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警告稱,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利亞境內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約3600億隻,其規模和破壞力使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沙漠蝗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里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糧農組織相關報告還指出,2020年春季亞洲國家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可形成群居型蝗群導致嚴重為害,擴散為害區域可到達緬甸西南部。

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面對沙漠蝗來勢洶洶,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專家指出,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邊境接壤區域為沙漠蝗擴散區,由於環境、氣候、食物的侷限和青藏高原的阻隔,目前直接遷飛進入中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沙漠蝗擴散區可到達緬甸西南部,5月份為成蟲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在700hPa高度翻越橫斷山脈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中國雲南境內可能性較大。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災害持續暴發,6-7月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進入中國境內的概率將會陡然升高。

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中國內陸地區近30年來沒有沙漠蝗分佈及為害報道,一旦侵入,將面臨發生規律未知、監測技術缺乏、防控困難等諸多不確定性。針對此次沙漠蝗災情,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專家建議:一是加強統一領導,協調不同省區,統防統治。二是實時動態監測,在可能遷入的區域佈置監測隊伍、裝置,實現實時監測。三是做好物質儲備,儲備藥劑和施藥裝置。四是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分享災情情報,協同防控。五是加強科學研究,研究進入中國的可能遷飛路線、落點區域、發生規律和防控方法。

中國蝗蟲災害主要發生在農區和草原省區,最高年份發生近3億畝,平均1.5億畝,年均損失18億元人民幣,曾對中國糧食生產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經過多年的蝗災防治實踐,中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蝗災防控應對機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和防控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相關團隊闡明了中國主要蝗蟲災變規律與遷飛機制,與國家管理部門共同建立了國家四級蝗蟲監測預警系統,建立蝗災綠色可持續防控技術體系,與國家農藥管理機構聯合制定了防蝗真菌農藥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研製了綠僵菌、白僵菌等系列真菌生物防蝗新藥。該研究成為全國重大生物災害防控的主推成果之一。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今日凌晨,美國包機撤僑,卻留下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