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不富裕怎麼定義?

多不富裕算不富裕?

這個題根本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家長該告訴孩子家裡真實客觀的經濟情況。

但是不該貼一個不富裕的標籤。

“不富裕”是一個帶有金錢焦慮的主觀判斷,是一種負面的思維。

很多自以為不富裕的人,在很多人眼裡都是還不錯的人。

就像不漂亮、不聰明、不可愛、不優秀……

都是很主觀的。

一旦給了孩子家裡不富裕的印象,就會給孩子打上一輩子金錢焦慮的烙印。

孩子的印象中就會是對“不夠”“不富裕”“沒有”的恐懼,而不是對已經擁有的珍惜和滿足,和會更好的相信。

我跟我弟從小就覺得我們家是窮人。

我弟從畢業以後就月薪過萬,但是到現在都在為我們是窮人而深深的恐懼和焦慮。揹負了很沉重的心理包袱,覺得生活沒有希望、對不起家人,改變不了家人貧困的生活狀況。

我當初辭掉了月薪過萬的工作,覺得遠遠不夠照顧家庭,於是帶著對金錢的焦慮和恐懼去創業,辛苦得一塌糊塗,也失敗得一塌糊塗。

因為覺得我們是窮人,所以即使我們一直都月薪過萬,但是前幾年房價還不像現在的時候,也從來沒考慮過買房,也沒有理財的意識。因為覺得窮人不配,覺得害怕。

我會報復性消費,月薪6000的時候,會在一天之內花光買衣服包包鞋子香水,大部分後來都用不上,因為覺得打折,覺得要擁有那些輕奢才不算是窮人。月薪10000的時候,會在一天之內花光買化妝品,後來過期了一大半,因為覺得打折。

批發式購物,不是買自己需要的,而是買害怕不夠的。

事實上呢?

我們家一點都不窮,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而已。雖然算不上中產,但是比平均線應該是超過了的。

父母一直都是體制內的穩定工作,家裡有房有車,從小我們需要的都會盡量滿足,從來沒有在金錢物質上虧待過我們。我們很早就擁有了小霸王學習機、電腦、隨身聽、MP3。小時候的零花錢,上大學以後的生活費,都是夠的。尤其對女孩子的我,更是富養的。

可笑嗎?

但是我跟我弟說我們家不窮,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我弟到現在都是不信的。

這些主要歸功於我媽。當然我爸也功不可沒。但是這一篇主角留給我媽。

我媽從小到大,都在不遺餘力的用言行給我們灌輸,“我們是窮人”“我們很慘”“我們不配”這樣的價值觀。

小的時候,我媽帶著我們在樓下玩,我吃的零食掉了一根在馬路上。公共場合,我媽讓我撿起來吃掉。我不想撿,我害怕被人看到,但是我媽還是逼著我撿起來了。那一刻被羞恥吞沒的感覺,我一直記到現在。

那時候我大概六七歲,可是已經丟了尊嚴。

因為大人總是說家裡窮、沒有錢,所以我格外懂事格外乖,整個幼兒園和小學,我幾乎沒有吃過零食,我只有饞到不行的時候,才會小心翼翼的要一包一毛錢的玫瑰絲,哪怕我更喜歡吃的是兩毛錢的海帶絲。在學校的時候會很自卑,因為我從來不去學校的小賣部shopping,完全不知道當時流行的零食是什麼,跟小朋友們社交都沒有共同語言。

過年的壓歲錢也從來不花,想留著改變家庭生活。我舅有一次給了我五塊錢,我放了半年,跟我媽說拿去給家裡買肉。

現在想想才知道,大人根本不是缺一點零花錢給我,大人只是以為我只是乖只是懂事而已。

他們不知道我是不健康的壓抑和控制,也不知道在未來會有更嚴重的反噬。

初中的時候,我媽過生日,中午放學,我特別開心得騎著腳踏車去城中心的禮品店,用我攢的零花錢,精心挑選了一個很漂亮的胸針,然後滿心歡喜得趕回了家。我以為我媽會很開心,可是我媽黑著臉罵了我。她以為我把腳踏車弄丟了,所以遲遲不到家。

那時候我大概十一二歲,可是我知道了,我的感情沒有錢重要。

有一次我媽出去旅遊,走的時候忘記帶錢了,旅遊回來以後跟我們說,她什麼都沒買,什麼都不敢買,因為沒有錢,只買了一點最便宜的紀念品,其他人都嘲笑她。

我聽完覺得好難過啊,我要賺很多錢保護媽媽,永遠都不讓她被人嘲笑。這種難過深深得烙在了潛意識裡。

可是後來長大以後又跟我媽聊起了這件事,她說她自己沒覺得這件事有多難過,她就只是單純忘記帶錢了而已,其他人也沒有很嚴重嘲笑她,她只是隨便說一說而已。

我們從小到大會經常吃變質的食物,用的東西永遠都是過期的。諷刺的是,不是我們買不起,而是因為買得太多。因為我媽有囤積癖,所以我們就只能吃在冰箱裡面放了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食物。因為我媽害怕漲價,害怕以後不打折。

做飯也是一次性會做幾天的飯,因為害怕不夠,害怕吃不飽,然後永遠都吃的是剩飯剩菜。而且剩飯剩菜是不放冰箱的,因為冰箱太滿了。滿到又買了個冰櫃,也還是不夠放。

扔是不可能扔的,因為生命和生活質量沒有這些物質重要。

所以我們一邊要吃變質的東西,一邊要為了將來他們得消化系統癌症或者食物中毒做好心理準備。

我們買東西,不論大小,我媽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花了多少錢?永遠都會問。

所以原本就有金錢焦慮的我們,會時時刻刻被提醒,我們缺錢,我們買不起,我們錢不夠。

不管我們的實際收入如何,我們總是會覺得,我們不配對錢有安全感,要小心翼翼、戰戰兢兢。

我們不責怪父母,我們可以理解他們,除了他們自身的經歷,還有年代烙印。

只是我們太累了,我們想保護好你們。

推薦大家一本書。

物質的匱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匱乏感。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見多了拼命工作,即使年薪幾十萬,也擺脫不了焦慮的中年人。

不論家裡的經濟狀況如何,誠實客觀的告訴孩子,不帶情緒不帶偏見。

如果真的狀況不好,就告訴孩子原因和對未來的規劃。

孩子的理解力要遠遠超過你們的想象。

如果父母焦慮,就先治好自己的焦慮。

不要抱怨,不要給孩子傾倒情緒的垃圾。

孩子的共情能力也遠遠超過你們的想象。

富裕是一種心態。

不論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可以選擇感激已經擁有的。

都值得擁有滿足感,都值得從容的活著。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神州五號發出奇怪聲響 ,如今答案浮出水面,幸好沒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