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隨著最後一車土石的傾倒,標誌著萬里長江第二次被截流成功,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誕生於世界。從此,三峽大壩上游形成了一個長約600公里,總面積約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自古就有深水藏蛟龍之說,自2003年6月蓄水以來,以來長江三峽水庫的蓄水深為175米,這一深度超過了大部分的內海深度(說明一下,這裡的水深並不是平均水深,而是大壩的蓄水深度,但在1084平方公里的水域裡,有很大一部分的水域深度超過100米以上)。
對於長江三峽水庫的水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尼斯湖,雖然水深達不到它的深度,但水域面積更加廣闊。經常出現水怪的尼斯湖,它的湖長37公里,最寬處2.4公里。面積並不大水卻很深。它的平均水深達200米,最深處有298米。該湖終年不凍,兩岸陡峭,樹林茂密。
三峽水庫也是兩岸陡峭,樹林茂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尼斯湖能出水怪,長江三峽水庫呢?雖然不一定會出水怪,但在這麼大的水面裡,水深超100米以上的情況下,是非常適合大魚的生長。那麼經過近20年的蓄水,長年沒被幹涸過,長江三峽水庫裡的魚究竟有多大?
長江的大型魚類長江流域自古就是我的產魚基地,魚類眾多,其中以中華鱘等大型魚最為出名。“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說法。“臘子”說的就是中華鱘,“象”就是白鱘,大得不像樣的“黃排”說的就是胭脂魚。
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知的種類包括亞種在內共有400多種魚類。其中,長江中的魚類之中華鱘屬於體型最大的,它們是已知的長江魚類中最大的個體,一直被稱為長江“魚王”。中華鱘成年後體型一般在50-300公斤,最大的個體有發現過600公斤的。雖然有些魚類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在長江上成為瀕危物種或者被宣佈滅絕,但它們也是長江流域裡算是目前已知的最大魚種。
作為四大家族魚的青魚、草魚、鰱鱅等魚種,這些魚壽命長生長快,體重也驚人。比如,曾經有人捕撈過重達400斤的青魚;在雲陽龍缸景區的長江支流裡,發現過一條體長超過3米、體重約超過300斤的鱅;重慶的新聞也曾經報道,長江出現了3米長,重約300斤的“水怪”;也有在湖北武漢的長江裡意外捕獲到一條長達3.3米、重量達700斤的中華鱘的新聞。所以,在長江裡有大魚並不稀奇。
三峽水庫的魚究竟多大?三峽水庫裡的魚最大的有多大?這個恐怕沒人能回答,畢竟沒人能把水庫裡的魚抓起來一條一條地稱重。但是“水怪”之說久不久就上新聞,比如,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疑似出現“水怪”一事,這個被釣魚人拍到的影片,引起人們好奇關注。雖然經過水產專家們的確認,是一個烏龍事件,但在庫區裡,大魚在水面翻滾,打起陣陣的浪花,這是不假的事實。
目前,在三峽水庫最大的魚,應該屬於鱘類,首選估計是中華鱘。中華鱘生命週期比較長,最長壽命可達40齡,最大個體體長可達5米,體重可達600公斤。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為700公斤。
鱘魚是魚類中最瀕危的類群之一,63%的種類處於極危狀態,另外有3個種可能已經絕滅,其餘的30%也受到威脅或處於易危或瀕危狀態,因此,現生的鱘魚類均被列入紅色名錄。但是正所謂“千年的魚卵,萬年的種子”,意思是魚卵可以儲存千年以後孵化。所以,萬事皆有可能,誰敢保證三峽庫區裡沒有鱘魚的魚卵存在呢?包括已經宣佈滅絕的長江白鱘,都有可能重生。
其次是鯰魚,鯰魚類的魚(並不單指鯰魚,指的是鯰科的魚類),最大個體長可達2米,體重可達100斤以上,而且身體修長,打水頻率也是最常的魚類。鯰魚也是一個傳奇,據說鯰魚長大以後會襲擊游泳者的下體,在三峽庫區裡的巨型鯰魚還是有的,但三峽庫區的深水位也不會讓人游水,另外,咬人也只是一種傳說,所以安全性不用擔心。
第三是四大家族魚,最有可能的是青魚、鯉魚和草魚和鰱鱅。目前已知的青魚最大的個體為400斤,鰱鱅也出現過100多斤的個體。在這麼深的庫區裡,是否有更大的個體出現呢?誰也不敢保證。或許,庫區出現有水怪,最大的嫌疑就是四大家族的魚。
寫到最後三峽水庫的建設,雖然阻斷了很多洄游魚類的洄游產卵的通道。而且三峽大壩也修建了很多魚類的洄游通道,但是洄游魚類並不適應人為的通道。沒有魚類天然的洄游通道下,洄游的天然產卵場消失了。再加上中下游的水文、河床、溼地格局等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導致部分魚類的生存困難。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麼大的水域裡,又是魚類的新天堂,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裡面,隨著魚類的重新適應新環境下,會更加拙壯地成長。特別是大型魚類,會長得更加大,如鱘魚類等的魚。目前經常可以看到魚打水擊起層層浪花的情況,證明已經有很大的魚存在了。你認為三峽庫區裡的魚,最大的有多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