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傷亡”變成了“11名傷員”,靠的不是統計資料,而是特朗普的一張嘴。
一週後的1月16日,五角大樓對外承認“11人受傷”。該訊息一經公佈,立即遭到了美國國內媒體的質疑,認為美國在刻意隱瞞真相,而總統特朗普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騙子”。迫於外界的輿論壓力,五角大樓於1月17日召開新聞釋出會解釋稱,國防部沒有試圖推遲釋出此資訊,而是“第一時間就公之於眾”。當然,國防部的“求生欲滿滿”,不僅堅稱這11名“傷員”傷勢較輕,僅僅只是得了腦震盪而已,並無大礙。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還稱“無論在飛機上還是路上,他們都靠自己的兩條腿走路”,以此彰顯傷員的“軍人品格”。為了幫國防部長埃斯珀“洗白”,五角大樓還堅稱埃斯珀只不過“比公眾早知道幾小時”。
很明顯,這個理由並不能服眾。明明是兩國之間極端敏感且一觸即發的國際爭端,兩國的最高軍事指揮和總統必然神經緊繃,怎麼可能出現一週之後才“獲悉傷員情況”?更何況,襲擊當日即有軍事愛好者晒出衛星監控圖,稱美軍“連夜運送傷員”。為何這些情報特朗普在此前的通報中隻字未提,等到媒體連連曝光後才選擇“說出真相”?
美國之所以選擇撒謊和瞞報,是因為美國慫了。
通過“斬首行動”刺殺蘇萊曼尼,搞亂伊朗的國內政治,從而在混亂中扶植親西政權,這是美國一直所打著的“如意算盤”。但特朗普千算萬算沒想到,伊朗國內的反美勢力會如此強烈,從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報復行動。
既然要“給美國點顏色看看”,那麼自然要選擇同樣的方式“以牙還牙”。正因如此,伊朗的導彈連夜射向美國在伊拉克的美軍基地,以此平復了伊朗的國內情緒。從結果上來看,這是一次“不算成功的報復”。相較於伊朗國內實權政治人物的死亡,美國方面宣佈的“零傷亡”似乎並沒有達到任何“報復”的效果——不說刺殺特朗普這種天方夜譚的事,就連美國大兵都“毫髮無損”,表面上聽上去這場報復實在是“糟糕透了”。
但是,“零傷亡”的報復方式,恰恰是對美國和伊朗的“解脫”。伊朗很清楚,對於沒有成型核武器,以及國內政治一團亂麻來說的國家,單單靠著國內的民粹主義情緒就想和美國“單挑”,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外界猜測,伊朗很可能選擇通過伊拉克給美國“釋放訊號”,從而讓所謂的“導彈襲擊美軍基地”只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戲。無論這場“戲”是拙劣還是逼真,但至少展現了伊朗“絕不善罷甘休”的態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伊朗都必須報復美國,以平息國內的民眾的眾怒,展現繼任者的政治魄力。
對美國而言,“零傷亡”是一個更加完美的結局。特朗普很清楚,自己正處在即將遭到彈劾的節骨眼上,被冠上了“美國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總統”的罵名,本就已經讓自己心力交瘁,難以應對各種各樣的輿論壓力,如果此時再因為“美軍傷亡”而節外生枝,還不清楚是否參議院中是否會有好戰之人“臨陣倒戈”,因為看不慣特朗普的“軟弱無能”而投出反對票,從而讓自己的總統之位不保。
更關鍵的是,如果美國民眾獲悉“美軍傷亡”的訊息,向來鼓吹“不和恐怖分子談判”的美國必然民粹主義高漲,必然會導致美國國內爆發要求報復伊朗的呼聲。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很可能在民意的裹挾之下被迫捲入與伊朗的大規模衝突。如果美伊之間真的開戰,那麼不僅意味著軍事經費節節攀升,而且意味著大規模徵兵,還需要進行越洋作戰,對美國而言這絕非易事。況且,對謀求連任的特朗普而言,貿然開戰可能會讓自己的民意大跌,影響2020年的總統大選。正是基於多方考量,特朗普才選擇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上“三緘其口”,甚至不惜通過“撒謊”和“瞞報”的方式欺騙民眾,維持人氣和口碑,最終導致了這場“你瞞我瞞”的“年度大戲”。
張嘴撒謊一時爽,真相揭露火葬場。不知道特朗普的鼻子,是不是像匹諾曹一樣,又變長了一寸?
文: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