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肯亞內羅畢機場,工作人員將華僑華人捐贈的防疫醫療物資裝進飛機貨艙。(卓 武供圖)
圖為巴西華人協會會長張偉(右六)等將醫療物資裝車完畢後,即將出發去機場。(巴西華人協會供圖)
圖為在肯亞內羅畢機場,卓武(右一)和機場工作人員一起辦理物資託運報關手續。(卓 武供圖)
圖為黃偉文(右一)在快遞公司貨運倉庫目送捐贈的防疫醫療物資裝箱發貨。(黃偉文供圖)
圖為幫忙帶貨的中國旅客和機場接貨的志願者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合影。(戴志廣供圖)
圖為1月27日,在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華僑華人在捐贈的防疫醫療物資前合影。(戴國安供圖)
“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做貢獻”
“麗水市中醫院口罩告急!請支援!”
在距離中國近2萬公里的巴西聖保羅,巴西青田同鄉總會接到了來自家鄉的求助。榮譽會長葉王永馬上行動:緊急訂購1000個醫用口罩,第二天收貨後馬上用DHL發回國內。
“DHL快遞費用是口罩費用的近5倍,但是情況緊急,等不得。我還給中醫院訂購了2萬個醫用口罩。”葉王永說。
1月22日,葉王永意識到防疫物資緊缺,馬上和巴西華人協會會長張偉電話溝通。巴西華人協會具有協調巴西各個華人社團的功能。經商議確定,為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此次向國內捐贈急需醫療物資由巴西華人協會統籌。應急小組隨後成立,全天候辦工。
作為巴西華人協會常務副會長,葉王永向巴西廠家訂購了10萬個口罩、1萬套防護衣和1萬個防護面罩,並快速投入到應急小組工作中。“我們負責彙總各社團的訂購要求,統一購買物品並想方設法運到國內。因為是統一行動,國內急缺醫療物資的價格上浮幅度不大。”
張偉介紹,旅居巴西的30多萬華僑華人十分關心中國抗擊疫情的進展,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多方籌措各類防疫物資馳援家鄉。截至2月6日,僅聖保羅僑界已募捐善款300多萬雷亞爾(摺合約70萬美元),共購置各類醫用口罩450多萬個、護目鏡1.1萬多副、防護服7500多套,並積極協助在巴中資企業採購。目前,首批140萬個口罩及一些醫療物品通過國航航空貨運方式陸續運回國內。
“我們不是在單獨戰鬥。全球6000多萬華僑華人都在以‘螞蟻搬家’的方式為祖(籍)國和家鄉做貢獻。中國加油!”葉王永說。
“忙得人都快飛起來了”
1月23日,發出肯亞中華總商會向武漢捐款的倡議書;1月29日,把肯亞僑團商會捐贈的第一批急需醫療物資送上飛機;2月9日,航班滿載第七批急需醫療物資從內羅畢機場起飛……
“夜以繼日,忙得人都快飛起來了。”卓武感嘆,“這十幾天,很多在肯華僑華人或是走在‘掃街買貨’的路上,或是穿梭在倉庫整理物資,或是走在去機場託運的路上。期間經歷了太多‘一波三折’,但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克難關。”
卓武給記者發來一個名為“肯亞中華總商會捐贈物資明細”的文件。“序列號”“捐贈物件”“品名”“金額”“備註”“捐贈單位”,條目清晰,資料詳實。7次空運,12批數量不等的防疫急需醫療物資飛赴湖北、安徽、山東、四川多地。
“大家都有一顆滾燙的愛國愛鄉之心,都願意為戰勝此次疫情助力。”參與其中,卓武不止一次感動落淚,“在一線工作的醫生們,在自身防護措施很差的情況下,不拋棄,不放棄,捨己為人的精神令人敬佩。祖國有難時,海外僑胞團結互助的精神也令人感動。”
“武漢加油!等疫情結束,我一定要去那裡好好看看盛開的櫻花。”今年一直沒顧上過春節的卓武,鄭重寫下新年願望。
“花6倍運費快遞口罩,值!”
2月10日,巴拿馬華商總會會長黃偉文捐贈的21萬個口罩抵達中國。雖然付了原價6倍的運費,但他覺得值!
