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網上一條搞笑影片說的是孩子沒有考好,爸爸捱揍,令人捧腹之後,引人深思。

孩子回家告訴媽媽考了98.5分,是全班第1名,並且離全校第1名只差1.5分。媽媽高興地說:“我這就給你做油燜大蝦。”

早上媽媽剛起床,就看到孩子已經在“頭懸樑”式地認真學習了。

所有的一切都讓媽媽欣喜不已,笑得合不攏嘴,結果卻發現是黃粱一夢。

現實中兒子只考了61分,還說考及格是可以有看兩個小時電視的獎勵。

爸爸還在旁邊說,對呀分不太高及格就好。氣得媽媽一記重拳將爸爸KO。

影片搞笑歸搞笑,仔細回味,卻引人深思。

都說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愛,可偏偏有些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子女要達到父母的要求才會得到愛。比如要求孩子作業完成得好,考試成績好,鋼琴彈得好,好好吃飯,乖乖聽話等等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否則就是訓斥、辱罵甚至棍棒教育。

有些父母常說:“我們什麼家務事都沒要你做,給你好吃好喝的,怎麼作業寫成這樣,考試就考這麼點分,養你有什麼用?你對得起我們嗎?”更有甚者是各種辱罵,或是棍棒加身這樣的懲罰。極端的父母甚至會對孩子說:“你怎麼不去死!”

這樣的言行,讓孩子學會了察言觀色,委曲求全,虛假應付,逐漸失去了自我。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升級版)》一書中指出,有條件的愛會造成孩子的分裂。

比如,父母說孩子聽話就愛他,這種有條件的愛就給孩子製造了分裂。孩子會認為他聽話就是個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個壞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可和愛,孩子會極力壓制自我的意志而盡力去達到父母的要求。這樣長久下來,孩子在父母的壓制下要麼開始叛逆,要麼失去自我,自卑,焦慮。

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長輩精心地教養。特別是成長至青春叛逆期,家庭教育的問題顯現出來的矛盾會趨於白熱化。因為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等其他因素的某些問題,類似校園欺凌、未成年人自殺、犯罪等等的事件屢屢發生。這些事件每每發生時,都給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為什麼這樣的事件會越來越多呢?

前些天有關家庭教育法草案的訊息,略帶調侃的說法是:“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這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問題。

而童年時期愛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種種問題對一個人的負面影響是長久的,對未來的戀愛、婚姻生活都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在即將進入婚姻生活時,可以學習一些有關婚姻家庭關係和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書籍中好的內容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建立良好的婚姻家庭關係,以及如何更好地教養孩子。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孩子是家的傳承與延續,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4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陳果老師,到底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