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教育孩子,正面管教也需要有反面教育嗎? 

是的,《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們,有時候恰當的反面教育也會效果顯著,這就是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

-1-為什麼需要反面教育?

我鄰居家有個2歲的小朋友毛毛,老是愛去逗弄家裡的烏龜。

她媽媽曾經無數次告訴過他,不要去碰烏龜,但是媽媽越警告、毛毛越來勁。

直到有一次,媽媽沒看見,毛毛被烏龜咬了手指,哇哇大哭。

從此毛毛再也不用媽媽警告了,自覺遠離了小烏龜。

小孩子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在4歲之前,他們是無法理解因果關係的。所以有時無數的警告不如讓孩子自己體會一下後果。這樣就在試錯中,孩子得到了成長。

其實不管什麼年齡,孩子都需要體會錯誤的後果,這就是一種反面教育。

在恰當的反面教育下,孩子也會得到成長。 

-2-什麼是恰當的反面教育?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恰當的反面教育就是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

自然後果就是“吃苦頭”。

前面例子中,毛毛被烏龜咬到手指就是自然後果。自然後果自然而然發生,沒有大人干預。發生自然後果時,大人記得不要借題發揮,比如說“我早就告訴過你吧!”,而要表達同情理解,比說“寶寶,你很痛吧”。在自然後果發生時父母要決定你自己做什麼(安慰寶寶、檢查傷口),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看你還動不動小烏龜”)。

當然也有不適合的情況,“吃苦頭”不能讓孩子有危險或影響到其他人;“吃苦頭”也不能讓孩子感到沒效果,比如不刷牙,孩子看來後果根本不是問題。這時就不能任由後果自然發生,而要用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是“讓你選”。

邏輯後果就是不用等待後果發生,而是在之前要求大人的介入,由孩子自己決定選擇哪種後果,鼓勵孩子選擇負責任的合作。

-3-如何運用好邏輯後果呢?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可以透過:“一停、二選、三決、四不罰”的方法。

我們舉個例子,小丹在家裡的沙發上亂塗亂畫,這時父母該怎麼辦?

一停,積極暫停。

在發怒生氣狀態下,人受動物腦支配是無法理智處理問題的。

因此父母自己先要積極暫停,也要讓孩子積極暫停,平息怒氣和恐懼。具體可以約定一個暫停區,大家事先約定好,去暫停區不是懲罰,可以在那裡做些愉快的事,比如看看書、聽聽音樂,等大家都好起來之後再來解決問題。

二選,選擇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要遵從4R原則,即相關(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預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相關,後果與行為相關。給小丹的後果應該與清潔沙發相關。

尊重,不責難、不羞辱或造成痛苦。不能責罵、暴力對待小丹,或者其他語言暴力“你就是個壞蛋!”

合理,不借題發揮不懲罰。不能告訴小丹,接下來每天都要負責家裡所有的清潔,或者取消他所有的零花錢。

預先告知,在第一次發生類似情況下,要預先告知可能的邏輯後果,比如由小丹自己負責清理沙發。

三決,一起找到解決辦法。

父母要多問啟發式問題,自己不預設答案,保持平靜的心態,發自內心地和孩子一起找到清潔沙發的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要遵守3R1H,即相關、尊重、合理、有幫助(Helpful)。比如讓小丹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錢購買清潔劑,然後在自己清潔。

最後不罰,記住邏輯後果不是懲罰。

可悲的是,成年人往往錯誤認為懲罰必不可少。甚至認為改正之前必須先讓孩子痛苦,懲罰如果不痛苦到讓孩子吸取教訓,孩子就會繼續不良行為。

更可悲的是,有些成年人把懲罰當成了目標。現實生活中,有個爸爸拿棍子追孩子,媽媽說“再給他一次機會吧”,爸爸卻說“他可能不會再這麼做了“。這些父母們竟認為:孩子為不良行為吃苦頭比改正錯誤更重要。

所以要記住邏輯後果並不是懲罰,不是讓孩子痛苦,重點的是解決問題。

這就是《正面管教》交給我們的反面教育方法,“一停、二選、三決、四不罰”,讓孩子體會了自然後果、邏輯後果,孩子就可以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

1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寶寶睡眠能力發展的關鍵“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