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半個多世紀前美國土星5號載著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接著又連續進行多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阿波羅13號因使用二手液氧罐而爆炸發生嚴重事故。但是由於登月花費巨大,美國此後就一直沒有再次登月。

上圖:真實拍攝的月球影像

緊接著1977年一種花費更少太空梭問世,起飛重量2040噸,這麼大起飛重量至今也沒有一個國家能打破,好多人都說土星5號造假,現在美國都造不出來,但2000多噸的太空梭應該沒人說是假的吧,先後執行過143次飛行任務,2011年服役幾十年的老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上圖:正準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太空梭

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太空梭退役的這年美國SLS重型火箭專案正式啟動,火箭主芯級採用的是氫氧發動機,外加兩個固推,該火箭有兩個版本,一個載人一個拉貨,其中載人版的高度為98.1米,拉貨版的為117米。

其中載人版Block 1運力是70噸,計劃用來重返月球,載人拉貨運版Block 2A運力為143噸,最重可能超過160噸,計劃登陸火星使用,起飛重量在2497——2951噸,最大推力4173噸。

目前該火箭所有部件基本已經制造完成,等所有部件完成測試以後就將進入最後的組裝階段,最快預計今年8月份首飛其中登月用的獵戶座飛船2014已經完成首飛實驗。

SLS火箭從專案正式啟動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有10年時間了,最早計劃的是2017年首飛,但由於多次更改設計以及資金問題一直推遲到現在。

上圖:SLS火箭

為了減少成本很多技術都是從太空梭和土星5號那裡直接搬來的,火箭一級用的RS-25E發動機就是太空梭曾經使用過的,真空推力232噸,雖然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不過現在依然是王者般的存在,就算是重複使用幾十次都沒有問題。SLS一級將裝上4臺這樣的庫存發動機外加2個固推,每臺翻新成本高達6000萬美元,生產一臺全新的差不多要1.5億美元,火箭整體造價最少20億美元。要知道推力差不多的猛禽發動機成本才200多萬美元。SLS火箭二級發動機是由土星五號二級發動機改進而來的,這麼多年來NASA也是在不斷地吃老本,都半個多世紀了進步也不是很大。

上圖:一臺比一個重獵鷹都貴的發動機

就在前不久火箭一級原本計劃試車8分鐘,結果只進行了67秒就出現自動關機,按理說這是很不應該出現的事情,新的火箭只是將原來太空梭3臺發動機增加到4臺,還有就是把外掛的燃料放進了火箭的主芯,按理說難度應該更小才對,只用把原來的產品換換位置這麼簡單,前前後後忙活了十來年竟然還失敗了,從專案啟動到現在花了差不多有200億美元了,具體什麼原因他們還沒公佈,反正肯定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全都是一些幾十年前的老技術。

上圖:SLS主芯

NASA(波音製造)現在是人才流失嚴重,內部管理肯定也存在不少問題,錢花了一大堆事卻沒辦多少,不過要錢倒是挺在行的,一個發動機的成本都能頂馬斯克整個火箭了,說的計劃今年首飛,到時候估計還得推遲。

再來看看和SLS同級別的長征9號,2016年正式立項,最快要到2028年進行首飛,雖然美國的新型火箭多次推遲,不過應該還是能在我們前面發射的!

上圖:一次發射143顆衛星

其實我現在更看好的是馬斯克,人家的做事的效率不得不佩服,星艦是一個接著一個實驗,所有技術基本上都是全新的,比SLS的技術水平要高出一大截,並且還沒花多少錢,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成長,不管是梅林1D還是猛禽發動機技術都要比NASA幾十年前的老古董強很多,當然我說的不是推力,而是發動機的技術、效率、價效比、使用壽命。

上圖:獵鷹9火箭,商用衛星的市場都快被它給壟斷了

NASA真是該好好努力努力了,要是繼續一直花大錢還沒有什麼作為,估計早晚要被馬斯克淘汰,馬斯克的刀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要知道馬斯克的設計的星艦可是能將100噸以上的貨物送到火星軌道,這還不包括星艦自重和燃料(太空二次加註燃料),外加一百個乘員。而SLS最多也就能將不到30噸的飛船送到火星軌道,乘員也只有6人。

6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什麼是宇宙全息論?與八字預測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