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正是中國電影市場火爆的時候,而中國特有的武俠電影卻陷入了沉寂,我們只能從各大影片平臺發現它們的蹤跡。
中國的武俠文化同西方的騎士文化一樣,在歷史長河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武俠是中國特有的浪漫情懷,是中華傳統文化縮影的一部分。
武俠電影作為向世界傳輸東方文化的媒介,對於世界影壇的影響不可小覷,當下電影中動作指導的前身就是武俠片的武術指導。
如今武俠電影沒落,究其原因,讓我們追根溯源回顧一下這些年武俠電影的變化,也許我們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
武俠電影史的重要日誌新派武俠電影的開創
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
代表人物:胡金銓 張徹
張徹(黑) 狄龍(白)
張徹和胡金銓作為掀起香港電影“新世紀武俠”的兩大旗手,一改之前武俠電影黃梅戲的主格調,有了更加鮮明的人物特色和貼近生活化的人物裝扮,技術上也有了巨大突破。
胡金銓
1967年 《龍門客棧》 經典IP的開山之作
胡金銓為武俠電影加入了政治迫害元素,有了歷史作為依託,俠客們的精神面貌更加豐富,武俠片的藝術屬性更為飽滿。本片作為龍門系列的開山之作,一經上映就票房火爆,當時引進到韓國還打破了韓國影史票房記錄。
1971年 《俠女》 新派武俠的扛鼎之作
這部電影胡金銓耗時4年,耗資幾千萬,嘔心瀝血創作的《俠女》,雖然當時票房虧損,但是榮獲了當年戛納電影節的技術大獎,成為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武俠電影,電影最後的竹林打鬥拍攝手法,更是深深影響了後世電影人。
1967年 《獨臂刀》系列 開創了此後長期以男星為首的港片主流趨向
張徹借用了金庸《神鵰俠侶》中楊過斷臂的創意,電影動作的節奏感與美感鮮明,處理暴力的手法也讓人耳目一新,故事悲情而富有深意,並在香港影史上首創百萬票房。張徹的電影大家記住的並不多,但是當時只要有他的名字,那就是有了票房的保障。
群星璀璨新武俠
20世紀90年代
代表人物:徐克 程小東 李惠民 袁和平 王家衛 王晶
在武俠片和功夫片分道揚鑣後,武俠電影捨棄了過去一板一眼的武打動作,採用了觀感更加強烈,招式更凌厲的武打動作,這也成為後續武俠電影的典範。
舊版武術風格
1990年4月 《笑傲江湖》
導演:胡金銓, 徐克,李惠民,程小東
本片很好地還原了小說的精髓,電影裡融入了胡金銓式的政治解讀,展現了徐克鬼才導演的想象力,該片被譽為“新武俠的開山之作”。
當然本片的成功也得益於程小東設計的武打動作,黃霑譜寫的《滄海一聲笑》,有了他們的加持金庸筆下快意恩仇的江湖才讓人們有了代入感,其中歌曲《滄海一聲笑》更是唱出了江湖恩恩怨怨在一聲笑談中猶如過眼雲煙,透露出中國俠士的逍遙之風。
本片拍攝前徐克力邀胡金銓作導演,但由於兩人創作理念不同,胡金銓被架空憤而離場,徐克只好帶著其他人完成此片。
20世紀90年代以傳統的經典武俠電影為原型,兩岸三地合拍了一批新武俠電影,這些影片繼承了傳統電影涇渭分明的人物譜系,和貫徹始終的動作軸線,並在此基礎上將喜劇性的表演風格和大量的電影特技加入電影的敘述情景之中,形成了中國新武俠電影的歷史性勃興。
1992年1月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導演:程小東 編劇:徐克
《江湖行》 黃霑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鴻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東方不敗》很好地繼承了第一部《笑傲江湖》俠義方面的精髓,並且徐克在這一部更有了顛覆性的改變。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變成了主角,身穿一身紅袍成為了觀眾心中不可動搖的經典形象,令狐沖和東方不敗也有了感情戲,武俠的浪漫情懷,這也是徐克一直所追求的。
1992年8月 《新龍門客棧》
導演:李惠民 監製:徐克 動作:程小東
影片改編自胡金銓的《龍門客棧》,雖是新瓶裝舊酒,卻玩出不一樣的武俠新高度,令後人仰望。
《新龍門客棧》將巔峰時期港式武俠片的優點發揮到淋漓:大漠黃沙,高手雲集,狹窄空間,鬥智鬥勇,兒女情長,千秋家國——武俠片的經典符號都被放大到極致。
