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馬來西亞首相府宣佈,首相馬哈蒂爾已經向最高元首阿卜杜拉遞交了辭呈。當日,阿卜杜拉委任馬哈蒂爾為過渡首相。一時間,馬來西亞政局帶來的震動引起各國關注和熱議。
2月26日,由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組織的"東盟快閃"學術沙龍在線上進行,馬來西亞時政評論人、河北大學跨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馬來西亞與國際問題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馬巖巖解讀馬來西亞政局的新發展!
問題1:馬哈蒂爾為何辭去首相和土著團結黨主席的職務?
馬巖巖 :其實,馬來西亞最近很多的事情都是有連貫性的。馬哈蒂爾辭了首相和土著團結黨主席的職務,土著團結黨退出希望聯盟(以下簡稱希盟,編者注),這些導致希盟在其他州屬的政權受到了一些衝擊,有可能跟國陣形成了執政對峙的局面。另外,馬哈蒂爾辭了首相之後,建議國家元首解除希盟其他的部長和副部長的做法,又會被認為是過渡政府首相的做法。其實,馬哈蒂爾辭職,或者是土著團結黨退出希盟,對於希盟來說是一個直接性的打擊,希盟已經開始初步瓦解。
馬哈蒂爾辭職需要考量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馬哈蒂爾是因為內部一些成員不聽從他的命令,一氣之下辭職;另一方面,他不願意跟巫統結合。自馬哈蒂爾執政以來,他的執政作風是決斷、強硬的。而土著團結黨揹著馬哈蒂爾去和伊斯蘭黨、巫統合作,這違背馬哈蒂爾的作風。
馬哈蒂爾
其實,馬哈蒂爾的政治權術運用的空間是比較大的。一方面,他不屬於希盟,也不屬於即將要成立的新陣線,但他與希盟有著良好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他又跟國陣和伊斯蘭黨也有良好的溝通渠道。所以馬哈蒂爾可以在兩邊做一些政治上的協商。
在這個層次上,我們需要關注到三點:第一,馬哈蒂爾經歷了馬來西亞60多年政壇,親歷了每一個首相,包括巫統以及國民陣線;第二,他是馬來人,對馬來西亞的感情重;第三,就是他的歲數已經94歲,需要考量未來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這個穩定的政府裡邊有他屬意的人選,並且有很好的領導力和建設力。
所以,如果馬哈蒂爾再次繼位,他會跟巫統和伊斯蘭黨做溝通協調。他要在新聯盟中爭取他屬意的人當副首相,爭取一個他屬意的領導班子。馬哈蒂爾與希盟維持著一個良好的關係,但希盟不願意去接受的事就是安華逼宮馬哈蒂爾。因為馬哈蒂爾有重組希盟的能力,他的個人影響力可以重新整合沙巴聯合政黨、公正黨、行動黨、誠信黨,以及退出希盟的土著團結黨。但讓馬哈蒂爾重新整合各黨的前提是讓安華妥協,不在五年內交棒,並且未來的接棒人選由馬哈蒂爾做決定。
其實,馬哈蒂爾辭職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他的名聲或者是說他的輿論導向——他在希盟不會成為叛徒,現在希盟都認為阿茲敏派、土著團結黨的部分黨員是叛徒。在馬哈蒂爾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最不能夠原諒安華到處去妖魔化,安華讓全世界認為他是馬來西亞的獨裁者。"
2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家王宮外,媒體記者觀看過渡總理馬哈蒂爾的電視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問題2:對於希盟及未來新陣線,在目前這一情勢下,希盟會瓦解嗎?新的國民聯盟可能成立嗎?
