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青藏高原是因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歐亞板塊擠壓,由此引起崑崙山脈和可可西里的隆起而逐步形成。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作為世界上世界上最高、面積世界第二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面積25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的23%,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極”之稱。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因此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在青藏高原,遍佈大量凍土地帶,整體上不適合耕作,只有少數幾片低海拔區域可以進行農業生產。因此,儘管智人在4萬年前就進入了青藏高原,但其惡劣的自然條件限制了土地的供養能力,時至今日仍然是人口稀疏的地區,不少地區幾乎沒有人類定居點分佈。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條件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西藏地方歷史上只有吐蕃王朝算得上曾經的區域強國,而其他大部分時間內青藏高原都缺乏強有力的地方政權。因此雖然中原王朝直到元代才實現對西藏地方的控制,但在此之前西藏地方也只有吐蕃王朝時期算是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

而青藏高原的意義不僅於此,由於惡劣的自然條件,對於任何西來的入侵者而言,青藏高原都是無可翻越的天然障礙。而要自西從陸路進入東亞,就需要跨越充滿遊牧民族和戈壁荒漠的中亞地區。這也是唯一一條歐洲與東亞聯絡的陸路通道。對於文化傳播而言,這條通道是可以通行的,漢傳佛教就沿著中亞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了中原。對於貿易商隊而言,這條通道是充滿危險但也可以通行的。但對於軍事征服者而言,這條通道距離是如此遙遠,根本無法維持軍隊的後勤給養。即便從伊朗出發,軍隊要進入東亞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不論是阿契美尼德的大流士一世,還是亞歷山大大帝,抑或塞種人和安息人,都進入了印度,但無法進入中原。而只有阿拉伯帝國在怛邏斯與唐朝軍隊爆發過真正的戰役,而怛邏斯仍然距離長安極為遙遠,因此唐朝雖然戰敗,勢力退出了西域,但唐朝的安全威脅仍然是北方遊牧民族、吐蕃王朝和內部,輪不到阿拉伯人說話。

所以,青藏高原的存在事實上阻斷了從西亞和歐洲陸路進軍的可能性,確保了中原王朝乃至整個東亞政治環境的穩定。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脅始終是內部,其次則是漢化了的北方遊牧民族,這兩者都沒有能夠替代儒家思想的另一套思想存在。即便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歷史時期,蒙古人和女真人統治的方式依然是重建一套與儒家思想契合的王朝政治。從因此中國歷史可以成為一部穩定的王朝更替史,東亞可以形成一套以中國為核心的華夷秩序,或者說朝貢秩序。由於青藏高原的存在塑造了東亞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因此東亞作為文明中心之一,不必擔憂來自其他文明的結構性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中原王朝政權更替、社會劇烈動盪乃至“脆性瓦解”的時候也沒有出現外來的文明挑戰者的原因,在相對封閉的東亞,中國人總能在大亂之後重建王朝的文明秩序。

這種情況直到歐洲開始近代化以後才發生改變,畢竟青藏高原擋不住來自海上的威脅。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Grab在菲律賓“惹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