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歐亞大陸交通情況看,伊朗高原即今天的伊朗境內包含了許多歐亞交通的要道。人類沒進入農業文明之前,伊朗高原已是西亞、兩河流域以及土耳其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有著“黑曜石之路”和“青金石之路”的盛名

張信剛/文

波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西亞和南亞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波斯文明的核心地區是伊朗高原,但是波斯文明圈的範圍遠超過伊朗高原。

大致而言,它東至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西至敘利亞沙漠;東北到鹹海與錫爾河,西北達高加索山脈;南部的邊緣分別是波斯灣,阿曼灣和阿拉伯海。

地理和人文環境

伊朗高原在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灣的東北,其西部界限是綿延2000公里長的扎格羅斯山脈,西北端接近高加索山脈,東南部分則延伸到波斯灣東邊;再向東、向南去就是今天分別屬於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地區。雖然被冠以高原之稱,但實際上這個地理單元內也有一些低地。整個高原的水系特徵明顯,河流都比較短小,流量也不大。 因此從發展農業的角度看,伊朗高原不算是肥沃豐腴的地區。

考古學的證據顯示,伊朗高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發展農業的地區,距現在有將近一萬年的歷史了。這基本意味著,人類在石器時代進入農業革命的時候,伊朗高原就是發源地。但可能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高原的西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後來居上,反而比伊朗高原要更早進入有文字,有制度的文明時代。

從整個歐亞大陸的交通情況來看,伊朗高原也即今天的伊朗境內包含了許多歐亞交通的要道。而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開發出貿易通道。比如說今天土耳其生產的黑曜石(obsidian)就是通過伊朗到美索不達米亞的商路到達今天的阿富汗或者印度一帶。反過來,阿富汗所生產的青金石(lapis lazuli)又沿著同樣的道路輸入伊朗,通過伊朗高原到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土耳其一帶。

所以在人類還沒進入農業文明之前,伊朗高原已經是西亞、兩河流域以及土耳其之間重要的貿易通道,有著“黑曜石之路”和“青金石之路”的盛名。在伊朗高原這些商路沿線的一些貿易站遺址已經為現代考古所發掘。

三個早期文化區

同所有早期人類社會一樣,伊朗高原的文明一開始也經歷了城邦和列國時代。伊朗高原最早出現的城邦位於西南部的埃蘭地區。之後扎格羅斯山區也逐漸形成了早期的國家。最晚形成的是位於伊朗的西部,由雅利安人所建立的米底帝國和波斯帝國。

下面先講一下雅利安人到來之前存在於埃蘭地區的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

埃蘭在伊朗高原西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東部,自然條件相對說來比較優越,有適合發展牧業的牧場,也有可以灌溉的肥沃平原,還有較為豐富的木材和礦產資源可以發展各種手工業。所以埃蘭(Elam) 地區成為伊朗最早出現文明的地方可謂不足為奇。

通過研究,我們現在知道埃蘭地區的早期城邦雖然有男性領袖,但還保持著母系社會的形式,一般的繼承順序是從兄傳弟,後來才過渡到從父傳子。期間為了保持母系社會的特性也常常有兄妹結婚以保持權力保留在共同母系之下的情況。

埃蘭地區對外既有過戰爭,也有貿易交往。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曾經入侵埃蘭地區,而統一了兩河流域南部的阿卡德王國也曾經征服過埃蘭地區。

因此,埃蘭地區的早期文明受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對埃蘭影響最大的是阿卡德(Akkad)的文明和喀西特(Kassite)的文明。埃蘭文明在大概距今6000年前左右就已經開始學習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象形文字,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線性文字。在埃蘭人的首都蘇薩,以及另一個重要的貿易城市——埃善,都曾經發現過這種楔形文字和經過改良的線性文字(linearwriting)。

再後來,埃蘭人借用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楔形文字,進一步把他們的線形文字改成埃蘭人自己的楔形文字。這時在他們的首都蘇薩,阿卡德語是很通用的語言,許多法律檔案和宗教檔案都是用阿卡德語書寫的。

埃蘭文化的中心在蘇薩,而蘇薩遺址所出土的考古證據顯示,除了有埃蘭本地的特色之外,蘇薩的文明受到兩河流域神廟城市的重大影響。

但是總體而言,早期的埃蘭文明應該是屬於兩河流域喀西特文明的一個支脈。在很長的時間裡面,喀西特是美索不達米亞的主導者。它一方面接通西方的埃及王國,另一方面又影響到東邊的伊朗。喀西特還一直維持著從中亞經過伊朗,再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向西至埃及的商路系統。

這個商路系統可以說是絲綢之路出現之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初期主要是從東亞到中亞,後來才進一步延伸到地中海。而這條喀西特時代的古商路主要是從中亞到埃及,伊朗高原的埃蘭在這段時間扮演了一箇中轉站的角色。

