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剛進入2021年2月的第一天緬甸就傳出了重磅新聞,然而緬甸發生這樣的事其實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今時今日的緬甸就是一個貧窮且動亂的國家。緬甸712.15億美元的GDP總量在全球兩名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78位;1326美元的人均位居世界第149位。顯然緬甸的經濟資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相對靠後的,因此被聯合國列為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緬甸在經濟上是貧窮的,在政治上則是分裂的:長期以來軍方與民選政府的矛盾、中央政府與地方民族武裝的矛盾始終是困擾緬甸政局的兩大難題。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目前緬甸官方承認的有135個民族: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佔總人口的68%,撣族佔9%,克倫族佔7%,孟族佔2%,克欽族、克倫尼族佔1%、欽族佔2%、若開族以及華人佔3%,此外還有一部分印度人、孟加拉人。

緬甸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族、克欽族、克倫族、撣族和孟族等族有自己的文字。作為緬甸主體民族的緬族在歷史上與周邊民族的關係一直比較複雜——緬甸國家本身就是緬族不斷擴張所形成的,然而緬甸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控制力度一直很有限,少數民族缺乏對中央的向心力。孟、撣、若開等少數民族都曾分別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甚至有的民族還曾一度統治過緬族。

英國殖民者征服緬甸後在緬族居住的地區實行直接統治並先後啟動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的改革,但在少數民族地區則基本保留了各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和經濟體制、土司制度。與此同時英國殖民政府有意識對少數民族採取扶植政策使緬族與少數民族之間本就客觀存在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大。1947年2月12日撣、克欽以及欽族領導人同緬甸總督執行委員會的代表簽訂了旨在解決緬甸獨立後的民族問題的《彬龍協議》。

《彬龍協議》的原則仍在1947年9月24日透過的《緬甸聯邦憲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各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各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享有民主國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可緬甸政府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所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透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力,同時委派忠於政府的民族人士擔任地方官員,還在邊區人民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緬服與其他文化形態。

1949年1月克倫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號,建立起緬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此後緬甸陸續湧現出大大小小數十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撣邦民族軍、撣邦聯合革命軍、撣邦聯軍、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克欽獨立軍、克欽新民主軍、克倫民族解放軍、克耶解放軍、德昂民族解放軍、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若開軍、庫基民族軍、佐米革命軍、欽民族軍......

前些年緬甸中央政府同緬北的克欽、果敢、佤邦的關係相對緩和下來了。多年的戰爭使緬甸政府軍和緬北地方民族武裝都打累了,然而與此同時西邊的若開羅興亞人又鬧騰得厲害了。羅興亞人自稱是古代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代,實際上他們主要是19世紀英國殖民緬甸時從南亞移居緬甸的。體貌特徵、語言宗教都與緬族截然不同的羅興亞人與緬族之間的關係一直相當緊張。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導致大量的孟加拉難民湧入緬甸。這些難民同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合流後使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進一步加劇。羅興亞人中的一些激進派成立了反政府武裝。緬甸政府軍和羅興亞反政府武裝之間的衝突甚至還引發了歐美的干涉。多年來緬甸政府儘管與緬北的克欽族、撣族、佤族儘管不是爆發衝突,但緬甸政府還是承認這些少數民族作為緬甸公民的身份。

相比之下緬甸官方並不承認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緬甸作為一個國家本身就是在緬族的擴張過程中所形成的。羅興亞人聚居的若開邦在歷史上曾建立過獨立阿拉幹王朝,直到1785年若開邦的阿拉幹王朝才被併入緬甸。由此可見若開邦被併入緬甸的歷史是相對較晚的,而羅興亞人甚至都不是若開邦的土著居民。1824年至1885年期間已佔領印度的英國人先後發動了三次入侵緬甸的戰爭。

第一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取得了緬甸沿海的阿拉乾和丹那沙林兩省。第二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強佔了整個下緬甸。第三次英緬戰爭後緬甸於1886年1月1日被併入英屬印度。英國就是一個矛盾製造者:今天的印巴衝突、阿以衝突、蘇丹領土爭議背後幾乎都和當年英國的殖民政策有關。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第一次英緬戰爭結束後英國就以土地為誘餌吸引大批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進入阿拉乾地區。

第三次英緬戰爭結束後緬甸被併入到英屬印度,從而進一步便利了英國殖民者從印度向緬甸移民。英國這麼做就是為了在印度人和緬甸人之間製造矛盾好達到分而治之的效果。英國殖民者的有意為之使若開的穆斯林人口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了50萬人。這些從英屬印度孟加拉地區遷徙而來的穆斯林移民不僅不能融入當地信仰佛教的人群中,而且還被當地的佛教徒視為是英國殖民者的幫兇。