時間倒回到7天前。巴拿馬當地時間2月3日,黃偉文在微信朋友圈發完一條資訊,長舒了一口氣。朋友圈的配圖中,黃偉文正在巴拿馬城一家快遞公司的倉庫裡,目送自己採購的327箱重達1716公斤的N95口罩全部裝箱發貨,啟程回國。“20萬個口罩捐給廣東省紅十字會,1萬個口罩捐給巴拿馬駐華大使館。”
幾天的奔波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黃偉文感慨:“一言難盡。”原定發貨時間幾經延遲,原定航空運輸被迫改為快遞速運,21萬個口罩的跨洋旅途充滿坎坷。
1月30日(星期四),黃偉文和巴拿馬華商總會會員一起到巴拿馬國際機場報關,準備空運口罩回國。但因手續問題沒能趕上當天的航班。
每週往返中國和巴拿馬的中國航空公司航班只有週四、週日兩班。週四不行,就等週日吧。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月2日(星期日),中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因故停飛!黃偉文找遍了在巴拿馬的所有航空公司和貨運代理,都無功而返;找快遞公司,也行不通。
轉機終於出現了。“有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家快遞公司,每運送0.5公斤貨物需要幾十美元。”黃偉文馬上聯絡。“這事沒得商量,郵費再貴都得寄。”
黃偉文的誠意感動了這家快遞公司負責人。“對方得知這些口罩是為了捐助中國抗擊疫情,當即決定把郵費降至6美元1公斤。”即便如此,這筆快遞運費仍是航空運費的6倍。
“從羅馬到溫州,30小時”
一週了,義大利華僑戴志廣基本沒有睡覺。每天“駐紮”在機場的他,忙著把醫療物資“閃送”回中國。
FFP2口罩2萬個、N95口罩2600個、防護服4350套、測溫儀1000個……歐洲華商聯合會歐洲華商商學院院長戴小璋第一時間發起募捐倡議,2個小時就籌集捐款約6萬歐元,2天籌集10餘萬歐元。
1月31日,義大利航空公司飛往中國的航班全部停運。一箱箱物資就在眼前,卻運不回中國。作為歐洲華商聯合會執行會長的戴志廣“欲哭無淚”。
那就去機場找乘坐其他航班的旅客“人肉”運!
戴志廣的家離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只有5分鐘車程,一夜未眠的他決定試試這個“簡單粗暴”的辦法。查好飛往中國的航班資訊,戴志廣在車子後備箱裡塞滿物資,一大早和商學院的夥伴趕到機場。
“請問您是不是回中國?”在機場看到中國人的面孔,戴志廣趕忙上前詢問,“我們有一批醫療物資要運回國內抗擊疫情,您能不能幫忙帶回國?”
“聽說是抗擊疫情的物資,大家都願意幫忙,尤其是年輕人。”第一天,戴志廣找到6個人,運走近20箱口罩。
有了第一天的經歷,戴志廣和夥伴們摸清所有飛往中國的航班時間表,開始“團隊作戰”:早上6時一班川航航班,中午2時一班阿聯酋航空航班;晚上一班俄羅斯航空航班。每天清晨5時到機場,凌晨2時回家統計物資數量。就這樣,戴志廣和夥伴們一天天在機場“耗著”。一週下來,居然“人肉”回200多箱物資。
2月4日,最後一批“人肉”帶貨的旅客從羅馬起飛。“最後這批貨,從羅馬發貨到運抵溫州,我們只用了30小時!”戴志廣言語中滿是自豪。
“即使漲價十幾倍,也要買”
“十幾天前,一盒口罩售價50比索,現在售價650比索,價格還在漲。”最近,菲律賓菲華聯誼總會理事長戴國安親眼見證了菲律賓馬尼拉市口罩價格的波動。“疫情不等人。即使口罩漲價十幾倍,我們也要買。”
對戴國安而言,從來沒有一個春節像今年這樣忙碌。
1月24日是除夕。按照慣例,戴國安將和很多旅菲僑胞一樣,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參加當地華社和馬尼拉市政府共同舉辦的春節慶祝活動。然而,當天下午,從電視新聞中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加重的訊息後,戴國安坐不住了。
他立即召集旅菲校友聯合會、菲華新聯工會、菲律賓《世界日報》的負責人開碰頭會,商議籌集醫療物資、支援中國抗擊疫情事宜。“我們4個僑團會員加起來有近5000人,很快就募集到1000萬比索。”
然而,當天是週末,又恰逢春節,很多醫療用品企業不營業,再加上菲律賓不久前遭遇火山爆發,口罩已被消耗很多。種種因素疊加,導致物資採購困難重重。“但大家都不放棄,一家公司一家公司聯絡,一個藥房一個藥房敲門。”
“為了搶時間,我們邊採購邊捐贈,選擇每天凌晨的航班運輸。”戴國安介紹,“一般大家早上8時左右出門採購,下午整理採購物資,經常忙到半夜,夜裡還要把當天的物資送到機場託運。節奏緊、任務重,但大家任勞任怨。”
“109.8萬個醫用口罩、2.45萬個N95口罩、3.42萬副護目鏡、3.86萬套防護服、7.5萬副醫用橡膠手套、1000雙鞋套、240箱醫用酒精、80箱消毒液、20箱紅外線溫度計……”截至2月6日,在戴國安和4個僑團會員的共同努力下,這些物資分批次,從菲律賓發往中國的福州、廈門、泉州、晉江、北京、上海、廣州、馬鞍山、南京等城市,並通過當地僑聯和衛生防疫部門協助,馳援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