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文 | 幽谷輕塵 編輯 | 歸山、Leham

備受粉絲們關注的村上春樹,在2020年出版了一本新書——《棄貓:當我談起父親時》。

書上回憶了父親的點點滴滴,冷靜地展示自己與父親漫長的隔閡、決裂與最終的和解。

令人想不到的是,村上春樹與父親的隔絕長達數十年,就算父親承認了他的成就後,也從未主動與父親聯絡。

當村上終於理解了父親對世界的迷茫與不安寫成這本書時,他的父親已與世長辭。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對父子決絕長達數十年?

這和村上春樹父親的童年經歷有關。

父親村上半秋小時曾被父親寄養別人家,於是坎坷半生的他一直努力製造給兒子帶來足夠的關愛,在學業上對他寄予了厚望。

可不料村上春樹卻痛恨學校。

村上坦言:

直到現在,他還會被”身在考場什麼都不會,只能交白卷“的此類噩夢驚醒。

父親的期待,父親的背影,不知不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了負擔。

22歲那年,村上春樹與父親的關係徹底決裂。

之後甚至20年幾乎斷絕了聯絡。

村上父親的未竟之事是他一生的隱痛,因為再也無法實現特別介意。

於是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能代替他重走自己被時代耽誤的人生。

為此父親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可是村上卻無法幫父親圓夢,這導致了父親長期懷著不滿情緒,而村上春樹則長時間感受痛楚甚至憤怒。

最終導致父子決裂。

直到村上春樹年過70,才打破心中的這層隔膜,出版了這本回憶錄。

父愛如山,靜默不言。

自古以來,父愛給人的感覺,如大山一樣始終在那裡給人依靠,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父愛是你出門在外想回頭望的那一眼,是你在外受傷想回家依靠的肩膀。

曾經,朱自清的《背影》,不知治癒了多少遊子的心。

然而,眾生百態,人世間不是所有的父親都是盡職的,不是所有的愛都是恰當的。

有人為子女鞠躬盡瘁,有人卻冷眼旁觀;

有人大智若愚,也有人冥頑不化。

1 別讓父愛輕如擺設

古人言: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父母生養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雙方的共同責任。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是擺在許多父母面前的一大問題。

育兒路上,採取怎樣的教育方式,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但前提是,父母雙方互相配合事半功倍。

媽媽的作用不可或缺 ,爸爸的影響同樣必不可少。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父愛是剛強的、堅毅的、豁達的,孩子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更容易從父親身上感受到這些優秀的品格,並進行效仿。

如果缺少了父親的影響,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方面的缺失。

達芬奇說:

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這是父愛的偉大之處。

狄更斯說: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

這是父愛的可親方式。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不少爸爸成了孩子童年的旁觀者 ,成了多少媽媽們育兒路上的“豬隊友”。

就像前段時間熱議的兩種育兒模式下的爸爸:

有一種叫“喪偶式”。

顧名思義就是家庭中雖然一家三口共同生活,但是對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其中有一方做起了甩手掌櫃,都甩給了另一方。

這就如同喪失了配偶的單親家庭一樣。

就像很多媽媽吐槽的,同樣是上班,做媽媽的還要兼顧火急火燎地接送孩子。

無論工作多忙,也得放下手頭的事情,做飯做菜打理家務,輔導孩子的功課,出席家長會……

更有甚者,孩子都畢業了,老師還不認識孩子的爸爸,孩子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是有什麼需求,都只會找媽媽。

爸爸完全置身事外,無論媽媽怎麼忙碌,做爸爸的一律視而不見,要麼已工作忙為託辭,要麼躲進書房裡只顧自己的事情。

他就如同一個擺設。

這種喪偶式的家庭教育,讓很多媽媽感到孤立無援,明明一個大活人在身邊卻不能幫你分擔一點兒育兒的責任,心裡積累的怨氣終有一天也會排山倒海而來。

另一種毫無作用的是“詐屍式”。

這類家長看起來好像比“喪偶式"好一些,你看他沒有不管,可是對孩子的幫助來說,也是少之又少。

他要麼不聞不問,要麼冷不丁一跳而起,義正詞嚴,把孩子嚇得瑟瑟發抖。

之後又恢復老樣子不管不顧,說過的話立下的規矩都沒有執行,長此以往,孩子根本就不會聽這個爸爸的建議,因為他說過就沒下文。

不管是“喪偶式”還是“詐屍式”,都是一種愛的缺失。

可能有的爸爸或媽媽(當然不排除有些媽媽也會有這種情況)會說“我是愛孩子的”,可是這種愛並沒付出行動,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親根本就是一個擺設。

