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我做諮詢過程中,青春期的家長常常困擾的問題,“孩子現在都不跟我說話。”,“問他什麼也不說。”,“不知道他們一天在幹些什麼?”

到這時候家長都開始著急了,怎麼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呢?怎麼才能知道孩子每天都想什麼呢?到這個時候重新與孩子建立溝通,確實很難。

但是,在青春期之前,家長是有很多機會的。什麼時候看到這篇文章都不晚,只要按照下面的方法做,孩子與自己的話就會越來多。

當孩子回到家,對你說:“媽媽/爸爸,小明,今天打了我,你快放下手機,聽我說。”

我們作為家長,可能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說正在跟領導打電話,或者正在忙著做飯,或者打遊戲正處在關鍵的通關點。

這時候孩子跑來跟我們說話,有的家長會根本不理他,有的家長會說:“我正忙著呢,沒看見嗎?”

當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時,孩子的感受是非常不好的,接下來他可能就會做出非常不好的行為,他的感受是可以直接影響他的行為的。

比如他可能會拽著你的手臂晃來晃去,說:“你快聽我說,快聽我說。”或者非常沮喪的離開,然後在家裡搞破壞,把玩具放的到處都是。

其實,這時候我們只要給到孩子30秒的全神貫注的傾聽,他的情緒就會得到安撫,他的感受就會非常好,他會耐心的等你有時間再仔細的和你說這件事。

你可以這樣做:

放下手頭的所有事情,然後蹲下來讓你的視線與孩子平行,你的鼻尖和腳尖都衝向孩子,認真的看著他。孩子就會接著跟你說事情,發展的經過,“今天在幼兒園的時候,我看到小汽車放在桌子上,就過去拿起來玩了,結果小明跑過來說小汽車是他正在玩的,我不給他,他就打了我。”然後,你可以說:“哦,是這樣啊!”孩子就會接著說:“接著我也打了他,他太討厭了,他把玩具放下,不玩了,也不許別人玩。”這時你繼續用目光注視著孩子,說:“哦”。孩子會繼續說:“我喜歡小雷,他有玩具都喜歡和我一起玩。我以後都不和小明玩了。”然後,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好呀。媽媽/爸爸,現在還有事情要做,我們可以一會兒再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你現在可以去畫畫,我玩自己的玩具,耐心等一會。”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理解之後,它就會有好的行為,他會自己選擇去玩點什麼,耐心等待的。

當大人認真地去傾聽孩子的敘述,他們就更容易表達自己的困境,有時候他們僅僅是需要我們能共情他們的情緒。

當在孩子小的時候,你認真傾聽他們傾訴的時候越多,就是在你與孩子的溝通之間做的加法越多;你心不在焉的,與孩子談話的次數越多,就是在你與孩子的溝通之間做的減法越多。

所以,家長可以自己算一算,到了青春期之後,孩子與自己溝通的可能性有多少?

9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做人不能既想要、又想要、還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