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好玉不僅是用來把玩和佩戴的,更是用來收藏的。
並且,玩玉和藏玉都是一件非常讓人著迷的事情,每塊玉都充滿著故事和樂趣,在玩玉時,我們玩的是玉,收穫的是好心情;在藏玉時,我們藏的是玉,感悟的是人生的真諦。
不過玩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玉也不是你想玩就一定能玩好的東西,假如你想玩好玉,想體會到玩玉的樂趣和生活的真諦,那麼你就必須要先懂什麼是收藏,什麼是玩收藏,畢竟不懂收藏的意義,談何玩玉?
什麼是收藏?什麼是玩藏?
什麼是收藏?一個年逾不惑的玉友曾這樣解釋:收藏,就是“收”的是朋友,“藏”的是“情感”。
他說,自己之所以會選擇收藏和田玉,就是因為他把玉當做了一個可以隨時傾訴的知己。
人到中年,壓力很大,但是作為一個男人,卻很難把這些壓力講給別人聽,所以每當夜深人靜,他就把這些壓力和無處宣洩的情感都傾訴給玉聽。
每當這時,他覺得玉不再是一件冰冷冷的物那樣簡單,而是成為了一件有溫度、知冷暖的“知己”。
玉友收藏玉,“收”的是“朋友”,“藏”的是無處宣洩的“感情”。
可能,這就是對收藏最好的定義。
與玉久居,如交摯友,發洩情緒,宣洩情感,或許,這也是很多人選擇玩玉的意義。
至於什麼是玩藏?“玩”的是東西,“藏”的是心態。
和田玉,作為一個把件和佩件,時常伴隨著人的左右,許多人不是把它盤玩於手,就是懸掛於頸邊。
並且,這樣一個東西,人們在日日把玩、佩戴的過程中,也不僅把它當一個東西盤玩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為了藏一份心態。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與不善之人居,如人鮑魚之肆。而與美玉居,每日把玩美玉,就如入芝蘭之室,身上也沾染了玉的雅緻,心態也會受玉影響,變得開闊豁達。
所以,玩藏,玩的是玉,修的是心,藏的是心態。
以藏學師者德
玩玉,有的人為了研究課題;有的人為了投資賺錢;還有的人為了附庸風雅,當然,也有的人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但不論是為了何種目的而玩玉,都應以藏學師者德,即在收藏玉的過程中要堅持學習玉的文化與知識,這種人才是真正瞭解了玩玉的真諦,也是值得很多人尊敬和學習的人。
其實,玩玉,本應該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假如一個人玩玉絲毫東西都沒學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為玉里面涵蓋了中國太多的文化和歷史,哪怕你玩一天,對你的影響也是會有的。
但是想要玩好玉,知道更多的玉的知識和文化,卻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需要你虛心,也需要你正視自己。
孫瀛洲先生曾說:“學習鑑定要‘三多’,多看、多問、多比較;‘三勤’,勤學、勤問、勤記。”
想學好玩玉也是如此,需要你多實踐,多交流,多比較,方能在玩玉之途有所建樹。
以藏悟心者美
藏玉,藏的是玉,修的是心,悟的也是心。
人生苦短,藏玉漫長,玉要慢藏,心要慢修,快的結果是不見蹤影,所以我們要靜下心去品、去賞、去鑑玉,要在日積月累中看到玉中沉澱著的文人之趣。
這是一種利趣,當自己經年累月藏的玉升值了;這也是一種雅趣,把一塊玉擺於陋室,更添幾分風雅,雖然身處俗世,但心歸自然,體會到古人至雅慢生活。
這也是一種文趣,在古玉中感悟到太古人士的那種悠然自得、泰然自若、逍遙自在、了無雜塵的樂趣;這亦是一種情趣,一塊玉,一段情,快樂也好,悲傷也罷,即使此去經年,終是難以忘懷……
或許,藏的是玉,也是無窮的樂趣,更是骨子裡的世界和心性。
以藏緣友者雅
其實,玩玉,有時候不僅玩的是玉,學的是知識,悟的是心,也是為了在玩玉時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有時因為玉交到的朋友也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有一個玉友曾說:自己年輕時十分喜歡玩玉,但是一直不被家人認可,有一次,家中發生一些變故,卻得到了玩玉時相交的朋友的幫助,得以渡過難關。
還有一個玉友也說:在一次聯絡客戶的時候,因為對玉有著頗深瞭解,和這個客戶意外的十分聊得來,從而簽了一單,也成為了朋友。
這些都是玉帶給他們的,也是因為玉讓他們結交了對他們幫助極深的朋友。
收藏品味人生,交流體現人情,或許,這也是玩玉的意義之一。
玩玉,玩的是玉,交的是圈子,“收”的是“朋友”。
以藏養藏者富
以藏養藏,是能夠讓收藏品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關鍵,學會以藏養藏,也才能更加持久地玩好玉。
當然,也有人覺得以藏養藏把玩玉這樣一件雅事變得充滿功利心。
但是從客觀來說,以玉養玉才是真正的收藏之道。
黃金有價玉無價,即使再有錢,也不可能買下所有想要的玉,但是以玉養玉不一樣,他不需要你多有錢,只要你有一部分啟動資金就好,用這些錢買玉,等玉升值,升值了再賣掉,然後再用賣玉的錢買更好的玉,逐漸把精品玉留下來。
而且,在以玉養玉的這個過程中,對玉石進行交換、買賣,也鍛鍊了眼力,提高了鑑賞能力,還讓自己手中的玉石藏品更加精緻,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玩玉一直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好玩玉,你不僅得領悟收藏的意義,還得明白以藏學師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緣友者雅,以藏養藏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