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3.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代佈滿了殺機,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裡上演著無情的獵殺。千奇百怪的恐龍在弱肉強食的法則中消亡或者生存,這裡沒有任何的憐憫,只有自然法則的支配。那時,廣闊的巴西南部森林有著一個身材瘦小、行動敏捷的傢伙。它頭部細長,滿嘴鋒利的牙齒,時常拖動著尾巴在叢林中穿梭,雖然只有中型犬般大小,卻能夠利用敏捷的速度獵殺小型動物。

重建舒氏布氏盜龍的完整大腦

這種矯健的小型恐龍學名叫舒氏布氏盜龍,研究人員首次重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之一的完整大腦就是它的。這並不是人類首次重建恐龍大腦,但以往的任何一次在完整程度和研究價值上都無法跟此次進行媲美。科學家在重建恐龍大腦時,需要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進行分析顱腔的大小、容量、造型等相關資料,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補充完善恐龍頭顱。

重建恐龍大腦對化石的完整度要求極高,不僅需要保證頭骨完整,而且相關的腦組織區域也不能夠缺失。舒氏布氏盜龍完整大腦的建成完全來自一次偶然的機會。在2015年,巴西古生物學家在巴西南部進行恐龍化石的發掘工作,隨著一層層古老泥土的褪去,一副3.2億年前的完整化石重見天日。出人意料的是,這條舒氏布氏盜龍的骨骼保留得異常完好,恐龍的頭骨幾乎沒有任何破損。

大腦的研究結果

經過對重建大腦的研究發現,它的整個腦袋重約1.5kg,在恐龍界的腦袋中算是“芝麻粒”。從外觀上看,大腦就跟鱷魚的形狀差不多,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腦狀態,然而它小腦的絨球結構的發育要比鱷魚腦完善許多,正是這部分高度發達,使其能夠靈敏地協調頭、頸和眼的運動,再加上自身體型瘦小、敏捷的優勢,足以快速捕獲弱小的動物。

大部分恐龍的嗅覺能力並不弱,在馳龍科有一種恐龍專門依靠嗅覺進行捕獵,它們總是趴在地上利用殘留的氣味判斷獵物的去向。而舒氏布氏盜龍的嗅覺卻十分差勁,它在獵捕和追蹤獵物時完全依靠視覺能力。

“智商”走下坡路

動物的大腦與身體的比例稱為“腦化指數”,是用來衡量腦的相對大小的一個量度,常被用來估量動物的智力。通常情況下腦化指數在物種的演化下會不斷增大,而舒氏布氏盜龍譜系的演化卻一反常態,它們的腦化指數幾乎穩定不變,甚至有些演化的物種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大腦體積和體重的比值稱為爬行動物腦化指數(REQ指數),根據比對發現,舒氏布氏盜龍的REQ要高於後來出現的大型蜥腳類恐龍,例如樑龍和腕龍,這說明在舒氏布氏盜龍演化的譜系中,它們的大腦化程度隨時間的推移有所降低。

根據以上兩方面數值的比較,不難發現舒氏布氏盜龍在後來進化的譜系中的物種,它們的智力有所下降。

最古老的恐龍物種之一

舒氏布氏盜龍雖然是一種小型肉食性恐龍,但是它的譜系中包括長頸植食性的蜥腳類恐龍。除此之外,長20多米、重達80噸的體型壯碩的腕龍同樣位於這傢伙的譜系中,樑龍等其他蜥腳類恐龍也是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但是舒氏布氏盜龍確實這個龐大譜系中最古老地物種。

通常情況下,肉食性動物的認知能力要遠高於植食性動物,這是由於它們的飲食習慣造成的。舒氏布氏盜龍的REQ要低於後來的獸腳類恐龍(REQ的大小和智力程度呈現負相關),比如高大凶猛的霸王龍等,也就是說舒氏布氏盜龍的智商是比獸腳類恐龍聰明的。

本次重建的恐龍大腦的研究價值之所以非常重大,主要是因為大腦重建程度異常完整,而且舒氏布氏盜龍又是非常古老的恐龍物種,給科學家研究恐龍進化和早期大腦系統的功能提供了條件,也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鳥類有哪些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