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優秀和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整個故事情節跌宕,結構精妙,卻藏著一個解釋不清楚的漏洞。靜妃入宮二十多年,靖王卻三十多歲了。梁帝、靜妃都多次提到,靜妃入宮二十多年了。有據可查,蕭景琰是在三十三歲被冊封為太子的。也就是說,梅長蘇入京時,蕭景琰至少三十歲了。可靜妃入宮才二十多年,這裡外可差了好幾年啊。
說起靜妃入宮的原因,大家都說,是因為宸妃懷著皇長子蕭景禹時百般不適,兄長哥哥林燮心疼,送自己府裡的醫女進宮時常陪伴左右。這醫女便是後來的靜妃。大家都猜想,尚是醫女的靜妃時常侍候在宸妃身邊,因而時常能見到梁帝,被梁帝瞧上臨幸,產下皇七子,被正式冊封為后妃。如果事情按照這樣發展,那靜妃入宮的時間肯定比靖王的年齡大。
還有一種說法,靜妃早在林府就已經被梁帝寵幸,卻沒有正式冊封收入後宮。理由是林帥為人,不太可能因為妹妹懷孕就把醫女送入後宮。後宮險惡,皇宮的醫女可沒有帥府的醫女輕鬆自在,一入宮門深似海,再想出來就難了。靜妃也未必願意。她本是江湖醫女,被醫霸欺負時,被路過的林帥相救。但她一直是平民,雖在林府供職,卻沒有賣身林府。並不是簽了賣身契的奴役隨便聽主人家派遣。除非是靜妃已經被梁帝寵幸,林府借宸妃有孕不適的理由,把醫女靜妃送入宮中了,還到梁帝身邊。這種猜想有兩種情況。一是靜妃先產子後入宮,那景琰的年齡就比祁王還大。二是靜妃先入宮後產子,那靜妃入宮的時間就應該大於景琰的年紀。這個說法也對不上。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進宮和入宮是兩個概念。進宮是進到皇宮裡,入宮是被正式冊封為後宮嬪妃。前者雖在宮中,卻不是宮裡的人,後者已經是宮裡的人了。靜妃的確是因為宸妃不適才進的宮,但她此時只是以林府醫女的身份在後宮照顧宸妃,類似於單位借調。人雖然在宮中工作,但編制什麼的都在林府。後來被寵幸了生下景琰,也一直沒有冊封。等靖王慢慢長大了,皇子的母親總該有個合適的名分,才冊封為靜嬪居芷蘿宮。這時她的編制才調到了皇宮裡。她才算入宮了。所以,才有靜妃入宮二十多年,靖王卻三十多歲了。
這個解釋相對於其他的比較合理,但卻漏了很重要的一點。靜妃雖然醫女出身不高,但背靠的卻是林府、宸妃、祁王三座大山。梁帝臨幸她很正常,若是不想冊封她,直接不許她產下皇子就可以了。古代皇帝寵幸的人多得去了,但並不是任何女子都有資格產下皇子。每次皇帝寵幸後宮都會有記檔,事後太監也會詢問皇帝是否留下“孩子”。若是不留,就會給女子喝下特殊的藥物,不讓其懷孕。靜妃既然能產下靖王,自然是梁帝允許的。產下皇子那就是有功,理應冊封,位份可以不高,但必須收入後宮。要不然景琰就要被疑是野孩子了。不可能等過好幾年再冊封。那不是打宸妃、林府的臉嗎?即便梁帝一時沒想起來,宸妃和林帥也會在孩子滿月的時候上書請封的,要不外人還不笑話死他們。
但源姐還是堅持認為,靜妃就是正常的入宮懷孕生子。入宮時間和靖王的年齡對不上倒不是作者疏忽,而是作者有意為之。靜妃是在宸妃懷皇長子時入宮的。梅長蘇入京時,太子蕭景宣三十五歲。即便蕭景宣和祁王是同年生的,那靜妃也入宮也有三十五六年了。作者此意是想表達靜妃這些年在後宮有多被人忽視。因為沒人在意,所以沒人留意她到底進宮多少年了。本來位份就低,即便過生辰皇帝都不用知道。外加宸妃的禁忌,梁帝也一直避著不見,其他人更不會想起她。連想都想不起來,又有誰在意她到底進宮多久了。靜妃不愛梁帝,默默無聞保命就行,到底入宮多久了,說清了又有什麼意義的。又不是什麼值得紀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