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3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人生"第一反抗期"。孩子前一秒可以從很乖的“小天使”,立馬變成了一個“小魔頭”,不聽大人的使喚。
白牆上有他們的手印,冰箱上有他們的記錄,往馬桶裡丟東西等等破壞事蹟,他們都會去嘗試個遍。
爸爸媽媽的耐心勸說沒用,嚴厲批評沒用,他們還會噘著嘴讓人難以生氣,軟糯糯地說:“不!”
而當他們終於安靜下來,躺下睡覺,爸爸媽媽緊張的神經才鬆懈下來——“終於消停了!”
有不少父母也感到兩歲左右的孩子不聽話、不服管、脾氣大。在2到3歲這個時期,孩子主要有兩個特點:
一、認知能力的發展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頭腦"中的心理活動,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維。
這些都是屬於高階的認識活動,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有了高階認識活動的萌芽,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並導致他整個心理發展的轉折。
兩歲左右是兒童表象出現的時期
表象是指人頭腦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如一歲左右的孩子雖離開媽媽時會哭,但容易哄,因他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媽媽。
兩歲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兩歲的孩子愛哭,可能因為孩子的表象和回憶發展了,不能籠統地指責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遲模仿也是兩歲左右出現的
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即使榜樣不在眼前時也能模仿見到過的榜樣。因而,有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隨著思維的真正發生,孩子會出現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會說出一些父母認為的"歪理",其實這是隨生活經驗和思維的發展,孩子在頭腦中形成的自己的標準。父母切勿認為這是孩子對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識的發展兩歲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
自我意識是指對自己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為主體,又成為客體。要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意識自己和外界的關係,特別是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這是比較高階的心理活動,兩歲孩子只是處在萌芽階段。其出現的主要標誌是能夠運用代詞"我"。
自我意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出現了自己行動的意願。其獨立行動的意願表現為堅持自己的主意,不聽從父母的要求和意見。會出現獨立行動的需要,常說"我自己來"、"我自己拿"等。
2.開始"知道"自己的力量。會用語言指使別人。
3.能說出自己的行為,有時也能用語言控制自己的行為。
4.出現佔有意識。兩三歲的孩子開始能夠意識到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此外,隨著自我意識的萌芽,孩子也會出現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孩子從2歲開始,情感逐漸豐富起來
當媽媽因為工作的事情躺在沙發上惆悵的時候,2歲多的寶寶悄悄爬上來,衝著媽媽笑,還用手抱著媽媽。這個凡事都讓爸爸媽媽操心的寶寶,這個時候給了媽媽一個巨大的驚喜,他看出了媽媽的疲憊和勞累,主動過來給媽媽安慰。
孩子從1歲多起,就開始學習理解別人的情緒了
他知道媽媽累了,是因為他可以讀出媽媽臉上的表情;在看動畫片的時候,他會因為黑貓警長裡面的白貓警長的犧牲而落淚,看到哪吒還親呈骨肉的時候也會不忍心,難過到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2到3歲的孩子,不僅能夠覺察到別人的情緒反應,而且可以體驗到別人的難過,他們正學著去愛。
喜歡說不
“不!”2歲多的孩子嘟著小嘴,頻繁從他們口中聽到這個字,“不要這個!”“不吃這個!”“不好!”“我不要抱!”孩子怎麼突然就不乖了呢?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兩三年的時間,已經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立,能力大增,不再滿足於爸爸媽媽抱著自己去某些地方。他們的自我意識大增,逐漸把自己和周圍的世界分清,尤其是自己和他人。
由於他們年齡尚小,依賴心勝於獨立意識,當他們發現爸爸媽媽有爸爸媽媽自己的想法,而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時,他們會產生一絲絲焦慮情緒。因此,他們會用一些特別的方式來確定自我的感受。
這個特別的方式即是說“不”,雖然這只是其中一種特別突出的表現。比如說當家里人對寶寶說,“寶寶我們出去散步吧。”孩子下意識地就會說:“不!”然後爸爸媽媽又對他說,“那寶寶一個人在家裡,我們出去散步了喲。”他很可能還會說:“不!”然後緊緊跟隨家人的後面出門。
給父母的建議:千萬不要亂了方寸
在孩子的這個階段,對著孩子打罵是沒有用的,只有平靜地接受孩子的變化才是上策。家長無需因為孩子的這個變化亂了陣腳,一定要堅持住,對待孩子不要粗暴也不要強制,當然也不能縱容和遷就。
可以從書籍中或者網路資訊裡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做一個充足的瞭解,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當家長對待孩子以積極的態度,那麼孩子的情感和未來的情緒都會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建議爸爸媽媽們還可以給寶寶佈置一些動手的小任務,比如說買了菜後可以讓孩子幫忙分分類,吃飯之前可以讓孩子擺好自己的碗筷,夏天可以洗洗自己的小襪子等等。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肯定、被需要,他們在未來會更獨立,讓家長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