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還沒就任之前,媒體就盛傳他很會玩外交,畢竟長期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工作,之後又幹了八年的副總統,可謂是個老辣的政客。而拜登也確實沒令外界“失望”,剛上臺就展現出了完全不同於特朗普的施政風格,幾天之內和美國的各個重要盟友都聯絡了個遍,一出手就“小弟”們心悅誠服,甘願為他效力。
總的來說,從拜登內閣的人員構成來看,他有意延續奧巴馬的路線,所以少不了會“拉幫加派”,而在亞洲方向,拜登的佈局已經展開。
這種夥伴可不好找,要知道“四國聯盟”的主要任務就是圍堵中國,一般國家並不願蹚這灘渾水,例如韓國就拒絕加入該組織。既然在亞太範圍找不到強力的“幫手”,那就把目光放得開闊一點,於是美國立刻就想到了英國。據悉,拜登方面已經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英國政府也並沒有否認這一點,媒體認為,英國加入已是板上釘釘。
這一結論並非是隨意得出的,而是有大量的現實依據。首先來說,去年年底英國實行徹底脫歐,在成為自由身的同時,也意味著歐盟不再是其可以依靠的物件,要知道如今的英國早已不復當年大英帝國的榮光,單打獨鬥根本無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更積極的抱緊美國的大腿。
這樣一來,美國老大哥有什麼需求,英國這個做小弟的哪還有資格拒絕。另一方面,英歐雖然分家成功,但一堆的爛攤子還沒處理完,歐盟也絕不可能讓英國輕易地拍屁股走人,最近雙方還因為疫苗的事鬧得不可開交,對英國而言“脫歐入亞”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上述這些都還只是外部因素,事實上就英國自身而言,其未必就不想摻和亞太事務。今年1月4日,英國海軍高調宣佈,“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預計將於春季前後派往亞太區域巡邏,而南海地區將會是部署的重點之一。
軍事上是如此,政治上英國也沒閒著,前不久約翰遜還提議,將澳大利亞,印度,韓國等納入到“七國集團”體系當中,以組建更為強大的聯盟。也就是說,英國的想法實際上和美國是不謀而合的,早在奧巴馬時代美國就有打造“亞洲小北約”的想法,現在英國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
拜登和特朗普最大的不同就是,後者行為處事毫無章法,看似出拳兇猛,但多數情況都打偏了,而拜登作為民主黨建制派,他很懂得如何透過團結盟友來達到目的,明面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背地裡搞各種算計,相對來說其實更難對付。
當然了,英國想上美國的賊船到亞洲來搞事情,還得看我們同不同意。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早已表態,南海不是炮艦橫行之海,由不得域外國家撒野。英國不遠萬里跑來我們面前耀武揚威,不管是“四國聯盟”也好,“亞洲小北約”也罷,我們一次性都給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