雅利安人成為伊朗的主人

大約6000年前,在黑海之北,西起多瑙河地區,東到今天中亞的大片草原上生活著一批操印歐語系語言的部落,他們大多數以遊牧為生,少部分從事定居農耕。大概因為氣候變遷的緣故,大約5000年前這批人在進入青銅時代的同時,開始向各個方向遷徙。其中進入中亞、西亞和南亞的廣大地區的一部分人被學者稱為雅利安人(Aryans)。雅利安本意是“農夫”,後來引申為“高貴”的意思。今天伊朗(Iran)的國名就是由“雅利安”而來。

大約1000年之後,雅利安人從他們的第二故鄉中亞出發,趕著牛車和馬匹再一次向不同的地方遷徙。一部分人向南、向東到了印度,這就是操吠陀語、梵語的印度雅利安人。還有一部分人向西、向南而行,成為操雅利安語(或伊朗語)的西伊朗人。另有一部分向東邊的草原遷徙,這就是斯基泰人,可稱為東伊朗人。向中亞的河中區遷徙並定居從事農業的雅利安人就是後來的粟特人、花剌子模人,也被稱為南伊朗人。總而言之,到了距今3000年前的時候,雅利安人已經大致上佔據了上面說到的波斯文明圈,形成了創造後來的波斯文明的主流人群。

米底王國與波斯王國

雅利安人在遷入伊朗高原和印度之前,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並且有了明顯的社會分工。他們有一個口傳的記載,就是著名的《阿維斯塔(Avesta)》。在這部雅利安人的口述史書裡,社會成員分成三個種姓,分別是祭司、武士和農民(或牧民)。這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濫觴。

在伊朗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形成了以遊牧活為主的,分為祭司,武士和遊牧者三個種姓的部落集團,後來統一成為米底王朝(Medes)。

在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法爾斯;即Pars或 Fars)地區,逐漸出現了一些以農業定居為生活方式的部落集團或城邦。他們就是後來建立最早的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的人群,實行統一的王國制,但是又容許某些城邦和遠方地區自治。

此處有必要表述一下在全球各地歷史的不同階段都曾經發生過的一種現象。這就是當某一地區互相類似的人群分成不少部落或者城邦,各自為主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外部的壓力而團結起來,進而建立成統一的王國。這個統一的王國一旦能夠集中相當規模的人口和資源,就很可能向外再擴張而變成帝國。

這個一再出現的現象可能是最早發生在伊朗高原。當說著印歐語系西伊朗語的波斯人在伊朗高原建立起自己的力量和城邦之後,在西邊不得不面對比他們更發達、更強大的幾個國家。米底面對的是在伊朗高原西部和美索布達米亞東部的幾個操閃米特語的國家,最直接是的鄰近的埃蘭,還有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新巴比倫與北部的亞述。這些國家一方面對新興的米底人和波斯人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一方面也對他們的發展形成了強大的外部壓力。米底先是取代了埃蘭,後來選擇的外交政策是聯合新巴比倫對抗並且擊敗了亞述。波斯則是從蘇薩和埃善這兩個地方起家,在內部把埃蘭給消融掉了。米底人崛起的比較早,力量比較大,他們還維持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方式。而波斯的主要生活方式則是農耕。

大概在公元前8世紀末7世紀初的時候,米底人和波斯人終於在西亞獲得了比以前美索不達米亞各個國家更為強大的力量,成了西亞的爭霸列國中的新一輪強者。

經過幾百年的融合、鬥爭和較量,操印歐語的雅利安人的後代——米底人和波斯人,最終由米底的貴族阿契美尼斯(Achaemenes) 統一了波斯和米底的新王國。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當時所見到的領土最廣大的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波斯帝國。

阿契美尼德帝國

阿契美尼斯的後代如何繼承波斯王權的詳細過程我們並不知曉。但他們確實以波斯為基地反向統一了過去軍事力量比較強大的米底。所以雖然是波斯統一了米底,但實現統一的波斯國王卻是從與米底南下繼承了波斯王位的米底貴族。因此,與北非的埃及和東亞的華夏以農業立國不同,波斯帝國在形成時就具有農牧二元性。

這一位從波斯起家統一了米底的波斯王、米底貴族的後代叫做居魯士(Cyrus)。公元前555年,他建立了歷史上最早的,也是當時最大的帝國。他的武功非常輝煌:向西他打敗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幾個重要國家,向東則使波斯的勢力進入了阿富汗、巴基斯坦。這個武力擴張的物質條件是此時的波斯人已經全面進入了鐵器時代,武器十分先進。

居魯士向西鞏固了米底已經在美索不達米亞存在的一些力量,重新攻入了巴比倫城,此後他保留了巴比倫的建築,禁止士兵搶劫,又把被巴比倫人從巴勒斯坦俘虜來的幾萬名猶太人釋放,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並重建猶太聖殿。

