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楚國玉器行家卞和在山裡撿到一塊寶石,認定裡面是璞玉,於是拿著去獻給楚威王,對其說明這是塊寶玉,楚威王當即叫人來驗證,卻不料到,來人居然不識貨,硬要說這只是塊石頭。
楚威王大怒,拍案而起,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於是吩咐左右:“來人,將此人左腳砍了。”從此卞和少了一條左腿。
幾年之後,楚威王去逝,楚厲王繼位,卞和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鄰居勸他不要去,可他不聽,於是又拿著寶石去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見他少了一條左腿,得知他上次獻石被父王所砍,心生憐憫,或許真是父皇錯怪了他。於是叫人驗石,不曾想,來人正是上次不識貨那廝,楚厲王信了他,結果可想而知......卞和餘下的右腿又被斬。
卞和受的是臏刑,此刑十分慘忍,雙腿齊膝而斬。齊國軍事家孫臏雙腿被斬,受的也是臏刑,他原本不叫孫臏,臏是他受刑之後改的,原名叫什麼,無可知曉。
這一日,卞和坐在江畔,望著滾滾江水,自感遭遇坎坷,雙腿被斬,連番不與待見,淚水撲簌簌滴落下來, 放聲大哭出來。
這一哭,便是七日七夜,不一日傳到宮裡的楚厲王耳中,楚厲王心想:“此人如此傷心,莫非孤當初錯怪了他?”於是派人給卞和傳詣,卞和聞迅大喜。
卞和帶著那塊石頭被人抬到大殿上,楚厲王指著那塊石頭,問卞和:“你說這是美玉,而孤的臣子則說這是石頭,那你說要怎樣才能證明這是美玉而不是石頭?”卞和道:“這很好辦,只需大王派人將此石切開,裡面是玉是石,一瞧便知!”楚厲王道:“不錯不錯。”
於是派人將石切開,只見裡面晶瑩剔透,燦然生光,觸手生溫,的確是一塊極美的璞玉。
楚厲王得此美玉,心中大喜,封了卞和的官,又將此玉取名“和氏璧”,用以紀念卞和這番獻玉之心。先前不識此寶玉那廝,吩咐拉出去砍了。
又過數年,楚國一大將立功無數,楚厲王將此心愛的和氏璧賞賜給了他。
又一日,這名大將在家慶功,賓客無數,他將和氏璧拿出來炫耀,群客讚賞不已,就在這天晚上,和氏璧莫名其妙的失蹤了。
那大將幾個月來,連番派人出去尋找,可惜再無下落。直到許多年後,和氏璧突然出現在了趙國,據說是一農戶在草叢中找到獻上去的。
趙國得此和氏璧,舉國歡慶數日,不料訊息走洩,傳到秦始皇的祖父秦昭襄王的耳中。
秦昭襄王也想得到“和氏璧”,心生一計,派人去對趙王說,願意用十五座城池與之交換,最後趙王經人舉薦,派藺相如去秦國上見秦昭襄王,具體細節按下不表 ,這便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王嬴政三十九年,橫掃六合,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名稱的由來,秦王自覺功高蓋世,三皇五帝皆不能及,於是取其二字“皇帝”,自此便成為千古一帝。
六國既滅,和氏璧自然落到秦始皇的手上,他請巧匠將和氏璧雕琢成大寶,便是後世玉璽。
只可惜秦朝只傳到二世,後來劉邦項羽爭奪天下,項羽在烏江自刎,這玉璽便落入了劉邦的手中。
劉邦建立漢朝,漢朝二十四帝,這玉璽直傳到西漢末年,王莽篡位,王莽與皇后搶奪玉璽,不慎掉落地上,摔去了一角,自此這玉璽便殘缺不全。後來用金子補上,金子鑲在玉上,便稱為金鑲玉。
後世常比喻某人有眼無珠,便說某人“有眼不識金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