馬巖巖:目前,希盟其實已經初步瓦解,包括馬哈蒂爾辭把所有希盟的正部長、副部長都已經撤銷。同時,土著團結黨和阿茲敏派的退出,希盟導致各個州的選池情況的出現,已經初步在瓦解希望聯盟。
希盟所有議員去見國家元首,92個國會議員提名安華當首相,這就奠定了希盟未來的發展和走勢了。另外,阿茲敏派還有土著團結黨支援馬哈蒂爾當首相,而伊斯蘭黨和巫統兩個黨表態出現大反轉,但他們的反轉也是有迴旋餘地的,如果馬哈蒂爾不主張組成聯合政府,願意跟伊斯蘭黨站在同一陣線的話,那麼他們依然推舉馬哈蒂爾當首相。
而且這些議員在去面見元首之前,包括伊斯蘭黨、巫統、沙巴、土著團結黨、阿茲敏派的議員都簽定一份法定同意書,這個宣告的內容是共同推舉馬哈蒂爾當首相,同時組建新的陣線。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支援馬哈蒂爾當首相併且組成聯合政府的機率較大,因為除了公正黨、行動黨、誠信黨這92個議席,其他的議席都是站在馬哈蒂爾這邊。所以,推舉馬哈蒂爾當首相的新陣線,在國會議員的人數,以及元首支援上是佔上風的。
所以我的判斷是希盟如果執意讓安華當首相,他們就把自己最後一條勝算之路給堵死了。在這樣情況下,新的國民聯盟很可能會成立,那麼希盟很可能會變成反對黨。
問題3:如此看來,局勢又回到了馬哈蒂爾與安華的較量,之前是逼宮,現在是對峙。在您看來,馬哈蒂爾和安華的關係是怎樣的?
馬巖巖:馬哈蒂爾和安華的關係,始終是明裡暗裡對峙的局面。幾個問題能夠說明:上週五(2月21日)希盟最高理事會的會議上,安華率領公正黨、誠信黨,還有民主行動黨一起逼宮馬哈蒂爾給出交棒時間。但馬哈蒂爾的回覆依然很強硬:"至於交棒的時間,就是APEC會議後。沒有具體的時間,沒有具體的天數,什麼都沒有,一切由我決定。"
這個會議是一個導火索,將土著團結黨、阿茲敏派系跟希盟其他黨員的情緒以及事件推到頂點。21日之後,所有政黨都開始行動,包括伊斯蘭黨在開會,巫統在開會,阿茲敏派還有沙巴沙撈越的首長,第一時間從沙巴沙勞越飛過來開會等。可以看到,21日的最高理事會中,安華已經對馬哈蒂爾進行強烈的逼宮。
另外,土著團結黨的相繼退出,也是馬哈蒂爾跟安華的一個決裂,或者說馬哈蒂爾開始放棄了希盟。
馬巖巖:對巫統來說,其核心利益是主張解散國會並進行重選,因為這對巫統和伊斯蘭黨的聯合會更加有利。另外,如果說是能夠組成聯合陣線推選馬哈蒂爾當首相,也是完全符合巫統的核心利益。因為馬哈蒂爾把巫統拉回到執政黨的位置,在新的國民聯盟陣線當中巫統會以43席或42席數佔據最高席位。
另外,關於伊斯蘭黨的核心利益,首先,在形成新的陣線之後,伊斯蘭黨可以從反對黨變成執政黨,同時,它跟巫統聯合能夠為馬來人爭取民族權益和宗教權益;其次,伊斯蘭黨跟巫統不一樣的,它比較支援馬哈蒂爾當首相。因為伊斯蘭黨知道如果跟巫統走的太近的話,慢慢地巫統會吞吃伊斯蘭黨的基層票;再次,他也想通過馬哈蒂爾、土著團結黨以及阿茲米派來制衡巫統。這樣的話,巫統就不會對伊斯蘭黨在選民基層方面構成威脅。
馬來西亞公正黨主席安華
問題5:我們關注出走的阿茲敏阿里。他們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他們有無實現核心利益的能力或希望?