居魯士去世後的繼承人是他的一個名喚大流士(Darius)的遠房侄子。不論居魯士還是大流士,歷史對他們的身世都沒有清楚的記載。但從後來波斯帝國的發展來看,無疑大流士是當時最合適鞏固和擴大波斯帝國的人物。

大流士首先平定了仍然在反抗的埃蘭、米底以及巴比倫的若干力量,包括宗教領袖所掀起的反叛。之後他把自居魯士以來,包括自己統治時期所佔領的廣大土地分成20個行省。在全面勝利之後,大流士在伊朗西部的一個山崖上用三種文字(大流士時代開始使用的古波斯文、埃蘭文和古巴比倫文)銘刻了他獲得王位和鎮壓叛亂的經過,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敦(Bisitun)銘文》。

大流士在他建立的波斯帝國首先創立了制衡的概念:他在每一個行省(satrap)派一位總督管理稅收、財務和民政等工作;同時他又把全國分成五個大軍區,每個軍區下設若干分軍區,軍區的首長和地方的總督互不從屬,以便互相監督牽制。這也是波斯帝國的皇帝能夠坐鎮蘇薩遙控這麼大的領土的原因之一。

波斯的有效統治還有幾個政策性的原因。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在軍事上的成就非常大,其行政上的成就也很卓著。但是這個帝國對人類文明的最主要貢獻卻是在宗教方面。他們把波斯帝國建國之前約200年左右的一位先知——瑣羅亞斯德(Zoroaster)所創的宗教奉為國教,並且依靠國家的力量宣揚了這一套相對原始,但非常具有創造性的宇宙觀,生死觀和社會觀。在波斯帝國統一的狀況下,瑣羅亞斯德的思想在伊朗語世界裡傳播的很廣,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這是波斯人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這一系列的文章總題是《伊朗:一個心智的帝國》。波斯文明最早的心智力量的表現就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又稱祆教)。後面也會講到波斯人在伊斯蘭文明發展中影響和貢獻,以及後來波斯人在史學、文學、哲學、數學、醫學、建築、繪畫等方面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希臘人的影響

波斯帝國建立以後統治了西亞、東北非和歐洲一隅這一片廣闊的地區,當時唯一有力量和波斯相抗衡的就是希臘的各個城邦。假如希臘的城邦能夠像當初波斯與米底一樣,結合在一起的話,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未必能夠長時間順利地統治幅員遼闊的國土和許多不同信仰的人民。

但是,希臘人的分裂讓波斯人能夠在公元前5世紀時跨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佔領了色雷斯(Thrace)的一部分以及馬其頓(Macedonia)。後來還是因為希臘各城邦的不團結,讓他們之北的馬其頓統一了希臘,並且由馬其頓的王子亞歷山大率兵攻陷了波斯帝國的首都,佔領了波斯帝國的大部分領土。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歷史早已人所共知。他在公元前337年,以二十歲的年齡,統帥軍隊,利用他自己改進的由士兵手持長槍列成矩陣的作戰方式,摧枯拉朽般地攻陷黎凡特,南下摧毀了波斯在埃及的統治,再回師攻入巴比倫和波斯本土,進而向東攻入今天的阿富汗,甚至兵鋒直達巴基斯坦,越過印度河。此時東征已經進行了十年之久,與他一同出征的希臘-馬其頓士兵因思念家鄉而躁動,亞歷山大不得不班師西返。

在班師途中經過波斯帝國首都蘇薩(Susa)時,他娶了一位波斯公主,身著波斯皇袍,接受臣屬的跪拜,展現他是波斯人的皇帝以及願意跟東方民族融合的意願。他也鼓勵麾下一萬名希臘將士迎娶當地的波斯女郎,並在婚宴上穿上波斯服飾。但婚宴不久後,亞歷山大猝死,英年早逝。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所征服的大片領土被他的三個部將瓜分。托勒密(Ptolemy)佔領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而跟他一同攻打波斯和中亞的塞琉古(Seleucus)則霸佔了西亞和中亞地區,自建塞琉古王朝,首都先是在東部的巴比倫,後來要兼顧西方的希臘本土,所以遷都至地中海東岸的安條克(Antioch),即今天敘利亞的主要海港拉塔基亞(Latakia)。公元前322年後,塞琉古王國轄有黎凡特、美索不達米亞、波斯、阿富汗和部分中亞。這時的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埃及(托勒密王國)、西亞以及部分中央(塞琉古王國)都受到希臘文明的巨大影響,史學家稱之為“”希臘化時代”的開端。

“波斯文明圈”系列文章(一);作者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原前校長;編輯王延春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中國“天鯨號”在非洲將“吹”出96萬平方米土地?外國網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