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變形蟲(Amoebozoa)和後鞭毛生物(Opisthokonta)是原生動物的兩個進化枝,它們分別進化出了不同的運動及攝食方式。

變形蟲透過單細胞偽足的伸縮運動來改變身體的形狀,並藉助這些偽足向前爬行,捕獲小的生物體。變形蟲以食物泡的形式吞噬這些受害者,在它們還活著的時候就將其消化掉。有一些變形蟲比較大,僅用肉眼就可見。少數變形蟲為腸道寄生蟲,使人患阿米巴痢疾。黏菌這一類群的變形蟲,抵抗飢餓的能力極強。當食物耗盡時,變形蟲會被同類釋放出來的化學求救訊號吸引,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微小的流動狀“鼻涕蟲”。之後,其上萌發出許多桿狀分枝,釋放孢子。每個孢子又發育為一個準備好隨時在別的地方捕食的子代變形蟲。

動物和真菌的起源

後鞭毛生物這一進化枝的許多原生生物,逐漸進化出一根鞭子狀的鞭毛,用於在開放水域中運動。生物進化史的早期階段,某些後鞭毛生物也許進化為動物。至今,動物的精子尾部仍然具有這根鞭毛。其他的被稱為核形蟲,在進化的過程中,其鞭毛消失,實際上轉變為類似變形蟲的狀態。由於真菌也不具有鞭毛,繁殖也不需要能夠自由運動的精子細胞參與。因此核形蟲與真菌的親緣關係也許很近。

痢疾內變形蟲——15-50μm

這種寄生性變形蟲寄生在人體腸道中,使人患阿米巴痢疾。它最多可含8個細胞核。深凹陷錶殼蟲——49-53μm

這種變形蟲具有一層環形外殼,上面佈滿了小孔。其一面呈圓弧形,有時具有形成刺的脊。彎凸錶殼蟲——90μm

這種變形蟲具有一層黃色或棕色、圓頂狀環形外殼。扁平的邊緣上有一個孔,圓頂狀的殼上面具有一系列整齊的凹陷。蘇格蘭原變形蟲——19-40μm

最初蘇格蘭原變形蟲是在蘇格蘭的一個河口處被發現與該變形蟲親緣關係比較接近的是在捷克共和國發現的鯉魚肝臟中的變形蟲。盤狀錶殼蟲——90-110μm

這種變形蟲具有兩個細胞核棕黃色外殼一端具孔,並從此孔伸出偽足。普通錶殼蟲——100-130μm

這種變形蟲主要存在於靜水和泥土中,殼凸起,具孔,並從此孔伸出偽足。針棘匣殼蟲——120-150μm

這種變形蟲寄生在湖泊、沼澤的海藻上。它的外殼是由泥土以及某些藻類的細胞壁構成的,上面具有4~6個刺狀突起。髮網菌屬——2cm

這種“巧克力管”或者“管道清理工”黏菌最初為具有許多細胞核的一團細胞,在其上會萌發出許多能產生孢子的莖。長圓砂殼蟲——180-230μm

這種池塘變形蟲的外殼是由微小的沙子和某些藻類的細胞壁構成的。具鱗核形蟲卵形泡套蟲——1.2-2.2μm

以前被歸為太陽蟲目這一進化枝,這種後鞭毛蟲被中空的鱗片或者珠狀的外殼所包裹。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原生生物——有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