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傅首爾在《奇葩說》中的金句:“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火上了熱搜。
而這一期的辯題是:家長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相信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被告知過家庭不富裕。
可能是在告訴父母想要一雙心怡的球鞋後;
可能是在告訴父母想要學習心心念唸的鋼琴後;
可能是在告訴父母想要擁有一個小夥伴都有的玩具後;
可能是在告訴父母想要去做一份喜愛但並不穩定的工作後……
“那雙鞋多貴,都抵得上咱家一個月的伙食費了。”
“一架鋼琴幾萬多,你這是要爸媽的命。”
“每天就知道攀比這些,能不能和別的孩子比一比學習。”
“咋家的條件你又不是不知道,可禁不起你這麼折騰。”
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麼,只是從那以後,很多孩子開始把“我家很窮”這個標籤刻在了心裡。
去超市永遠選擇先看標價,然後選擇實惠、物美價廉的東西;偶爾出去吃一頓飯都會有愧疚感;碰到喜歡的東西不敢輕易嘗試了,不怕浪費時間,而是怕浪費錢。
這種刻刀骨子裡的自卑感不知道會陪伴一個人多少年頭,其實沒錢帶來的,僅僅是物質上的匱乏而已,自卑只是自我束縛的一層枷鎖。
節目中蔡康永說:“如果有人說我講話很有道理,很棒,但僅僅是沒有李誕聰明而已,我從此看他的眼光便會不同,我便沒有以前那麼喜歡他了。”
就像父母常常說,我們家不富裕,我便不再像一以前那樣對金錢沒有任何概念,只知道伸手要錢,而是變得小心翼翼,從心底裡覺得金錢匱乏。
但是傅首爾也說“當父母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時,是帶著善意的”,當別人告訴孩子家裡有多窘迫時,可能是帶著嘲笑的,所以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畢竟,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
但是,父母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需要注意溝通的情景。李誕曾說過:“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理智的時候告訴孩子家庭不富裕的真相,而是選擇在自己情緒爆發的時候。”
奇葩說裡的辯手踩玲帶孩子游玩迪士尼,出於一份小小的虛榮心,買了一個價格較昂貴的冰淇淋,在孩子吃兩口就不吃後大發雷霆。
背景是那段日子她的老公事業受挫,四處找不到工作,而自己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寫論文,壓力很大。經濟和精神的雙份壓力讓她當眾崩潰,怒斥女兒,講述家裡有多不富裕,爸爸媽媽有多難,女兒多不懂事。
後來三歲的女兒拉著媽媽的衣角害怕大哭向媽媽認錯時她才發現,女兒這樣做僅僅是因為耳朵發炎吞嚥困難。
成年人的崩潰強加在孩子身上,無疑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她藉著節目向大洋彼岸的女兒道歉,但又多少家長那句道歉從未開口?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但要注意溝通的場景。不應該在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
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很多時候,孩子並非不願意接受家裡不富裕這個事實,只是不願意接受家庭不富裕這個事實帶來的自卑感。而自卑感的產生與否往往與家長的溝通方式有關。
現在的孩子其實往往比家長還要清醒,他們並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脆弱。
如果能夠清晰理智的告訴孩子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不僅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真實生活水平,還有利於孩子逃脫“提前透支消費”的魔爪,變得自律、獨立。
最後,要在告訴孩子家庭不富裕的同時,給予他足夠的關愛在電影《喜寶》中,郭采潔飾演的喜寶說:“如果可以,我想要很多的錢;如果沒有,我想要很多的愛。”
每個人都需要金錢維持生存,但愛才是必需品。
我可以沒有很多的錢,但我需要很多的愛。
父母如果不能給孩子足夠富裕的生活,那麼何不給他們足夠的愛,讓他們在溫暖的、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
有錢人的快樂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體會,但孩子需要的關愛父母不能推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