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艦”原型機SN9週二進行了一次高空試驗飛行,在著陸時發生爆炸事故。距離上次SN8實驗爆炸也就一個多月。據說SN10已經組裝完成,本來計劃本月底發射,但現在可能要先暫停下,先解決現有的問題。
如此高頻的發射,可以肯定的是從硬體設計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了。能改變的大概也就是軟體部分了。換句話說,現階段只是在學習如何駕駛這樣一個新東西。
從這個著陸瞬間的照片來看,這個第二次試驗還不如第一次效果好。第一次還是垂直落地,只是速度沒有控制好。這次完全是走樣了。45度接觸地面。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已經成功回收多次。為什麼到了星艦就不可以了呢?其實火箭和星艦區別還是很大的。星艦在著陸時會出現多次的變姿,有垂直下落的階段,也有水平滑行的階段,最後落地時重新垂直的階段。這就增加了很多技術難度。
封鎖或淡化發射失敗的訊息。反覆的驗證發射流程,確保萬無一失。這種國家層面的航天工業競爭在上個世紀的美蘇之間是非常明顯的。每一次發射都帶有政治目的,這種情況下基本上就是隻能成功,不許失敗。瞭解航天史的同學大概都知道前蘇聯1960年的發射失敗事件。1960年,在蘇聯領導人訪問美國前一天,囑咐當時蘇聯火箭軍元帥涅傑林發射一枚洲際導彈,企圖滅了美國的囂張氣焰。涅傑林元帥為了儘快完成上級領導的指示,沒有按照正常流程,冒然啟動發射裝置。但是結果沒有像這位元帥所想的那樣,原本發射出去的導彈此時卻沒有絲毫動靜,涅傑林元帥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冒冒失失直接帶著160位專家上前查明原因,就在這位元帥帶著這些專家檢查時,導彈發動機突然啟動發射程式,二級發動機突然點火。一聲巨響就把這位元帥和160位專家帶離了人世,現場火光沖天,一朵蘑菇雲直衝雲霄,把整個天空染成了血紅色,事後清理現場時,一具屍體殘骸都找不到了。
那時的航天工業政治味道濃厚,包括後來的星球大戰計劃等等。花費巨大,影響巨大。
航天技術用於民用也有很多年了。伴隨著像SpaceX這樣的民營公司的進入,航天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功是最終目標,但過程可以是靈活的。資本和技術協調發力。這樣才能夠出現SN8發射失敗後,馬斯克的慶祝訊息。當然發射成本肯定是巨大的,試錯成本一樣會壓的公司喘不過氣氣來。這裡面的平衡就看馬斯克如何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