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張感動無數人的“春運母親”照片
南昌火車站,一位母親身背一人多高的行囊,重重的行囊壓彎了她的腰。左手還拎著一個揹包,已經無力地拖到了地上,右手環抱著一個嬰兒,抱被卻很整潔,嬰兒在母親懷裡睡得安穩。母親步伐穩健,眼神堅定而有力。
時隔11年,這位母親總算被找到了,她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名叫巴木玉布木。為了養育4個孩子,巴木玉布木決定走出涼山,外出打工掙錢。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昌一家磚廠搬磚,白天上班揹著女兒一起搬磚,下班了還得給女兒做飯,當時一個月僅僅只能掙五六百塊錢,但是比家裡種地要強得多。
巴木玉布木沒念過一天書,更不會講普通話,連火車票也是同村人代買。 霓虹燈下的招牌、路邊的標識等,周邊的一切對她來說都視而不見。在磚廠,她的活動範圍很小,除了上班、帶孩子和睡覺,磚廠就是她的全部。
後來,為了掙更多的錢,巴木玉布木夫妻倆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兩個人四處奔波打工掙錢。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江蘇、湖南、福建等等,這些年,夫妻倆把全中國跑了個大半;鋼筋工、水泥工、搬磚工各類體力工種也幹了大半。
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夫妻兩人,這麼多年來吃遍了沒文化的虧,一直乾的都是最累的活,拿的卻都是最低的工資。
“過去,我們的希望很簡單,就是怎麼多掙點錢,把肚子吃飽。如今,我們脫貧了,有了新的希望。現在的任務是把幾個孩子養大、養好,特別是支援他們多讀書,借錢也要供娃娃讀書!”
02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小時候,最期待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春節了;長大以後,最害怕的一件事也是春節。
不過,不論有錢沒錢,也不論在外混得好不好,每逢春節,還是有大量的遊子回家過年。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傳統儀式,更是作為子女回家看望父母的責任。 尤記得小時候過年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新衣、包壓歲錢、做很多好吃的給我們吃。
現在父母已經老去,我們能在膝前盡孝的機會已然不多。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人,常回家看看。
03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每個母親,曾經也曾是個被爸媽疼愛的小公主。當媽之前,她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當媽之後,既要學習照顧孩子的各種知識,還要承擔養育孩子的花銷。
她們的時間更多地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她們的社交圈變得越來越窄,她們買東西,側重點也變成了孩子用品,為了孩子,她們也變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堅強。
母親對孩子的愛從來都是無私而偉大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感恩。不僅僅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也是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會去模仿父母的做法,當父母懂得孝順時,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地孝順父母。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我們在家裡對自己的父母呼來喝去,或者對自己的父母漠不關心,孩子也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等他養成習慣了,以後也會同樣的對待我們。
04 知識改變命運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畫面,媽媽帶著兒子出門散步,正好遇到一個拾荒者。
兒子看到了以後就詢問媽媽:“媽媽,那個老奶奶在幹嗎呢?”
媽媽:“在撿廢品呢!”
兒子又問道:“為什麼要撿廢品呢?”
媽媽:“當然是為了生活啊!”
兒子:“那這個老奶奶為什麼不找一個輕鬆一點的工作坐在有空調的辦公室上班呢?”
媽媽:“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隨意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知識能讓我們多一些選擇,我希望你能夠好好學習,為自己爭取更多選擇生活的權利,而不是讓生活來選擇你,或許你還可以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知識改變命運,現在吃學習的苦,以後才可能不會吃生活的苦,才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可能有餘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道理誰都懂,但是孩子的眼光和看法畢竟跟成年人有著很大的差距,他們有時候會厭煩上學,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呢?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長期地堅持下去,才能更深入地去探索。
剛入學的孩子對學校生活充滿著好奇,放學回家後他們會興致勃勃地向家長講述學校裡發生的趣事,有的家長聽得昏昏欲睡,完全不感興趣,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容易讓孩子不想去學校了。
2、帶孩子親身體驗生活
霍啟剛和郭晶晶一家可謂是“豪門貴族”了,但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經常帶著孩子去體驗生活,比如:在洗車店洗過車、在田裡插過秧。
當孩子體驗到生活的不易之後,自然會更加珍惜學習生活。有條件的,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去看望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的學習條件。
讓孩子感受到他現在的學習條件是多麼的幸福,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05 結語父母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的閱歷畢竟沒有成年人豐富,目光也沒有成年人長遠。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哪怕讓孩子吃點苦,也要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走。因為,孩子現在不吃學習的苦,以後就得吃生活的苦,畢竟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