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講述中。他們的聲音鏗鏘有力,專制而絕對。之前我從未意識到的,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的一樣有力。”——塔拉·韋斯特弗《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我沒有讀過這本書,是無意之間發現了這句話就記錄了下來。
我的第一反應和共鳴是,“我”一直活在別人的話語之中,為別人而活,不曾為自己而活。(這只是我單純的字面解讀,因為這句話,我想讀一讀這本書,好好去體會下這句話。)
“我”是一個需要他人的認可和誇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進步的人。
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可以舉個小例子說明下,我零基礎去學習畫畫,畫了好幾個月似乎都沒有進步,但這幾個月我付出的努力只會比他人更多,但始終寸步難行。一天,我在畫畫的時候,老師突然走過來誇獎了我一番,說我進步很大。那一刻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畫畫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之後也取得些許成就。
其實,我一直在進步著,只是因為對自身的高要求,加上自卑心態,無法產生自我認同,無法自我給予自信心,導致我需要他人的“誇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是進步了,而不是在原地踏步。一度在自我成長過程中十分依賴他人的評價,活在他人的評語中,來判定自己是否進步與成長。
那為什麼會對這句話有所感觸呢?
是因為我正在“學習”自我評價與認同,鞏固和增加自身的信心的這條路上。這是一個很“掙扎”的過程,每次自我主動去給予信心或認同自己的時候,全身都不太自在而且感覺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讀到這句話會有種刺痛感。
有著良好對自身的客觀評價,自我認同是一個人的必需品。成長的旅途上會充斥著各種聲音,有好有壞,我們則需要學會用心去分辨各種聲音,同時我們最需要的是聆聽自己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才是你人生真正的主旋律,清脆響亮,動人心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