸權地位。
這沒有什麼可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實際上這也是未來發展的新常態,中美就是在鬥爭、摩擦、衝突中尋求新的平衡點和利益點,彼此制約、又相互促進,共同引領世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