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和繁衍這兩件事對任何動物來說都非常的重要,一個可以讓自己活下去,另外一個可以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某種程度上來說繁殖有時比吃飯還要重要。
因為有些動物為了繁殖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雄性暗袋鼩,繁殖期會大量的死亡,為後代提供生存空間和資源。
還有深海中生活的雄性鮟鱇魚,遇見雌性以後就寄生在人家身上,自己身體的大部分器官、包括大腦都會退化掉。
還有昆蟲界的性食同類行為,雄性為了繁殖自己後代,甘願冒著被雌性吃掉的風險,這樣昆蟲非常多,如螳螂、金蛛、紅背蜘蛛等等。
為愛義無反顧,生命對它們來說就是除了繁殖後代毫無意義。
除了這些死了都要愛的,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動物,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有時會作為入侵物種攻佔其他生態圈。
例如五六隻兔子幾十年可以繁殖到100億隻,攪得澳洲天翻地覆,它們只要不睡覺,除了吃飯就是繁殖,在人類的干預下也很難將它們的數量控制住。
還有亞洲鯉魚在美國的大小湖泊中也呈現出了氾濫的趨勢,可以看出任何動物只要有機會都會瘋狂地擴充套件自己的種族。
但是也有例外情況,有些動物在人類的幫助下,為其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它們依舊把自己活成了瀕危物種,典型的代表就是大熊貓。
大熊貓成為瀕危物種肯定跟人類起初對它們生存環境的破壞、捕殺、棲息地的侵佔有關,但是也跟它們極低的繁殖效率脫不開關係。
野外大熊貓的平均壽命在20年左右,圈養的壽命能到30年,野外它們的成熟年齡在4到6歲,圈養的晚一些,8歲左右。
熊貓的繁殖也有固定的發情期,一般在3月到5月,但是它們發情的時間非常短只有2天到3天的時間,過了這個時間雌性熊貓就不再會有交配的慾望。
如果想要繁殖後代就需要等待來年。所以非常緊迫。
但是雄貓跟其他的雄科動物一樣過著獨居生活,在繁殖期的時候它們才會互相吸引走到一起,這就造成了如果野外種群數量太少、群體被分割的話,在短時間內連見面都非常困難。
而且還會造成更多的近親繁殖的現象,造成一些隱形的有害基因被提純,增加幼崽死亡和畸形的機率。
所以人類要不干預熊貓種族的繁衍,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很快就會滅絕。
還有就是熊貓的繁殖能力、生育能力、幼崽抵抗風險的能力都很低。
熊貓是多雄競爭雌性的繁殖機制,一個雌性可以吸引數只雄性前來,而這些雄性會經過打鬥獲得優先交配權。
然後進入求偶儀式、交配,在短暫的繁殖期內雄性會與雌性交配數次,雄性也會再次尋找其他雌性,雌性也會與多隻雄性交配。
不過熊貓的受孕機率比較低,很多情況都是徒勞無功,就算成功,一隻雌性熊貓每兩年才會生一個寶寶;
因為熊貓的寶寶大約會出生在8月份,出生的時候全身紅撲撲的,體重平均只有一百多克,這跟成年的熊貓差距太大了,初次見熊貓的幼崽都不敢相信這是體重一百多斤、甚至200多斤動物的後代。
可以想象得到,熊貓幼崽養育起來跟人類幼崽一樣非常困難,56天才能睜開睜開眼睛、3個月大的時候才能爬行,可以看出比人類幼崽強了那麼一點點。
所以熊貓幼崽的成活率非常低,雌性需要寸步不離地守著它,給予最大的保護和關愛,熊貓幼崽會一隻跟隨媽媽一年多、甚至是2年的時候。
只有幼崽離開媽媽以後,雌性才會再次接受雄性的求偶。
而且熊貓不像是其他動物那樣,一窩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它們有時會出現雙胞胎,但是雌性一般只會選擇其中一個看起來強壯一點的照顧,另外一個就聽天由命了。
這就是野外大熊貓的繁殖,雄性在野外雖說對繁殖不會失去興趣,但是它們跟其他動物比起來就比較淡定的多了,不怎麼上心。
而且因為人類迫害造成的它們種群數量的減少,加上繁殖能力差、幼崽難以養育,就導致熊貓勢必會滅絕。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會干預它們繁殖的原因。
動物園裡的熊貓交配
按理來說只要給動物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它們的數量會快速地增加,但是熊貓當國寶當了幾十年,現在種群的數量也不過才兩千多隻。
人工圈養下的熊貓也就是六百多隻,原因是它們在圈養的情況下,雄性對繁殖的興趣非常的低。甚至無興趣。
原因是,以前人們將大熊貓分開飼養,導致關鍵的繁殖期,才讓雌雄見面,但是雄性非常的挑剔,它不會與氣味不熟悉的雌性交配,也就是沒有野外的那一套儀式,雄性熊貓無興趣。
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熊貓更有可能與自己選擇的配偶交配。而不是人為的隨便把雌雄湊在一起,它們的愛情也需要有儀式感。
甚至在繁殖期還會透過藥物來增加雄性的興趣,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科學家還親自為雄性熊貓分擔“壓力”,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來繁殖後代。
2009年,首次人工授精大熊貓成功產下了幼崽。
除了雄性無興趣的壓力外,圈養熊貓的繁殖還會面臨基因池有限的威脅,只有那麼多熊貓,肯定難以避免近親繁殖的風險,如果基因多樣性差,繁殖下去還是會出現嚴重的遺傳疾病,導致種群滅絕。
所以科學家會在野外獲得熊貓精子,並且冷凍起來,以增加圈養熊貓的基因庫,冷凍精子可以儲存數十年的時間,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分享。
由於人類現在對大熊貓的保護措施,雖然它們的種群數量現在依然很少,但是每年都在增加。
總結:
人們常說的雄性大熊貓不喜歡交配只是在人類圈養的情況下出現的,在野外雖然它們比不上其他動物,但是可以保證種族的繁衍。目前野外大熊貓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864只。
而且由於雌性熊貓的生殖能力和養育後代行為的特化,導致了熊貓種群繁衍受到了限制,也使得整個種群抵抗風險的能力降低。
當種群數量降低的情況下,勢必會造成在野外無法逆轉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