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剛開始,臺灣西南海域隨即出現緊張的態勢。解放軍1月23日、24日分別出動13架、15架戰機前來“打卡”,有的說是解放軍演練“模擬攻擊美航母”,有的說是偵搜潛艇,有的說是演練“圍困東沙”,眾說紛紜。臺備役海軍上校、“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王志鵬認為,與2020年有些不同和區別,解放軍這些天在臺島西南空域的軍事活動大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另一層戰略意涵。
解放軍轟6K
一、解放軍連續三天出動的軍機數量、密集度與規模,雖然為歷史新高,但其飛行路徑卻僅限於“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的邊境空域”,並未穿越巴士海峽進出西太平洋,亦無航空母艦(遼寧號或山東號)與其周遭的驅逐艦、護衛艦和補給艦伴護隨行,可見並非執行過去的遠海作戰例行演訓。
二、目前巴士海峽是美國第一島鏈圍堵戰略的最大破口,也最重要的戰略遏制點(choke point);對於中國而言,巴士海峽的西側是中國海空軍自家門口的前院,而巴士海峽的東側卻是美國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圍堵中國海空軍的遏制點。
三、巴士海峽具有水深和地形複雜的優點,極利於潛艇水下進出,不過也存在海面常年激浪、水下洋流較強、海底背景噪音複雜等缺點,極為不利於水面與空中偵潛。
美軍羅斯福號航母
四、依據此幾次解放軍軍機的飛行路徑分析可知,都是短距離的活動。空中的各型戰機和轟炸機主要任務表面上在於威懾和監控美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其實真正的任務是提供慢速的“電偵機”和“反潛機”進行其任務的“安全伴護”;如24日所公佈的航跡,慢速反潛機於低空飛行的偵搜的範圍較廣,電偵機亦於高空低速偵查,而多架殲10、殲16和蘇30各型的重、輕型戰機卻在後方迴旋飛行。雖然解放軍的活動似乎是著重空中與水面的“電子作戰監視和偵查”,但真正的是水面下“海洋水文環境整體探測和重要目標的音紋蒐集”。
五、解放軍海南島的三亞海軍基地已經是未來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常駐停泊的母港,其中亞龍灣的洞窟式潛艦基地更可停泊數十艘以上的核動力和傳統柴電潛艦,巴士海峽將是其唯一進出西太平洋的水面與水下通道。
六、該海域可能同時存在解放軍的潛艦和美國的核動力攻擊潛艦,當然臺灣的二艘劍龍級潛艦也很可能是其中之一,形成機會難得的最佳練兵場,因此解放軍如何能不頻繁派遣兵力對此進行偵搜呢?
臺海軍海龍潛艇
七、解放軍積極活動的真正目的,關鍵在於對此西南海域的戰場經營,在於先鞏固自家的前院,憑藉中國西南沿海、海南島三亞基地、西沙島基地與南海各島的海、空軍、岸基的防空和反艦飛彈系統,以及戰術導彈進行聯合掌控;倘若未來美中發生軍事衝突,將在此海域佈署“空中、水面和水下三維的口袋甕城”,讓美軍不論是航空母艦戰鬥群或是核動力攻擊潛艦,進得來出不去。
八、解放軍此次頻繁每天多架次的進出,單就23日當天,根據臺各地軍事迷的回報,自上午10時左右至12時30分止,臺空軍各基地至少緊急起飛計13批次(約26架次戰機)前往攔截監控,臺空軍臨時緊急出動的勤務愈加繁重。
九、東沙島對臺灣而言如同雞肋,是守無可守、攻則無力;然而對於美軍而言,卻是第一島鏈戰略前沿的衛兵或看門狗,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美軍可能並不期望臺灣加強東沙島的防務和兵力,反而是希望設定有效的遠距雷達電偵裝備,甚至是佈設水下聽音陣列!
解放軍殲16戰鬥機
十、未來倘若解放軍對於在美國和臺灣之下東沙島的發展態勢,感覺到不耐煩或是芒刺在背時,確實可能會挑選時機奪取東沙島;只不過可能不會真正採取攻擊,而是在東沙島現有的火力射程外,採取圍島困島、切斷外援等手段。2020年解放軍於東沙外海進行大規模海空聯合演訓,其演訓的內容與目的即在於此,而立榮航空的軍租包機在運補東沙途中,遭香港航管警告勿進入否則意外自負,導致實時返航高雄,亦存在此意涵,而此波於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連續多日的多架次高密度活動的空域,也恰巧就是在臺灣與東沙島空中與水面的支援航線之間。
十一、雖然23日美軍印太司令部派遣“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打擊群(TRCSG, Theodore Roosevelt Carrier Strike Group),由西太平洋穿越巴士海峽進入南海;25日在解放軍派遣15架次軍機創下單日最高峰之際,美軍亦於當日上午派遣U-2S高空偵察機由臺灣東部防空識別區的東北角外海進入,沿臺灣東部往南飛,經巴士海峽轉往南海方向。惟不論就U-2S高空偵察機或是“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打擊群的航跡,都是遠距航經偵查,此舉明顯是採取“被動因應、低調行事”。
亦有人云鑑於巴士海峽是日後解放軍武力犯臺及對美軍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的兵家必爭之地。其實更務實的說,解放軍意圖在美國新任總統上任之後,急於防堵疫情、團結內部和活絡經濟之際,對於印太戰略的定性和定調尚未明知時的半年空窗期,加緊加速強化對此關鍵海域的戰場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