孩子心裡感受不到這種沒有表示的愛。

在孩子心裡,父親是什麼人並不重要,主要的是你在他心裡是怎樣的爸爸。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孩子的爸爸,如果你還愛著孩子,就行動起來,不要讓自己成為擺設。

否則,就像《時間的禮物》裡說的:

“一旦失去孩子對你的關注,你就永遠不會重新獲得他。”

2 別讓父愛沉重如山

人們可能很容易對以上兩種方式看出危害,提出聲討,當事人相對也很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可是還有第三種父愛,傷害孩子於無形之中,你說他錯了他還會不服氣,不知你是否見過或經歷過。

就像下文的這位父親。

他真的很愛孩子,打孩子一出生,就經常呆在家裡。

有事沒事抱著孩子玩,以至於孩子養成了”抱著沉沉睡,放下床就醒“的習慣。

半夜折騰到12點多是常事。

一向手腳笨重的他還學會了做早餐、換尿布。

孩子小,天氣冷,怕孩子感冒,他就天天把門窗關得緊緊的。

要不是妻子搬出醫生的話來提醒,要定時開窗通風,他也是老大不願意的,因為這麼多年他一向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固執自戀地很。

醫生說孩子抵抗力差,要防止細菌的入侵。

於是他將家裡有可能會接觸到的傢俱,都用酒精進行消毒。

直到妻子從外面回來提醒他,這樣很危險,他才恍然大悟。

因為擔心外面有細菌,孩子一歲前,他禁止保姆帶孩子外出,即使下樓也不行。

孩子稍微大一點,拗不過妻子的要求,好說歹說,他終於明白孩子也需要與人交流需求,才答應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他堅持自己開車,在車後備箱裡,塞上給孩子餐具消毒用的鍋和電子爐。

……

總之一切做得細緻入微,事無鉅細,也因此他獲得了周圍人的一致稱讚,於是愈發自得。

帶孩子小心點是沒錯,可是孩子的抵抗力,不是在溫室中培養出來的。

接觸大自然,適當地接觸社會環境也是對孩子體質的適當考驗。

孩子幾個月時臉上長了一點溼疹,這在幼兒身上是常見的。

醫生說:

有可能是奶粉或海鮮過敏。

因為那時候剛好是學吃輔食時期。

他堅持從源頭切除,不讓妻子母乳餵養了,這就像因為一隻蒼蠅而關上了所有窗戶。

從此那個不能給孩子吃這個不能給孩子吃,造成孩子現在嚴重挑食。

他真的太愛孩子。

夏天怕凍著孩子不捨得吹空調,寧可自己熱著。

冬天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只知道添衣不知道脫衣,哪怕孩子晚上捂得滿頭大汗,也不願給她少穿點。

為這夫妻倆沒少發生爭執,不過幸虧妻子的堅持,才沒有沒有把孩子裹得像一個粽子。

孩子要什麼吃什麼,他都弄得好好的,送到他嘴裡,塞到她手上。

孩子現在六歲了,上小學了。

吃飯還不是很利索,一頓飯磨磨蹭蹭得半小時,還挑食。

自理也很差,後來總算在老師的一再叮囑下,要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她才學會了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整理書包。

不過爸爸還是不放心,總要跟在旁邊看,老忍不住要出手幫忙。

很明顯,在他的幫忙下,孩子的自我自理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了一截。

可是他依然樂此不彼。

孩子長大了,慢慢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己的喜好,不想什麼都聽大人安排了。

“為什麼每天要喝兩杯牛奶?而且一直是那個牌子。”

“今天晚飯少吃點可以嗎?在學校吃過點心了。”

“我不想穿那件衣服,不舒服!”