緬甸的民族問題本身就相當複雜:中國實行的是民族平等的政策,所以無論如何民族的公民在身份上是一律平等的。小小的緬甸不僅有130多個民族,而且各民族還被分為“三六九等”:緬甸國內有六種不同的身份證,護照更是高達九種之多,甚至還有27%人口壓根不持有任何身份證明。相比之下緬甸中央政府與羅興亞人的關係要比與緬北少數民族的關係更為尖銳。

緬北少數民族儘管和緬族有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但屬於黃色人種的緬北少數民族和緬族至少在外貌上沒太大差異。羅興亞人從體貌特徵到語言宗教都和緬甸的其他民族差異巨大,而且由於歷史原因又被緬甸的佛教徒視為英國侵略戰的幫兇,所以緬甸政府一直不願給予羅興亞人國籍。羅興亞人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信奉佛教的緬族和若開族等緬甸原住民族,所以緬甸政府也擔心羅興亞人會成為若開邦未來的主要民族。

這一系列因素交織在一起使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與若開族、緬族等信奉佛教的緬甸原住民族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羅興亞人武裝與緬甸政府軍的衝突造成了數十萬羅興亞難民湧入孟加拉國。羅興亞人的祖先本就是從孟加拉地區遷徙過去的,時至今日羅興亞人從體貌特徵到民族文化都與孟加拉人高度相似:羅興亞人和孟加拉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而他們所說的語言也是孟加拉語的一種方言。

1978年約有20多萬羅興亞人從緬甸進入孟加拉國,將這一事件看作人道主義危機的孟加拉國政府給羅興亞難民安排了暫時性住所和其他支援。1991-1992年期間緬甸若開邦又有約25萬羅興亞人逃至孟加拉國,孟加拉國政府在庫克斯巴扎和班多爾班設定了20個難民營為這些羅興亞人提供食物和醫療援助,同時呼籲聯合國難民署和國際紅十字會給他們提供人道主義救援。

1992年4月28日孟加拉國與緬甸兩國外長在達卡簽署了同意和平解決危機並有序地遣送羅興亞難民回緬甸的備忘錄。然而1992年後孟加拉國改變了對羅興亞人的既定政策:不再承認羅興亞人是“難民”,而將其當作“非法移民”處理。從此孟加拉國依據與緬甸簽署的備忘錄將進入本國境內的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1997年若開羅興亞人再次試圖逃入孟加拉國,於是孟加拉國政府重申了不接受羅興亞難民的政策。

從2008年起孟加拉國政府對羅興亞人開始採取非正式的驅逐政策。孟加拉國政府的態度為何會在1992年後發生如此重大的轉變呢?湧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大多文化素質相對低下,所以他們很難為孟加拉的工農業生產提高高素質的勞動力,反而需要孟加拉國花費財政開支養活他們。人均GDP不足1700美元的孟加拉國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要養活越境的羅興亞人對孟加拉國其實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孟加拉國自己每年都需要接受大量國際援助,然而即使如此外債總額仍高達500多億美元。約有近三分之一的孟加拉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住在貧民窟裡。孟加拉人作為世界上攝入肉食最少的民族之一在體質上也並不好,要是碰上天災可能連吃不吃得上飯都是問題。孟加拉人也得不到好的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孟加拉人的平均壽命只有50歲左右,孟加拉國約有37%的人口是完全不識字的。

這樣一個連養活自己國民尚且如此勉強的國家要接納數量龐大的羅興亞難民群體無疑會增加一大筆沉重的財政負擔。儘管羅興亞人在體貌特徵、民族文化上都與孟加拉人高度相似,可畢竟雙方在長期分家的狀態下養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所以羅興亞人到了孟加拉國後一時間是比較難以適應當地社會環境的。這也就意味著很多在孟加拉國找不到工作的羅興亞人往往成為社會上閒散的不穩定因素。

羅興亞人的大規模湧入使孟加拉國面臨著財政、治安、環境等各方面一系列的現實問題,不過孟加拉國表明不願意接受羅興亞難民的態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以此不斷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敘利亞戰爭引發難民問題后土耳其就曾多次威脅要開放邊界讓敘利亞難民湧入歐盟,結果歐盟在土耳其的威脅之下不得不給予土耳其大量援助。對此看在眼裡的孟加拉國政府何嘗不想利用羅興亞人問題爭取國際援助?

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就在美澳英干預緬甸事務之際,以色列悄悄對俄盟友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