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被安利看了《山海情》,我對農村題材其實並不感冒,主要是我小時候過年回老家在村裡被鵝追著啄蛋的心理陰影,以及有《鄉村愛情》這部天頂星級別的農村劇擺在那裡。
但不得不說正午陽光和孔笙這兩個招牌又很吸引人,畢竟這兩個名字就代表了基礎的智商和質量。
一開始我看的是普通話版,但不到三集,我就去看方言版了。
因為這個劇實在太好看了。
這種好看和一般的好看不一樣,一般來說電視劇的核心都是人物之間的情感和關係,因為人和人之間的對立才能齣戲,才能拖時長,才能搞出複雜的人物網路。
而這個劇的核心點卻是搞建設,是從一片荒地上怎麼一點一點建起一個新世界。
這個套路看著看著我覺得眼熟,仔細一想,這不就是網文中的經典流派種田文嘛!
再一思考,整個山海情就是一個大型種田文模板。
而且是生怕會讓你等的心急的爽文模板。
從要不要種蘑菇,到怎麼種蘑菇,再到種什麼蘑菇,再到怎麼賣蘑菇,一環扣一環,每一點進展都會引出新的問題,每一個問題解決都在向著成功挪動,當最後積累的期待和委屈爆發出來的時候,所有觀眾都變成了村民,為蘑菇大賣而激動到滿床打滾。
這之前每一個打動人心的慘,都是為了在下一段劇情讓你感受到那種逐漸積累最終質變的快感做的鋪墊。
爽嗎?爽爆了啊!我看著都快樂起來了。
他是那種爽到,你大半夜的吃白米飯配白開水都能開心的多吃兩碗的程度的那種爽。
這不是爽文,什麼是爽文?
2
很多人看不起爽文,覺得爽文沒內涵,還覺得有深度的正劇和爽文是對立的。
這是錯誤的認知。
因為能把作品弄成爽文模式,本身就是本質。
其實大部分好看的故事都是爽文,不管它是正劇還是名著。
因為爽文就是刻在我們基因深處的需求,不爽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曾經有一個研究神話的人叫坎貝爾,他在閱讀了世界各地的神話之後發現了一個事實:
這些英雄傳說裡的英雄好像都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他把這個偉大的發現寫成了一本書,叫《千面英雄》,分析世界各地英雄故事的模板:
離群——考驗——迴歸。
“離群”就是要發生一些事,把英雄從他熟悉的生活中拖出來,丟進那個偉大的傳奇裡,比如說觀音突然來到三藏面前說:“大唐的佛法,不行,西方的佛法,行”;
“迴歸”就是在英雄的終點,他會重新迴歸寧靜,找回自己——只不過這個方式有可能是掛掉。
坎貝爾用這個模板研究了神話的問題,結果這本書卻成了故事創作界的聖經,不管是小說作者還是編劇都把《千面英雄》當成必讀書目,一大批名作家、名導演都把這本書當成教科書來看待。
喬治盧卡斯曾經說過,如果不是《千面英雄》根本不會有《星球大戰》。
後來有一個大師級劇本顧問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此基礎上又寫出了一本《作家之旅》,詳細的將故事的模板分成了12個階段,把如何製造爽點寫的清清楚楚,再後來有一個編劇按照這一套寫了一部動畫片。
叫《獅子王》。
坎貝爾十分推崇榮格,他認為之所以所有的故事都有同一套模板,是因為每個人的內心中都存在一種普遍的原型,原型轉化成集體無意識,這套共同的追求平時意識不到,但是在看故事的時候就會形成偏好,讓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都為同一套故事模板而嗨起來。
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
人人都愛看爽文。
一個故事好不好,就看你講的爽不爽。
和深度沒關係,和審美沒關係,你不能讓我爽起來,那就是你的故事沒講好。
畢竟只看內涵的化,我幹嘛不看課本呢。
能把無聊的東西講爽了,才是大本事。
3
現在我們回頭看那些名著,其實裡面都有爽文的橋段。
尤其是在《三國演義》裡,你幾乎能解構出一切爽文模板:
賣草鞋的劉備虎軀一震,王霸之氣一抖收穫兩個SSR武將。
巨大威脅華雄逼近,上一個死一個,全場絕望,突然角落裡出來一個馬弓手關羽,在全場的質疑和詆譭中輕輕鬆鬆就把事情給平了。
面對絕對劣勢,趙雲一個人殺穿百萬大軍,讓強敵在背後吃土,自己瀟灑離去。
張飛喝斷當陽橋用的其實也是這個1 VS 1000000的模板。
20多歲出山的草根青年諸葛亮被大佬重用,一出手就罵遍江東大儒,燒炸曹操半壁江山,大佬對他全心全意的信任,不惜把家產全送他。
