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時代展廳為我們展示了距今2.5億年至6600萬年間中生代的爬行動物。在中生代時期,各種爬行動物繁盛,佔據了海洋、陸地和天空,中生代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疊紀海洋爬行動物的化石產地之一,有著最為豐富的此類化石。這些化石多見於我國西南地區。
1.序廳
龍的時代展廳透過展覽魚龍、翼龍化石及霸王龍化石模型揭示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這一主題。上圖為展廳入口自動感應恐龍模型,人一靠近,它的上下頜就會咬合,同時發出恐龍的吼聲,參觀時注意別被嚇到。
2.霸王龍
霸王龍擁有非常小的前肢,一般個體的長度僅有80釐米左右,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手臂,這對於霸王龍的巨大體型和後肢來說,前肢顯得非常細小。
3.魚龍
魚龍不是恐龍,是一種最為特化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魚龍有著流線型的體型和槳狀四肢,外型與魚、海豚相似,所以被命名為魚龍。
4.幻龍、混魚龍
圖片為幻龍化石和混魚龍化石。幻龍的體型細長,頭骨小而扁平,頸部和四肢較長,眼孔小於顳孔,長的頜骨邊緣有為數眾多的尖利的牙齒。化石特徵表明,幻龍類捕食的時用前肢攪動泥質海底,被驚擾的魚蝦就會跑出來,而它長而靈活的頸部就可以左右擺動,捕食獵物了。
5.蛇頸龍
蛇頸龍有著長頸、短尾、大喑和小頭,屬於上龍類,是一種在白堊紀末期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圖上這件標本為阿特拉斯南泳龍,屬於蛇頸龍中最特化的薄片龍類群,其特徵為頸部極長、頭部極小。
6.滄龍
滄龍是史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海生爬行動物之一,其中最大個體據估計可達20米左右。在著名電影《侏羅紀世界》系列中,滄龍就以“最終boss” 的形象出現在大熒幕上。形似巨鰓的滄龍類,與形似海豚的魚龍、有著長長脖子的蛇頸龍一起被稱為“中生代三大海生爬行動物”。
7.翼龍
上圖為翼龍化石模型。翼龍是會飛行的爬行動物,它們既不是恐龍也與鳥類無關,它們是恐龍的近親,是中生代統治天空的霸主。翼龍是地球上第一類飛向天空也是唯一滅絕的飛行脊椎動物。因飛行需要,翼龍演化出“纖細中空”的骨,這種骨難以儲存,因此全球範圍內翼龍化石十分稀少。
8.竊蛋龍
竊蛋龍是一群身上長有羽毛類似鳥類的小型恐龍,頭部看似鸚。“竊蛋龍”名字的由來,是個有趣的故事。20世紀20年代,在蒙古高原首次發現竊蛋龍化石,當時它的骨架正趴在一窩原角龍的蛋上面,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科研人員就錯誤地認為它是在偷竊原角龍的蛋,並將其命名為“竊蛋龍”。直到20世紀90年代,科研人員在蒙古國發現了竊蛋龍的胚胎蛋化石,オ技現原來最初的恐龍蛋不是原角龍的,面是竊蛋龍自己的。但是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要求,竊蛋龍的名字不能改變,也只能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