馬巖巖:某種程度上,阿茲敏派系的核心利益跟馬哈蒂爾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從阿茲敏阿里個人來看,如果繼續留在希盟,並且是安華當首相的話,阿茲敏派未來的政治前途將會非常暗淡和渺茫。他只有幫助馬哈蒂爾出任首相,同時,在他的策動下組成新的國民聯盟,這對於他未來的政治前途才是很有利的。
目前,現在的很多事實已經證明馬哈蒂爾土著團結黨以及阿茲敏派是有能力組成新的國民聯盟的。據我所知,其實這兩年馬哈蒂爾一直也沒有閒著,阿茲敏阿里一直是馬哈蒂爾的左右手,一直幫著馬哈蒂爾做後方的工作。其實通過馬哈蒂爾的影響力以及阿茲敏的運籌,聯合各個政黨結合起來,國民陣線的雛形已開始顯現。
問題6:馬來西亞國家元首接見所有國會議員,歷史上好像沒有。您覺得,元首在會見後會怎麼選擇?
馬巖巖:元首進見所有的國會議員並聯合簽了一個法定書,內容為:我們一致推選馬哈蒂爾當首相,同時組成新的國民陣線;另一個內容為,國家元首在接見這些國會議員時,也需要他們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你想要哪一個人當首相;第二個是你選擇陣線重組還是選擇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巫統和伊斯蘭黨的意見是,如果馬哈蒂爾想跟他們組成聯合陣線,他們會一直支援他當首相的;如果組成聯合政府的話,他們會支援解散國會,重新選舉。另外的土著團結黨和阿茲敏派系,他們是支援馬哈蒂爾任首相。
另外,公正黨、行動黨,還有誠信黨,這三個黨也是簽了一個共同的法定書,這個法定書推選安華為第八任首相併且希望重組政府。其中,馬哈蒂爾在國會議員中超過半數的人會支援馬哈蒂爾當首相,92名議員是支援安華當首相。
馬來西亞運作模式是以種族、政治為主,聯合政府在這個種族政治運作模式下,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馬哈蒂爾所主張的聯合政府已經懸空,導致它懸空的因素就是希盟的其他政黨已經提交他們支援安華當首相,這會把馬哈蒂爾推到新的國民聯盟陣線當中去。
所以對於國家元首,這些資訊都是需要考量的。國家元首所考量的更多的是議員們選擇誰當首相、是選擇維持現在的政治狀況還是解散國會建立新聯盟。我相信這個模型在國家元首心裡也有數,應該是遵循超過半數的國會議員的意見。
問題7:馬來西亞未來政局怎樣發展?是馬哈蒂爾領導下的國民聯盟,還是的"團結政府"?抑或是安華領導下的小政府?還是解散議會重新大選?
馬巖巖:我認為未來的走勢應該是這樣的,馬哈蒂爾未來還是首相,並且國民陣線會成立,會成為執政聯盟,希盟會成為反對黨,應該大程度上不會有重新大選的可能性。
問題8:在您看來,此次政治危機背後有無族群因素?未來會不會形成馬來人在朝、華人在野的局面?新政局之下,在馬的中資專案是否會受到影響,局勢的發展是否會對中馬關係產生影響?
馬巖巖:如果未來國民陣線成立,其中馬來人政黨有巫統、伊斯蘭黨、土著團結黨、阿茲敏派系這些國會議員,已然形成了馬來人在朝、華人在野的局面。華人是民主行動黨的主要選票源,在2018年的509大選時,馬來西亞華人有90%左右的票數投給了民主行動黨。可以看出,如果民主行動黨下野,那麼意味著華人在野。
現在局勢的核心性人物就是馬哈蒂爾,只要還是他出任首相,我相信對中馬關係各方面,包括"一帶一路"建設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不過,對於中國關係這一議題來說,有可能發生一種現象:未來,若是新的國民陣線成立的話,很多華人心裡還是有一些擔心的,就怕馬來人在朝,對華人是不利的。但是馬哈蒂爾其實是很聰明的,若新的國民陣線成立,他可以通過馬華公會這一聲稱自己是維護華人利益的政黨,進行政策溝通,從而撫慰華人的情緒。那麼基於這樣不穩定的心理情緒,華人有可能會在未來把票數投給馬華公會。另外,若新的國民陣線成立,也會增加一個變數,那就是伊斯蘭黨將在執政聯盟中。伊斯蘭黨比較提倡宗教治國,由此也許會挑起一些爭論點和焦點。
整理:覃蕾
審定: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