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一份敬畏之心,開始了我對家務整理的的思悟。或許這份來思悟,能重新開啟我們對家和家務的認知。
都說,一個家的環境就是這個家庭的風水, 做為一個媽媽,做家務是每天的日常。是否有思考過為什麼呢?
之前的我是很不屑於做家務的,在我看來做家務是費時又費力的,沒有一點兒含金量。與其花這個時候看會兒書,也不願意起身去做。實在不得已才去做。
直到有一天,去拜訪我非常敬重的前輩,才改變我對家和家務的認知。
我進門時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歡迎回家”。讓我倍感溫馨和溫暖。家裡中式復古的博古架上整齊有序的擺放著茶具,書籍以及一些特色的小物件,茶桌後面端正的懸掛著“厚德載物”幾個大字,被擦拭得一塵不染的地板都讓我印象深刻。我從未見過擦拭得如此明亮的地板,沒有一絲灰塵和印記,幾乎可以映出自己的影子。我驚訝地感慨:“地板擦得好乾淨啊,前輩您是如何做到的?”前輩告訴我,她每天都會花倆個小時的時間,蹲下來,趴在地上擦拭地板。謙卑和專注之心就是在這每日的重複家務中長養起來的……。”
那是我異常難忘的一次經歷,所見,所聞,所感皆打開了我對生命的認知和視角,也重新整理了我對“家”的認識,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家務”的意義。
我開始思考,家是什麼?家,是承載愛的地方。
愛是什麼?愛是付出和欣賞。
如何付出?無條件的付出。
如何欣賞?無條件的允許和接納。
做家務是什麼?做家務就是用行動把對家人的愛行出來。
記得當時我是帶著問題來的,我的問題是:為何我跟先生總是有那麼多的矛盾?為何婆媳關係是那麼的難處理?……生命中很多很多的問題都向我撲面而來,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前輩並沒有告訴我答案,而是一步一步的開啟和開啟我對生命的認知。她告訴我說,“你回家首先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好純淨素”。第二,可以試著每天抽出時間來做家務整理。”
我像被洗禮了一番,帶著這兩個“錦囊”,和我的所見所聞返回了家。
我堅持著吃純淨素,斷斷續續的踐行著做家務這件事情。當我堅定的去執行的時候,我跟先生和家人的關係,從矛盾到緩和到尖銳再到緩和再到同修同行的過程……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折射出我的習性,思維方式,並在一次次與習性的較量中照見了真實的自己。我們的矛盾少了,爭吵少了,那個曾經載滿怨恨仇爭的空間,開始慢慢轉變,取而代之的是愛和尊重,允許和欣賞。當然我們有時候還是會爭吵,但是不再歇斯底里發洩情緒,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檢討自己並修正自己。
特別是當媽媽後,小孩子的事務繁雜而瑣碎,做家務變得更為重要。受疫情影響,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有限,家裡幾乎是他們活動時間最長的地方。一個乾淨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安定有愛的家,長養的是孩子內在的安寧與秩序。從兒子身上親身驗證過用心搞家務,敷衍搞家務和不搞家務帶給孩子的身心影響。
每一次的用心都承載著對家人,物品,環境的尊重,你擦亮的地板就是愛的光芒。在這充滿愛的空間裡成長的孩子,自然而然內心有愛,有力量!
於自身而言,每一次用心的做家務就在長養一份靜定的能量,隨著環境從混亂變得整潔有序,心也像得到洗禮一番,變得清淨了。
是的,專注的做家務,就是在踐行無條件的對家人的愛!就是在給孩子們無聲的示範愛與教養;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最為關鍵的是它改變我們內心,讓心從遙遠的過去和未來回歸到當下。體驗真實的美好。
馬上過新年了,遲舊迎新的大掃除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儀式感,願我們在掃除中承載愛與歡喜,創造真正意義的家。愛需要行動,讓我們一起踐行起來!從家務開始創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