每次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爸爸總是加以阻攔,把孩子氣得大哭,當孩子堅持不按他說的去做,本來就急性子的爸爸就破口大罵:

“我這是為你好!”

孩子被逼急了,也會吶喊:

“你走開!”

看著一張痛苦的小臉,妻子不想當著孩子面與他爭執,只能搖頭嘆息。

也許人們會說:

這樣的丈夫多好呀,什麼都給做了,你還不滿意?

身邊的人似乎不能理解妻子的著急,沒有辦法體會到,當妻子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有差距時的著急與擔心。

爸爸的舉動,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莎士比亞說:

“瞭解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明智的父親。”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有自己的喜好,父母尊重她的選擇,孩子才更有興趣,才有助於自我的覺醒。

父親過分地干預,讓孩子猶如揹負一座大山在前行,

這座山外形龐大,裝載太多無用的累贅,沉重地壓在孩子身上,讓她直不起腰來,不能做一些屬於她自己的事情,幾乎沒有自主發揮的機會。

被壓制的痛楚到極致,才會爆發出“你走開”的怒吼。

如果長期如此,這個孩子很可能在將來沒有自己的堅持。

將來哪一天離開父母,她將無法應對生活考驗,哪怕是簡單的生活自理問題。

然而孩子終將要長大,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這個社會又是如此複雜,有陽光照射下的良善,也有陰暗下的冷漠與危險。

如果現在你不慢慢放手,讓她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將來讓她如何自處?

別讓你的愛壓垮你孩子的童年。

都說父愛如山,這座山應當是沉穩的、可靠的、睿智的、不拘小節的,是孩子成長的依靠。

3 別讓愛成為決裂的理由

孩子長大後,父母又該如何安置自己對孩子的愛,常聽到一句話:

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社會不乏聽到一些父親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我就看過這樣的父親。

孩子高中畢業,面臨大學擇校問題與父親的意願相差徑庭。

孩子想到英國繼續學業,也拿到了英國排名前十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是父親硬要孩子去香港,理由國外太遠了不放心,來去看她不方便。

為了說服女兒,他還動員了眾多親戚加入勸說的行列,包括年邁的孩子爺爺奶奶。

最後孩子沒辦法,只好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去了香港中文大學。

可是畢竟不是孩子自己喜歡的,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大受打擊,學習成績也就平平。

而她的大部分同學都去了自己喜歡的學校,這讓倍感孤單的孩子經常抱怨父親的決策,也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畢業後,孩子寧可去外地打工也不願呆在家裡。

這位父親的固執造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是他始料未及的,然而人生無法重來。

究其原因,很多父親可能會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考慮,可是細思量,是父親把自己年輕時未竟的事放到孩子身上,期待孩子來完成自己年輕時曾經嚮往的。

就連村上春樹逃避不了這樣的命運,又有幾個孩子能欣然接受原不該屬於他的安排

也許只有像村上那樣,待到幾十年後,才能想通透。

那終是源於命中註定的血脈連線。

每一對父與子(女)要有多湊巧的緣分才不會錯過,在無數的偶然下才結成血親,心與心的連線終究無法決斷,每一對飽經傷痛的父子(女),終將和解。

4 讓父愛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為人父者,究竟要給予孩子怎樣的愛,才能讓他受益終生?

讓父愛成為孩子成長的堅強後盾。

歷史上很多優秀的父親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就是一位開明的好父親。

他培養孩子的信條是:

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六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他在學校裡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

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

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並最終成為一個大畫家。

魯迅對兒子周海嬰是完全的解放。

他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梁啟超對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他的《梁啟超家書》堪稱教育子女的典範。

很多父親都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父愛如山,不管是多忙,別忘了每天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不管你多愛孩子,別忘了給孩子留一些自由空間。

要明白你的愛可以幫助孩子,也可能會傷害孩子。

給她一個溫暖的童年,讓父愛成為孩子成長的堅強後盾。帶著孩子敲開幸福的大門,開啟美麗人生。

孩子終將遠行,父愛這座山依然屹立,就是孩子遠行的牽掛與後路。

END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若把文玩手串比喻成老婆,那麼這5種手串,是什麼型別的老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