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賈家衰落的標誌性事件就是賈母吃的米開始定量,證明賈家捉襟見肘和內囊盡空的現實。賈家世襲爵位遞減,田莊也會減少。但寧國府尚有七八處田莊,榮國府爵位高一等,起碼剩十餘處田莊。烏進孝不過管著一處田莊,貢獻那麼多物資。十幾處田莊少說幾萬畝地,為什麼種不夠賈母吃的米呢?此事背後也有原因。

(第七十五回)賈母負手看著取樂。因見伺候添飯的人手內捧著一碗下人的米飯,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飯,賈母問道:“你怎麼昏了,盛這個飯來給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飯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鴛鴦道:“如今都是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兒富餘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這一二年旱澇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數交的。這幾樣細米更艱難了,所以都可著吃的多少關去,生恐一時短了,買的不順口。”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眾人都笑起來。

賈母每天吃飯頗為鋪張,不好說老太太想吃什麼,所以有粥也有飯,還有主食點心。賈母吃的“紅粳米粥”,是一種上等細米,賈母吃了半碗粥,剩下的賜給了王熙鳳。

尤氏是寧府大奶奶,按說應該吃賈母的飯,但由於探春、寶琴給吃沒了,尤氏只能吃“白粳米飯”。白粳米飯應該是鴛鴦一類大丫頭吃的,最後是取了賈探春的飯給尤氏吃。

賈母吃的米一定是最好的,也是賈家主子們“特供”。王夫人對賈母的飯“定量”給出的解釋是“旱澇不均”,以至於田莊不能按數上交。而外頭買得又不順口,所以才會定量。也就是鴛鴦說的“可著頭做帽子”,意思是不能富餘。

關於紅粳米不夠吃,烏進孝進供的諸多糧米中,專門就有幾樣“細米”,包括紅粳米的詳細記錄。

(第五十三回)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

不提下用常米,其他幾種米都是主子們才能用得“細米”。烏進孝管的田莊給了一共202斛(石),一石相當於一百斤,也就是兩萬斤。賈家田莊十幾處,量非常大,足夠賈家人吃的。可賈母的米為什麼還要定量呢?原因出在了“紅粳米”產量太少,“御田胭脂米”只有兩石也就是200斤。

第42回,平兒代王熙鳳送給劉姥姥兩鬥御田胭脂米:“如今這一個裡頭裝了兩鬥御田粳米,熬粥是難得的。”

脂硯齋【庚辰雙行夾批:在園雜字曾有此說。】。所謂《在園雜誌》是清代康熙年間人劉廷璣所著。劉庭璣字玉衡,號在園,曾任內閣中書、浙江知府、浙江觀察副使等職務。《在園雜誌》是他的散文集。其內記載有“御田胭脂米”:

“豐澤園中有水田數區,布玉田穀種,歲至九月始刈獲登場。一日,巡行阡陌。時方六月下旬,谷種方穎,忽見一科,高出眾稻之上,實已堅好,因收藏其種,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否。明歲六月時,此種果先熟。此後生生不已,歲取千百。四十餘年來,內膳所進,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

賈母吃的“御田胭脂米”,就是鴛鴦給劉姥姥的那個“御田粳米”,也就是“紅粳米”。此米的產量只有其他米的幾十分之一。可見對稻田的要求高,產量低,並不能大面積耕種。以至於如果遇到旱澇,就會出現短缺不夠吃的情況。

而問題還在於烏進孝這些田莊管事交的糧米根本就不足夠。賈珍算他起碼有五千兩銀子,他卻只給了兩千五百兩。足足少了一半。他抱怨天災,實則都是胡說八道坑騙賈珍不懂農事沒有監管。

(第五十三回)烏進孝道:“爺的這地方還算好呢!我兄弟離我那裡只一百多里,誰知竟大差了。他現管著那府裡八處莊地,比爺這邊多著幾倍,今年也只這些東西,不過多二三千兩銀子,也是有饑荒打呢。”

榮國府是烏進孝的兄弟管了八處田莊,比他多了幾倍,結果也才兩三千銀子,交的御田胭脂米也要等量減少,自然就不夠用。

王夫人“旱澇不定”的解釋也是烏進孝們的話,具體如何,管田莊的周瑞不告訴她實話,她也根本不明白。賈家藏著烏進孝們這些碩鼠,坑蒙拐騙中飽私囊又豈有不窮!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三生三世:折顏上神有何背景?為何四海八荒的大人物都不敢得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