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何得罪整個行業?
奧克斯的老闆鄭堅江做到了。
2002年,國產空調領域幾大巨頭明爭暗鬥,要想進入這個圈子,異常困難。
奧克斯的老闆鄭堅江又做到了。
說起鄭堅江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他有一句名言,足以讓你記住他。“不惹事,就做不大”。
一.奧克斯惹惱格力2002年,鄭堅江公佈了一份空調成本白皮書,內容中將一臺1.5匹空調的原配件成本開膛破肚,並宣稱“一臺空調,定價1880,我只賺52塊”。
白皮書一經面世,整個行業的地面都顫了一顫,這個價格可是比其他公司降價了三分之一啊。消費者看了更是氣憤,之前的空調這不買貴了嗎!一夜之間美的、海爾、格力統統都被冠上了暴利的罵名。
“這麼個大膽的騷操作,你這是把同行的小算盤都給抖摟出去了。”但畢竟涉及到商品價格了,巨頭們誰也不好頂雷,不過這筆帳,大家算是咬牙切齒地記下了。
在接下來的8年中,奧克斯持續走低價路線,從02年到10年,家電下鄉、房產熱銷,家用空調市場增長了兩倍之多,鄭堅江忙著吃眼前的紅利,倒也沒再起什麼么蛾子。
可能是上了年紀,這幾年雖然紅利就擺在眼前,但格力的董明珠在管理團隊方面總是感覺力不從心。你說公司費盡心力培養人才,可人才一旦培養起來了,便很容易跳槽,這可如何是好?
直到2010年,咱們的董小姐可算是發現其中的貓膩了。好傢伙,這人才原來是都跑奧克斯去了。仔細算了一算,從格力跳槽到奧克斯的核心人員,竟然足足達到了300人!這換誰誰不生氣啊。
要說在這個世界上,最不能惹的三個女人,格力的董明珠絕對是其中之一。但沒辦法,誰讓奧克斯的老闆把惹事當座右銘呢。
這下子,董明珠連帶著當年白皮書的事,新賬舊賬加一塊,終於是打響了和奧克斯之間的正面交鋒。
二.董明珠開始反擊本來董明珠還只是想警告一下奧克斯,“你別太過分了,你的行為屬於是偷竊技術”。但你就合計吧,奧克斯這幾年幹出來的事兒,那鄭堅江得是個什麼選手啊,所以在嘴仗上根本就不落董明珠的下風。“雙方都是自願的,大姐,我這是合法招聘啊。”
都說事不過三,奧克斯這回真是把董明珠給惹毛了。“行,給你機會你不要,那咱們就真刀真槍地幹吧。老虎不發威,你當我董明珠這麼多年白混的啊。“
眼看著兩家的官司打得火熱,美的還不忘插上一腳,畢竟當年奧克斯可是得罪的整個行業啊。
有資料顯示截至到2019年6月,奧克斯一共輸了26場官司。輸給格力12場,輸給美的14場。
因為這官司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奧克斯總是往後拖,這錢賠的一點兒不刺激,所以中間董明珠也偶爾會請奧克斯吃點小甜點。
就比如2019年5月,格力電器再度出擊,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發改委實名舉報奧克斯空調能效造假。
為了證明自己的舉報屬實,格力還找了媒體,當眾拆卸奧克斯空調,進行現場檢測。
官司拖了這麼久,2020年,奧克斯終於將4000萬的賠款打到了格力的賬戶。我們可以來算一下,這4000萬分別對于格力和奧克斯都意味著什麼。
根據兩家公司的年報,2019年奧克斯賺了340億,利潤10個億,每天賺276萬,賠的這4000萬意味著奧克斯全體員工半個月白乾。2019年格力賺了1980億,利潤240億,每天賺了6622萬,4000萬對於格力來說還不如人家一天的純利潤。
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兩家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說到底,格力還有點降維打怪的意思。不過格力也是沒下狠手,只是想教訓一下這個奧克斯,哦不,是想讓它改邪歸正!
不過奧克斯會這麼坐等被教育嗎?有兩個細節,還是值得我們注意一下的。
首先,2019年1月鄭堅江把生產奧克斯空調的寧波奧克斯空調有限公司更名成了寧波奧聖貿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大大縮水,變成了100萬。行業從空調製造更是變成了八杆子都打不著的金屬礦批發。
我們都知道,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100萬,那就要承擔100萬的責任,這奧克斯和格力在當時還有起1.7億的官司在打著呢,那他這番操作是個什麼意思呢?
其次,2019年8月,4000萬的判決書下來之後,奧克斯直接把4000萬打進了法院的賬戶,”我可沒賴賬,賠款我交出去了,但是這個錢不能給格力,因為我侵的是日本一家公司的權“
之後格力只能再次上訴,奧克斯這明顯用的是拖延戰術啊。
為什麼拖延呢?是因為當時的時間正好趕上了空調銷售高峰,判決一下來,奧克斯就得立刻下架目前市場上正在售賣的空調,除了這4000萬之外,還會有巨大的經銷商和庫存損失。
這一拖就到了2020年的5月,”行吧,庫存清完了,錢可以賠給格力了。“
三.”惹事“背後的真相與邏輯鄭堅江,八十年代借錢創業,從汽車修理工幹到如今身家70億的富豪,在他與格力的這場交鋒中,有人說是江湖恩怨被搬上了檯面,也有人說是因為私利,格力不得不降維打擊。
事情的真相你們來說,背後的邏輯我來搞定。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這是為什麼,甚至可能會說,哪有你說的這麼嚴重。
我給你們通俗地解釋一下,一般的價格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國標有要求,但是產品不滿足要求,直接以超低的價格佔領了市場;另一種是國標不完善,產品的引數是符合要求的,但實際上卻李代桃僵,導致混淆視聽的垃圾產品佔領了市場。
比如在1988年之後,國內的火腿腸市場就進入到了這樣一個白熱化的價格戰當中。在價格戰之前,100克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是85%,價格是1塊1;價格戰開啟後,雖然一根火腿腸的價格降低到了9毛錢,但其中的豬肉成分卻降到了70%,現在你再看看,老百姓真的是得到了實惠嗎?
隨著當時價格戰的不斷激化,70%、60%、50%。最後甚至下降到了15%,價格從9毛錢一路降到了5毛錢,老百姓真的得到了實惠了嗎?
而且在這場火腿腸之戰中,國標還是有要求,只是並不完善的。為了防止商家降低豬肉含量,國標特意規定了蛋白質含量,但好像在這方面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商家為了保證蛋白質含量就大量加入大豆蛋白,所以結果顯而易見。當年1塊1的火腿腸和現在的火腿腸在本質上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影響整個行業生態,並且劣質產品很可能會驅逐優質產品的問題。
但當然了,鄭堅江可能並不在乎,因為當拿著加拿大綠卡的他和拿著加拿大國籍的妻子一起在國外享受日光浴的時候,哪還有心情考慮我們的行業生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