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飛蛾撲火通常用來比喻自取滅亡,出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飛蛾為什麼會撲火,要了解這種現象,你需要先了解趨光性。

趨光性是一種生物對光靠近或遠離的習性,也是生物應激性的一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蟑螂是一種負趨光性的例子:當你在廚房裡時,蟑螂會竄回黑暗的角落和縫隙。飛蛾則是正趨光性生物,它們會被門廊燈、車燈或篝火吸引。雖然這種現象沒有明確的解釋,但也有一些有趣的理論。

在億萬年前,沒有人造火光,飛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飛行。由於太陽、月亮、星星距離地球都很遠,它們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照到地球上可以認為是平行的直線。當飛蛾直線飛行時,它在任何位置的前進方向與光線的夾角都是一個固定值。

可是,如果光源離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蠟燭,不能再將它們發出的光線看作平行光時,飛蛾按照固有的習慣飛行,飛出的路線就不是直線。而是一條不斷折向燈光光源的等角螺線或稱之為對數螺線(並非阿基米德螺線),不斷接近光源,最終喪命於火,即飛蛾撲火

有些種類的飛蛾是遷徙性的,有可能是夜空給了它們導航的線索。飛蛾的上下飛動可能取決於天空相對於地面的亮度。一些鱗翅目動物學家認為,飛蛾將月亮作為主要參考點,並有能力在地球自轉導致月亮在天空中移動時校準它們的飛行路徑。甚至有證據支援這樣的理論,即遷徙的飛蛾有一個內部的地磁羅盤系統來指引它們的正確方向。

所以,飛蛾對人造光或篝火的反應可能與方向有關,並最終導致迷失方向。也有可能是飛蛾有一種與光有關的逃逸機制。想象一下,當你驚擾了灌木叢中的飛蛾,它們都向天空飛去。對處於危險中的飛蛾來說,向著光亮(通常是在天空中,或者至少是向上的)飛行往往比向著黑暗(通常是向下的)飛行更有利。

另外,有研究表明,飛蛾對某些波長的光更敏感,比如紫外線,白光會比黃光吸引更多的飛蛾。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飛蛾會停留在燈光下?飛蛾的眼睛,就像人的眼睛一樣,包含光感測器,並根據檢測到的光量進行調整。當你的眼睛適應了黑暗之後,開啟一盞強光燈,或者在明亮的光線下突然處於黑暗中時,你可能會有幾分失明的感覺。

飛蛾的暗適應機制比它的光適應機制反應要慢得多。一旦飛蛾靠近亮光,它可能很難很快做出反應並逃往暗處,因為它已經離開光亮太長時間了。在飛蛾逃跑的情況下,完全顧不得離光亮太近的問題。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飛蛾大多是夜行性生物,會像對太陽一樣對燈光做出反應。

最後,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這些看上去髒兮兮的小蟲子。蛾是鱗翅目現生類群除了蝴蝶外其他並系群中的昆蟲的總稱,靜止時多數將翅膀攤開在身體兩側,且主要於夜間活動,翅膀上具有可以嚇阻敵人的眼狀花紋。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 174,250 種鱗翅目昆蟲,蝴蝶約有 17,950 種,剩下的15萬多種都是蛾類。蛾類的幼蟲在世界許多地方都被認為是農業害蟲,比如蘋果蠹蛾在適當的溫度下會造成大規模的損害,特別在果園。

眉紋天蠶蛾

2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易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精準描述了地球公轉和自轉兩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