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會舉行數十場多邊性的國際會議,例如聯合國大會、“金磚國家”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G20峰會等,其中G7峰會更是因為參與的七個國家全部屬於發達國家,而備受世界關注。
2020年的G7峰會因為新冠疫情被迫取消,英國預計將於今年6月舉行G7峰會,重點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債務、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復甦等議題。同時G7峰會極有可能討論擴容的問題,此前有成員國建議將澳大利亞納入G7集團,成為永久成員國。但是據《澳大利亞人報》2月7日的報道,由於義大利等國的反對,澳大利亞加入G7集團的建議被推遲。
所謂的G7峰會,就是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簡稱。G7集團的成員國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德國,七個國家全部為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成立之初,七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例超過60%,是全球經濟發展和走勢無可置疑的領導者和決策者。
如今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世界多極化的發展,G7影響力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實力依舊十分強大。2019年G7國家的經濟總量高達39.64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經濟總量的45.77%。超強的經濟實力,讓G7集團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話語權。
而加入G7集團似乎已經成為部分國家的願望,就如同部分國家尋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一樣。而且G7集團此前也曾出現過短暫擴容,俄羅斯曾進入該集團。但是後來克里米亞事件爆發,俄羅斯又被踢了出去。
目前全球有可能進入該集團的國家有三個,分別是印度、澳大利亞和韓國。其中澳大利亞是希望最大的。一方面,它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符合G7集團的定位;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大多數G7成員國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尤其是得到了美國的力挺。
而此次義大利等國之所以極力反對澳大利亞加入G7集團,按照澳大利亞媒體的說法,是因為莫里森當局對中國立場比較強硬,而義大利等國拒絕讓反華國家加入G7集團。其實在G7集團內部,歐洲地區的國家認為該集團應該專注於經濟問題的解決,而不該摻雜過多的政治鬥爭。
但是美國則希望將G7集團打造成又一個實力更強大的反華集團。這點是義大利、德國和法國等國不願意接受的。與此同時,法國認為G7集團擴容,會降低歐洲在該項會議的影響力。
此前法國和德國等G7集團成員國明確表態稱,歐洲不應該與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儘管法國和美國是盟友,且在價值觀方面存在諸多相似點,雙方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但是法國也不會盲目跟風拜登的對華政策,與中國對抗。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德國總理默克爾。她在1月舉行的世界經濟達沃斯論壇上發表公開演講,表示德國不會在中美對抗之間選擇站隊,認可中國提出的多邊主義倡導,將致力於推動全球和平與穩定。當然,法德等歐洲國家之所以這麼說,更多的還是經濟因素。
中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某種程度上講,所有的外交博弈,背後均牽扯到一個“利”字。以反對澳大利亞加入G7集團的義大利為例,2019年中國和義大利雙邊貿易額超過了500億美元。
每年有上百萬中國遊客前往義大利旅遊,同時中國消費者是義大利奢侈品最大的消費群體,每年為當地貢獻數十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中國與義大利之間並無多大瓜葛,試想義大利會輕易得罪一個金主嗎?
另外,在2020年年底,歐盟頂住美國施加的巨大壓力,與中國達成了中歐投資協議談判。未來雙方的經貿關係將進一步提升。除英國之外,法國、德國和義大利並不想在G7峰會的框架之下,過多地探討對抗中國的話題。即便是最終納入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而且G7峰會的侷限性越來越大,當今世界是一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並存的時代,任何一項會議只有更為廣泛地關注更多人的利益,才具有存在的意義。在這一點上,G7峰會顯然不如G20峰會。相對G20峰會的全球影響力,G7峰會要侷限得多,更像是一個富人俱樂部。正如俄羅斯方面所說,解決全球大多數問題,G20峰會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