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上一講我們談到了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最本質策略——為孩子營造多感官感知、操作、領悟、體驗的機會,讓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大腦得到充分的發育、發展,從而得到事半功倍的養教效果。

如何在日常生活、學習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應用多感官感知、操作、領悟、體驗生活常識、書本知識以及動手能力呢?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多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面板覺、運動覺、機能覺、前庭覺等至少八個方面,這樣,我們就將孩子的學習內在工具從傳統的眼、耳、口、手四個方面拓展為眼、耳、鼻、口、手、身、心、前庭八個方面。如果家長具備了八覺引導的策略和方法,那麼,孩子的大動作協調性、精細動作準確性、內省的領悟力、外顯的理解力、綜合的思維力勢必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於眼耳口手這幾個感知覺的刺激策略在這裡不去更多論述,因為在學校、家庭、社會,任何活動都在應用這幾個感知覺。這裡我們主要提醒家長更多地理解嗅覺、機能覺和前庭覺的功能,有意識地在養教之中穿插進去針對這些感知覺的活動。

現在我們先說說鼻子——

鼻子這個學習器官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事實上,只有嗅覺資訊才能夠直接送達到大腦“司令部”——額葉,其餘感知覺資訊必須先透過間腦的檢測才有可能送達到額葉。所以,嗅覺刺激可以直接促進大腦額葉的發育,讓孩子的情緒感知與調控能力獲得發展動力。

檸檬、迷迭香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甜橙、佛手柑、葡萄柚、蘋果可以令人愉悅輕鬆;薰衣草、檀香、橙花可以減壓放鬆、幫助睡眠;安息香、大西洋雪松可以帶來安全感和支援感……建議家長在孩子的書房裡擺放一些類似的植物,可以有效地調節情緒,降低焦慮、煩躁、膩味等學習不良情緒。當然,也可以設定一個嗅覺角,在上邊放置一些安全的廣口器皿,裡邊裝入淡淡的醋、淡淡的酒精、淡淡的醬油、淡淡的橘子汁、淡淡的花瓣等能發出正向氣味的物品。這樣的設定看似與學習無關,事實上 的確可以調節孩子的情緒,讓他的學習更輕鬆、更愉悅、更有耐心。

說完了鼻子,再說說機能覺,也就是五臟六腑——

和大腦發育一樣,五臟六腑的成長除了必要的營養條件外,還需要外部適度的、豐富的刺激,即在日常活動中,給予五臟六腑感知的機會。比如學習“2+3=5”這樣抽象的知識時,我們只需把2和3轉變為麵包、橘子汁等飲食類物品,就為五臟六腑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機會,也就為五臟六腑的健康發育、良好運轉提供了直接的動力,

五臟六腑感知與傳輸到大腦的資訊常常與疾病有關,接收到的大腦指令也往往是監測病情、追捕病毒、提醒主人等諸如此類的資訊。就心理健康發展而言,五臟六腑就如電線的絕緣層一樣,可以保護智力、情緒、態度、行為正常發展,避免受到傷害。

人類智力、情緒發育的本源來自於飲食,因為飲食是生存的基礎。所以,呵護、促進機能覺發育、運轉的基本方法是,將孩子的日常活動與健康的飲食掛鉤。再舉一個例子,比如在輔導孩子解決行程應用題時,“A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B汽車從乙地開往甲地......”這樣的題目與孩子的本源需求無關,就無法引起孩子內在的興趣,如果我們改成這樣:“A汽車裝滿了燒雞從甲地開往乙地,B汽車裝滿了冰激凌從乙地開往甲地......”那麼,孩子的各種感知覺就會自覺開啟,參與到其中的活動之中。

最後我們談一談前庭覺——

前庭覺也稱為平衡覺,是我們感知身體運動、頭部位置的器官,健康的前庭覺可以有效感知、調控行為,預防危險發生,讓我們內心具有平靜和安全感。前庭覺發育不佳的兒童,往往會出現語言、行為、情緒的衝動性表現。

家長如何提供條件,有效促進孩子前庭覺發育、運轉的水平?常用的方法有各種爬行活動,旋轉類運動,鞦韆、蹺蹺板、平衡木活動,側滾翻等。比如,針對8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將幾個廢紙箱連線起來,在不同側面撕出不同形狀的窟窿,在箱子的角落裡栓上花生、核桃、糖果、橡皮等小玩意,讓孩子鑽進去、鑽出來,進洞“探寶”。針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提供參與游泳、爬山、舞蹈等可以有效促進肢體協調的活動。

6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孩子沒考好爸爸捱揍,搞笑段子背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