“人說亂世莫訴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徐克一句對江湖自省的對白,已將《新龍門客棧》的兒女情長植入到每個人的心中。
1992年7月 《鹿鼎記》
導演:王晶
作為喜劇武俠的代表作品,本片延續了周星馳無厘頭式的搞笑風格,雖然把金庸的作品如此惡搞,但也沒有受到粉絲的炮轟,上下兩部影片還是當年香港年度票房的三、五名,可見與時下流行文化相結合對於影視創作多麼重要。
1993年 9月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導演:袁和平
這是一部黃飛鴻系列的電影,但主角並不是黃飛鴻,放在這裡主要是說導演袁和平。袁和平導演的佳作不多,但是他對武俠電影的貢獻卻很大,他曾獲眾多電影節最佳動作指導獎項,名聲享譽全球,《駭客帝國》系列他也擔任動作指導。
袁和平很會根據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導演的意圖來設計動作,並且善於因人而異設計動作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他在動作方面的指導使整部電影更有神采。
1994年 《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總是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善於構建一個虛無的世界,影片顛覆了傳統武俠片的敘事結構,透過多視角和大量的人物獨白來解構俠客們的內心情感,並用哲理味的臺詞和虛偽的歐陽鋒批判當時的香港電影。
電影儘管根據金庸《射鵰英雄傳》改編,但除了人名相同卻是另一個武俠世界,由於當時思想超前,這部電影票房慘敗,獲獎倒是挺多。
武俠席捲全球
21世紀初
代表人物:李安 張藝謀
90年代末武俠電影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時間步入21世紀,武俠電影又開啟了新的篇章。
以下兩部電影在當時都飽受國人爭議,被認為一味迎合西方審美。時間一晃20年過去了,如今人們對於它們卻有了另一番審視。
2000年7月 《臥虎藏龍》
導演:李安 動作:袁和平
電影在大陸票房只收獲了1500萬人民幣,但全球票房2.13億美元,成為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本片是李安唯一的武俠電影,根據王度廬的原著小說改編,他一反徐克的武俠套路,劍走輕靈,追求中國道家的意境之美,特別是致敬胡金銓的竹林打鬥,畫面寫意唯美,輕功飄逸。電影更深層次講述的是中國社會的倫理束縛,不是敢愛敢恨的江湖,而是在臥與藏之間的隱忍。
2002年12月 《英雄》
導演:張藝謀 動作:程小東
《英雄》是國內的第一部商業大片,當年國內票房2.5億,全球票房14億。在當時國內年度總票房還只有10億的年代,張藝謀的《英雄》算是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作為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在電影裡展示了爐火純青般的構圖功底,無論是在樹林還是湖中的打鬥,畫面之美令人拍案叫絕,很好的詮釋了中華文化中的詩情畫意之美。故事內容方面雖有一絲欠缺,但主題契合中國大一統的思想和俠士捨身取義的精神,在藝術和商業上都算是佳作。
火爆的電影市場,難掩武俠片的衰敗
2010年以來
中國電影票房從2010年開始進入百億級別,到如今突破600億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
2010年 《劍雨》 票房6568萬
導演:吳宇森 蘇照彬
這是吳宇森監製的第一部武俠電影,製作精良,武打動作設計富有新意,人物刻畫得各有特點,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也詮釋到位。而隨著楊紫瓊老去,韓國演員鄭雨盛臉熟,名字陌生,雖有一堆熟悉配角,但在電影市場缺乏號召力。
2011年 《武俠》 票房1.7億
導演:陳可辛
影片名雖叫《武俠》卻和武俠沒什麼關係,故事先以科學的視角解密中國的功夫,起初是懸疑偵探片的感覺,最後第一代獨臂刀王宇作為大反派竟是被雷劈死,有點雷人。陳可辛很懂國人喜好,武俠噱頭加懸疑,還有明星的加入,票房自然不會差。
2011年 《龍門飛甲》 票房6億
導演:徐克
《龍門飛甲》是第一部3D武俠電影,徐老怪在經歷《七劍》的失意後又重拾起了武俠題材。《龍門飛甲》作為《新龍門客棧》的續集,加入了很多新奇的元素,陳坤一人分飾兩角的反轉,喜劇、尋寶和視覺特效,讓人在觀賞性上提升不少。
