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們要學會觀自己自不自在,看看自己哪裡不自在,鳥有可能被鳥籠所困 不自在,那我們自己人,會被什麼所困而不自在呢?人都是被自己的念頭所困的,當我們被自己的念頭,困住的時候,就開始變得不自在,為什麼叫《心經》,困住我們的是心念啊,比如說當我們想要更大的房子求而不得,就會產生煩惱和痛苦,當我們想要一個東西,沒有達到我們的滿意,求而不得我們就會很痛苦,我們當下想讓自己清靜一點,可是清靜不了,就會產生不自在,就會痛苦!

所以整個這些讓我們痛苦、束縛的都是我們的念頭,都是由我們的心念所產生的,所以我們自己來觀,哪裡是自在的,哪裡是不自在的,哪裡不自在我們就要修哪裡了,哪裡不自在我們就要放下哪裡了,那我們再來看觀自在菩薩,菩薩他是大自在的,他是自由自在的,自在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狀態,那我們反觀自己,我們達不到自在的境界,那我們就觀不自在,我們哪裡不自在,我們就去修正哪裡,被什麼念頭所困,我們就捨棄掉什麼念頭,這個念頭要如何捨棄呢?你得舍掉慾望,我們生而為人已然不自在了,因為我們有色身,我們需要吃、需要穿、我們需要喝、我們還需要那麼多複雜的慾望,財、色、名、食、睡樣樣都想要,所以已然變得不自在了!

觀自在菩薩這個境界,不想吃的時候可以不吃啊,不想喝的時候就可以不喝啊,我們不行啊,不吃飯我們餓啊,不喝水我們渴啊,所以這是我們人的最基本的慾望,除了這個以外的慾望,都會讓我們產生不自在,所以修行,為什麼要不斷地減少慾望呢,只有我們的慾望變得越少,我們才相對變得越自在,我們慾望變得越多,我們苦苦地向外尋求越求越不自在,我們被束縛的就越多,起碼我們做人,可以達到的那個自在的狀態,就是我們的慾望極其少,我們的生活非常的簡單,當我們以簡單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準,所有再得來的你會發現,都是我們可以享用的,都是我們可以享受的,我自己的心念只要可以吃飽就可以了,我只要有衣服穿就可以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已經擁有的很多了,我們為什麼會不自在呢?我們的期望總是過高,而現實好像達不到我們期望中的樣子,就產生了念頭,就產生了痛苦。

當我們對自己的標準,要求如此低的時候,只要滿足我們最基本的生命的需求狀態,就可以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在就會變得多一點,當修到一定境界的時候,這些我們可以舍掉,包括我們的肉身都可以舍掉,本來佛法就告訴我們,四大皆空,我們的身體都是假合而成,當最後我們在把身體空掉的時候,才能入聖賢之流,才能達到觀自在菩薩的境界,所以我們的煩惱,皆是因為多餘的慾望太多,這些多餘的慾望,就是囚禁我們的牢籠,鳥是被鳥籠所囚,我們自己被自己的心牢所囚,都是自己的念頭,讓我們變得不自在了,所以我們以前修佛法的人是不是一無所有啊,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就可以了,只要吃得飽,去乞食,有飯吃,不餓肚子,能保證生命的存活,其它的都不需要,這個才是大自在的境界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離婚大戰~預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