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想了許久,才擬定這個文題。我不是一個作家,更非一個寫手,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一個曾經的留守兒童。

早上與朋友聊天,年底了,問道今年可回家過年。朋友在外省,疫情當下,相應國家就地過節號召,一家人就在外地過年了。我們省內屬於低風險區,相對安全,加上家裡雙親在家殷切盼望著,我是肯定要回家的。說著,腦海裡冒出一個場景。我兒時,在外公家那邊的一個山坡上,每到年底就會站在那望著,期望著山腳下能突然冒出父母的身影,披著夕陽的霞光,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那時候是我在盼望著父母歸來,帶來一年的收穫?一家人的希望?不,那是大人們的世界,於我,只要那短暫的相聚陪伴。現在,確是二老在家,一切過年的用品一一備足,連睡得床被都曬了又曬,我們回去,什麼都不用準備,只要,帶著老婆孩子,回家。大年三十,一家人坐一起,吃一頓年夜飯。一個我打小的願望,一幕幕重演。

我是幸運的,父親母親帶著弟弟在外打工,我在家還有外公照看著我。不讓我受到任何委屈,老人家雖然過得節儉,生活平淡,對我這個外孫,確實傾注了最大的關愛。小時候的我,平常沒受到一絲的不平等對待,無論是學校,還是跟玩伴在一起時。

但,在很多地方,一個村莊裡,留守的只是婦女、老人與兒童,被人稱為“38 61部隊"。年青人都出去謀生,務工,帶著全家的希望,去到城市,無日無夜的辛苦勞作。回到家,過完年,來年又出去,一年又一年。帶著希望,踏上晨光,應該還有父母孩子的淚光。

她需要成長,更需要陪伴。

她老了,你可還記得她辛苦勞作撐起的家。

10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牛年男孩名:10個深謀遠慮的《論語》男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