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免費領取「壓力檢測報告」

日本一個29歲的青年離奇死亡了,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警方調出來了他生前的錄影。

在錄影中,大家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這個年輕人從來不會笑,一直都是面無表情。

他無論是在工作當中,還是在吃飯的時候,他都好像在想事情,臉上沒有任何情緒的變化。

甚至是在參加孩子生日Party的時候,他依然還是面無表情,看不出高興的樣子。

為什麼呢?

因為他腦子裡每天都在想很多的事情,包括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壓力、內心的擔憂、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所以他對周圍所有好玩的、好吃的、值得慶幸的事情完全沒有感覺,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於是大家找到了他死亡真相原因:

導致他死亡不是別的,而是想太多,憂慮太多,心臟出了問題,心理負擔過大心理勞累而死。

而“想太多”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的很常見。

我們辦公室有個同事就是屬於那種容易想太多的人。

發訊息給老闆沒有得到及時回覆,她開始想:老闆是不是對我有什麼意見?我是不是工作上哪裡沒有做好?我會不會被老闆辭退?

內心一場大戲馬上開始上演……

孩子離開她上幼兒園她也開始想:孩子去到陌生環境會不會哭?能不能吃飽飯?衣服會不會汗溼?會不會生病?

甚至腦補出了孩子大哭不止而沒有老師管他的場景……

而實際上,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她想的那樣,這樣的情況一般不會出現。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受試者把自己對未來的憂慮寫下來,投入煩惱箱裡,三週後再開啟,發現超過90%的煩惱都沒有發生。

據統計,一般人的憂慮40%屬於過去,50%屬於未來,只有10%屬於現在,而92%的憂慮從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是能夠輕鬆應付的。

正應了我們中國的那句老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2018年,杭州市的一家機構對5萬人進行了一份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因為“想太多”而焦慮和困擾的人群,男性佔比為79%,女性為78%,男性重度焦慮人群佔比為3%,女性為2%。

而20歲到40歲的區間是一個因為“想太多”而焦慮的重災區。

他們都在想什麼呢?

這個月的工資還完房貸所剩不多,要是出現意外房貸還不上怎麼辦?繼而想到房子被銀行收走,繼而想到自己流落街頭,繼而想到……

老公最近對我越來越冷淡了,他是不是外面有人了?繼而想到離婚的官司怎麼打,繼續想到兩個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繼而想到……

孩子沒能進一個好小學,他以後怎麼辦?繼而想到他以後都考不上好的大學,繼而想到找不到工作,繼而想到……

他們不能活在當下,小到一天之內的行程規劃,大到未來十餘年的人生路途,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能成為他們想太多而憂心忡忡的理由。

可最後的結果是,現實的軌跡並未因我們的焦慮而改變分毫,但那些寶貴的“現在”,卻在長吁短嘆中悄然逝去,成為永不可追的曾經。

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人,和朋友出去品嚐美食,他們都吃的大快朵頤,我卻腦海裡都在想別的事情,開心不起來;

和家人一起外出旅行,他們都玩得很盡興,可是我卻因為一些事情難以釋懷,無法放下心來,無法去感知當下的美好。

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也會受到它的影響,久久不能放下。

我無法控制地去想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一遍一遍地在心裡預演,將自己拖進深淵之中。

每天上班的時候,我耷拉著頭,拖著沉重的步伐,有時候看著鏡子裡面憔悴的自己,會感覺很陌生。

後來,我看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也有刻意練習過,直到事業慢慢走上正軌,我的焦慮才緩解了許多。

每次我都會告訴自己,失敗了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當最壞的結果我都可以接受,那我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還有,我漸漸會培養自己養成一種“放逐”的心態。

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我先不管,愛咋咋地,我先去逃避,暫時“自私”一下,等到了真正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再全力以赴。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英國最淘氣小女孩?3歲說髒話豎中指爬高竄低,媽媽辭職照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