這還只是蜀漢組,其他線路里也有無數爽文模板可以拆。
曹操中期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升級故事,從聯合軍解散開始,曹操的勢力一直在重複“刷小怪攢家底,遇到威脅,再打大怪,攢家底,再遇到威脅,再打更大的怪”這樣的過程,這樣一步一步積累實力,偶爾翻個車,慢慢攢著攢著,突然就變成天下第一了。
別看曹操有很多翻盤戰例,人家的地盤都是一點一點穩紮穩打攢起來的,這樣量變引發質變,非常種田。
不過三大勢力裡的孫權就比較悲傷,他主要是給遼爺刷“八百破十萬”這個模板的背景板。
還有《基督山伯爵》,那就是現形爽文,愛德蒙直接挖出了一箱“能買下義大利”的金子,然後就是瞬間變身霸道總裁,連小費都給金路易,造作的不行。
報恩的部分他總在其他人苦逼絕望,覺得這個事沒指望了的時候突然從天而降,輕輕鬆鬆把事情擺平然後消失,這個套路非常有一拳超人的感覺。
復仇的部分他總是暗地裡佈下老大的局,把仇人玩的快死了的時候出現在他面前,這也很有“莫欺少年窮”的復仇快樂。
《悲慘世界》看起來是夠慘了,但是慘的主要是路人,你仔細看看,冉阿讓第二次出場的時候他已經是當地大富豪了,之後的人生裡冉阿讓沒缺過錢。
沒有人規定名著就要苦大仇深,恰恰相反,名著裡的苦大仇深都是“考驗”的一部分,真的好故事,一定能精準的操縱讀者的心理預期。
世界悲劇的三大起源之一《俄狄浦斯王》,大段內容都是俄狄浦斯如何從一窮二白的逃家王子逆襲成一國之君的冒險過程。
就連《活著》這種從頭苦逼到尾的故事,都有“龍二騙了福貴的家產結果代替福貴被斃了”這段莫名好運的劇情,這種“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反正騙了我的人自己死了”的劇情是大爽點。
管理讀者的期待值,這就是創作的功力,和題材無關。
4
這個道理放在電視劇裡也是一樣的,而且因為電視劇的大眾性,電視劇比小說要更網文,可以說每一部大火的電視劇內心都有一個爽文的核心。
《亮劍》,那種把敵人渲染的超級強,然後一次次在絕境裡逆風翻盤的套路在日漫裡特別常見。
老婆被抓了,一聲號令,上萬兄弟瞬間集結,一方出擊,攪動華北局勢,整個平安格勒一戰的爽度一波接一波,爽到讀者翻白眼。
《武林外傳》,整個就是一個扮虎吃豬的大戲,明明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莫名其妙就做成了很多大事,搞的大家把我們當成大佬膜拜,這個套路最近流行的很。
《大明王朝1566》,是在複雜的權謀鬥爭中,有海青天這個大明律法護體的硬骨頭,不管你是什麼大佬有什麼算計,都攔不住我為民出頭,就算是皇帝我也和你剛到底,而且你們拿我還沒辦法。
《士兵突擊》是“愚者成功”型故事的標準模板,從卓別林到《阿甘正傳》,電影界永遠不缺老實好人被運氣帶著飛的爽點。
《大秦帝國之裂變》,那就是種田文的典範,一上來接手一個剛剛被痛揍一頓,經濟凋敝兵源匱乏的破爛秦國,然後開始召集天下人才,在商鞅的幫助下一點一點的搞建設,攢家底,改模式,一邊和內部保守派鬥爭,一邊緩慢堅決的對抗外敵,每一次和魏國開片,都是一次驗證階段性成果的大爽點。
爽,就是人類的追求,要火到出圈,火到所有人都願意看願意談,靠的就是這種掐中人基因深處需求的對症下藥。
就像是吃炸雞喝可樂會讓人感到快樂一樣,故事也有自己的高油高甜。
成長和獲得,是讓人能夠從基因深處感覺滿足的橋段,哪怕只是數字的提升,還是可以帶給人“自己獲得了更多”的快樂。
不同點只在於,傳統的正劇名著,在爽之前要用更久的時間來壓制,來塑造那種期待感,而現代的爽點專家壓縮了這個壓制的過程,讓痛苦來得快釋放的也快。
正午陽光深諳網文核心,是把正劇講成爽劇的好手。
或者說,用爽劇的手法做正劇。
《琅琊榜》和基督山伯爵一樣,是一個經典的復仇故事,不同點只在於小說前三分之一那些監獄裡的苦熬和學習被導演壓縮成了前序,整個故事從進京開始,直接就開始走上了落魄少年衣錦還鄉報恩復仇的痛快大路。
《大江大河》的前半段更是一個超級爽文,三個主角從三個方向一路走過來都是順風順水,宋運輝的精準走位和“我什麼都不幹但你們就是拿我沒辦法”的套路眼熟的很,這一整個故事又是官場文又是商戰文,還有建造種田部分,可謂爽文集大成者。
《山海情》也一樣。
5
《山海情》中種菇這段戲大受好評,恰恰是因為它戳中了人們基因深處的爽點,那就是積累與成長。