至於故事內容讓人印象不深,本身就是新瓶裝舊酒,引用電影裡趙懷安的話“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012年至2014年 《四大名捕》三部曲
累計票房5.65億 導演:陳嘉上
電影根據溫瑞安同名小說改編,演員陣容強大,是一部披著武俠外衣的魔幻電影,影片中有狼人變身還有超自然的武功,模仿《X戰警》痕跡明顯。第二部和最後一部還採用了3D技術拍攝,視覺特效雖多,但不夠精緻,故事內容也缺少應有的邏輯性,導演可能是為了迎合當下為武俠片做出的另類嘗試。
2015年 《師傅》 票房5478萬
導演:徐浩峰
作家出身的徐浩峰對武俠有著獨特的理解,他告別威亞、特效,堅持“實打”硬派武俠風格,以武林之“形”寫歷史之實,展現大時代裡,微小眾生的真實生存狀態。其實這不算一部武俠電影,導演徐浩峰也曾說這是一部“武行”電影。
2016年 《三少爺的劍》 票房9697萬
導演:爾冬升
1977年由導演楚原,根據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改編,當時爾冬升就主演了謝曉峰,2016年他擔任導演重新拍攝了此片。
電影採用了3D技術和創新特效,視覺觀賞性不錯,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故事內容實屬缺少新意,故事老套,林更新完全沒有“謝曉峰”應有的氣場,劇情走勢和人物鋪墊也有些莫名其妙,讓人很難堅持把故事看完。
武俠電影風雲榜國內票房最高的武俠電影
2016年1月 中美合拍《功夫熊貓3》 國內票房10億
按數字的簡單堆砌,我也沒想到是一部動畫武俠電影,不過它有著武俠的精神,充滿中國式哲理意味,把它算進武俠電影未嘗不可。
評分最高的武俠電影
1993年 《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當時由於王家衛拍攝《東邪西毒》週期過長,製片方擔心虧損,讓劉鎮偉拍攝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只拍攝了26天,結果票房大賣。
《東成西就》作為喜劇武俠能排到榜一,這和80、90後的成長不無關係。2000年後內地碟片機開始普及,香港電影席捲內地,作為一部明星眾多,無厘頭式的喜劇,觀影過程能讓人頻頻捧腹大笑,天王張學友演唱的歌曲也十分好聽。
電影評分要高,雅俗共賞方能抓住更多觀眾的心。
武俠電影排名2、3的是
《新龍門客棧》
《東邪西毒》
觀眾最遺憾沒有續集的武俠電影
1993年 《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
導演:王晶
你是否還記得趙敏和張無忌的約定?
這一等就是20多年。
王晶版的《倚天屠龍記》參演明星眾多,整體顏值頗高,人物設定不走尋常路線,張無忌也有了一絲邪氣,名門正派基本道貌岸然,影片武打動作也有新意,最後噴氣式的打鬥讓年少的我目瞪口呆。
電影當時上映票房只有1100萬港幣,於是投資方直接取消了拍第二部的計劃,雖然王晶宣佈拍攝續集,但如今物是人非,在我看來留有一些遺憾未必不好。
武俠電影還能崛起嗎?武俠電影走過了輝煌的90年代,也在21世紀初走向世界,透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
武俠電影在精神食糧匱乏的年代伴人們走過了幾十年,它所創造的成就其他類電影很難再實現,但未來也註定了不是武俠類電影來引領市場。
如今武俠小說低迷,取而代之的是玄幻修仙型別小說的火爆,青年觀眾更期望在大熒幕上看修仙類電影。
武俠電影裡飄渺的江湖是優勢也有侷限性,這不足以支撐起人們持續性的關注,而故事內容逐漸套路化和單一化,動作明星的培養也基本斷層,缺少號召力的動作演員,人們的關注度自然下降。
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好萊塢科幻大片風靡世界,人們的視野都被帶到了外太空;
並且當下中國電影事業騰飛,電影型別多元化,故事結構精細化,技術成熟化,視角國際化,中國人也能說自己的科幻故事拯救地球,製作出優良的動漫電影,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武俠電影是一代人的回憶,也是中國的特色,它是會在時代的洪流中而沉寂,還是逆勢再次引爆市場,我想沒人能斷定,不知讀者們有何看法?
(外行人看熱鬧,一點淺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