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提到緬甸,別說在東南亞十幾國裡,就是它所在的中南半島五國裡也沒多大名氣。不過,從國家“體量”上看,緬甸國土面積高達6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00萬,與歐陸大國法國的規模不相上下。

緬甸是東南亞第二大國、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國,東北接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西南瀕孟加拉灣,最南部一直延伸到安達曼海。作為臨海國家,緬甸擁有兩千多公里的海岸線,應該稱得上是一個具備地緣優勢的“海洋大國”。

緬甸歷史與中南半島其他地區相似,大約公元一世紀,孟族遷移到錫唐河流域。公元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修建蒲甘城。到了1044年,阿奴律陀國王建立蒲甘王朝,建立起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此後,緬甸又相繼經歷勃固、東籲和貢榜三個王朝,四個封建王朝的統治時間長達800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統治者忽必烈曾在1287年率軍攻打緬甸,元緬戰爭後,蒲甘王朝在蒙軍打擊下最終覆滅。

1824年到1885年,與入侵中國的兩次鴉片戰爭類似,英國對緬甸發動了兩次戰爭。征服緬甸後,英國人把這裡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1886年,也就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滅亡的第二年,英國將其併入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晚清政府無可奈何,只得把對緬甸的宗主權讓給英國人。

時間到了上世紀30年代,與世界其他地區殖民地一樣,英國在緬甸的殖民統治也面臨危機。1936年,英國人裝模作樣搞了一場緬甸全國大選,巴莫博士“當選”英國控制下的緬甸政府首相。

當時,歐洲局勢日益緊張,而英國在遠東的殖民統治又面臨來自日本的威脅。1937年4月,英國同意緬甸自治,開始實施《印度政府法》,緬甸正式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直轄本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英兩國簽署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為支援英軍抗擊日本,同時也為了保衛西南大後方唯一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中國精心組建了赴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然而,大英帝國早已不是海洋霸主,到1942年5月,英國遠東艦隊被日本人消滅殆盡,灰溜溜地撤出印度洋。

期間,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與日軍殊死搏鬥,歷時三年多戰役中,中國共投入兵力四十萬,傷亡達到驚人的20萬,為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巨大犧牲。

令人唏噓的是,在當時日本人“趕走西方殖民者”蠱惑下,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還加入對英軍和中國遠征軍的戰鬥。渴望獨立的緬甸人就這樣“領著”日軍佔領了自己的土地。1943年,日本扶植的緬甸傀儡政府成立,緬甸宣佈擺脫英國統治正式獨立,而日本人也承諾幫助緬甸發展國家經濟。

到了1944年,日本大勢已去,與當時東南亞其他地區一樣,昂山開始倒向同盟國。次年,緬甸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揭開了武裝抗日的序幕。等到日本戰敗投降,苦命的緬甸又回到了英國人控制下。

1947年,緬甸臨時政府總理昂山將軍和幾名內閣成員遭遇暗殺。1948年,英屬印度獲得獨立的前夕,緬甸率先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此後成立了緬甸聯邦共和國。

獨立後的幾十年裡,緬甸長期處在軍政府統治下,國內政局不穩導致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甚至倒退。到了21世紀初,緬甸的經濟總體水平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比二戰前還低。據估算,1936年緬甸GDP已達120億美元,而當時人口僅為1570萬,人均可達776美元。而到了2004年,人均僅為356美元。

2005年11月6日,當時的緬甸軍政府突然下令政府部門在一天內完成搬遷。次日,緬甸政府才對外證實已經遷都,新首都是位於緬甸中部山區的彬馬那,此後更名為內比都。

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地理位置,內比都與原首都仰光都相差甚遠。緬甸一夜之間把首都從濱海城市遷到內陸山區,這一舉動著實令人不解。而對遷都理由,緬甸政府也沒作過多解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遷都之舉絕非臨時起意,緬甸是經過充分考慮和籌劃的。

一種說法是,與孟買等西方殖民者起的名字相似,緬甸人不喜歡仰光這個名字,但這個理由顯然說不過去。不喜歡完全可以改名,韓國就把漢城改名首爾。

應該說,英國人當年看中仰光這個地方也算有眼光,這裡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平緩的仰光山從北邊伸進市區,城市的東南西三面都是平原。仰光河與勃生堂河在此交匯形成三角洲,距離安達曼海只有數十公里,經過之後的發展,仰光成為東南亞最大港口之一。

內比都距仰光四百公里,正好位於仰光與北方大城曼德勒之間。相比南部近海地區,內比都地理位置顯然更具戰略縱深,可有效防範外部勢力從海上入侵。此外,首都居中不僅能增強輻射力,還有利於控制諸多勢力強大的少數民族,這大概是緬甸“火速遷都”比較合理的解釋吧。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輔佐丈夫當國王,又力挺25歲的女兒繼位,她才是王室的完美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