在部落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會為自己積累下更多糧食,做出更多工具而快樂,會因為蓋好了一座房子,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而感受到成就感,這種快樂順著基因和血脈留在了我們的本能裡,變成了榮格所說的那種“原型”。
看著一無所有的村民們,一點一點解決問題,一點一點的在荒地上建起家園,給村子通上水,通上電,直接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成就感。
種田文的本質是積累細節導致質變。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收穫成果。
每解決一個問題,觀眾的期待值就變得越高,這時給出新的問題,在通往結局的道路上每一個關卡都是一個期待值的躍升,而當觀眾的期待值拉滿的時候,再給出一個成功的儀式,實際證明“我們之前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我們用自己的手贏得了未來”這種期待就會瞬間轉變成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這種爽,放在個體身上也是一樣的。
除了裝X打臉之外,爽文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變強,新的功法、新的技能、更高的社會地位,這些積累都會轉變成男主裝逼的本錢,但裝逼只是最後的那個“成功的儀式”,前面積累本錢的這個過程,也是積蓄爽感的重要條件。
金庸小說就走在這條爽路上。
《山海情》的成功則證明,這種人性深處追求“爽”的本能,並不只能用在那些小白文的身上,在一個有足夠深度,有足夠的內涵的故事裡,同樣是能讓觀眾熱血沸騰的神器。
用深度做旗號來掩蓋自己敘事上的無聊的作者應該好好學學《山海情》的深度式爽文寫法。
別說什麼深度不深度,爽起來,觀眾才會喜歡你。
也別說什麼題材限制,扶貧+鄉村+年代劇,這都可以變成種田文,還有什麼是搞不定的?
而且這不比博人傳燃?
6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覺,就是文學性和爽是對立的,但是這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並列關係。
一個爽文同時也可以很有文學性,一個滿紙都寫滿了苦逼的嚴肅文學也可以毫無深度。
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好故事能不能講出道理來,他們兩個東西是並不衝突的,只不過悲劇更容易讓人記住而已。
拿“你看不懂”當成深度,只不過是一些菜雞作者掩蓋自己無能的手段。
商業就是考量標準,大眾就是裁判,口碑就是評分。
先讓觀眾愛,再去談能不能在裡面講道理。
再說了,《歡樂英雄》這樣全程嬉笑的作品,不也同樣可以很深刻嗎?
編劇的核心就是怎樣抓住人內心深處的需求,讓人被故事牽著走,讓觀眾的喜怒為劇情而起伏。
至於故事本身,反而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就像《千面英雄》所說的,人類最喜歡的故事其實就是那麼個模板。
不管換了東方神怪題材,還是西方奇幻題材,主角小隊為同一個目標而啟程,隊伍裡有個沒什麼用的核心人物,有個輸出暴高的,還有個,它可以是《魔戒》,也可以是《西遊記》。
故事的模板是一樣的,決定好不好的就是講故事的功力。
在好萊塢編劇界有這樣一句話,說“在原始部落,每天晚上大家會圍著篝火講故事,故事最無聊的那個人會被吃掉。”
國內的影視劇主創過的太好了,讓爛片可以靠著流量橫行,他們早就已經忘記故事講不好會被吃掉這檔子事。
他們用“市場太浮躁,人們喜歡看三俗膚淺的小白爽文”作為藉口,掩蓋自己故事講的沒深度,核心太低智的錯。
又用自己“故事太深刻,一般人看不懂”作為藉口,來掩蓋自己基本功不到家,連讓觀眾爽起來都做不到這樣的菜。
結果就是國內觀眾的取向相當一部分時間在戲外,爽點和甜點都落在了明星八卦身上。
實話說那些明星八卦看著比電視劇本身爽多了,哪的爽文有爽子姐單身父親帶倆娃回頭復仇的劇情爽啊?
原來內涵這種東西,可以一邊爽一邊學會;
原來電視劇只需要二十三集,隨隨便便剪出八十集的破爛不知道注了多少水;
原來,我們真的只是想看看好劇。
願天下有更多爽劇,願天下更少小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