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中國,未婚先孕的女孩往往會選擇奉子成婚,而在俄羅斯,卻有一大批未婚先孕的女孩,拒絕結婚,以至於俄羅斯政府要出臺法律,保護單親媽媽。

某社群新聞說,截至到2020年,俄羅斯單親家庭佔比已達到30%。

這個數字的可信度多少,我不敢說,但以我在俄羅斯的經驗,單親媽媽在俄並不少見。

為啥不結婚?不是娶不起,而是“買不起”!

不受節制的市場經濟,催生了俄國商品化婚姻,不僅誘發了個人恐婚症,也引起了俄羅斯社會的“不結婚病”。

婚姻是社會的一項基本制度,也是締結家庭的核心方式,而家庭,更是社會的細胞。

婚姻應當建立在男女雙方誌同道合的愛情基礎上,這毋容置疑。但在拜金主義盛行的當下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包括房子、車子等),已成了婚姻的首要考量。

在擇偶的價值序列上,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經濟實力,性格、人品等反倒排在後面位置。

而這種價值序列的重新排位,與社會文化的嬗變息息相關,簡單說,實行市場經濟的俄羅斯,形成了強勢的商品文化,而計劃經濟下的反消費主義文化,被完全壓制。

當我們把時間回溯到前蘇聯時期,會看到截然不同的婚戀文化。錢不是核心標的——

一方面,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金錢的、作用有限,人們在締結婚姻時往往能更多地考慮雙方的地位、職業聲望、個人品質等。錢不是衡量物件的唯一準繩。

另一方面,當時的物質財富,雖談不上豐富,但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這也意味著,婚姻雙方都有了在精神考量的餘地。社會主義下,每個人民都生活無虞,也不必為居住的房子發愁。

但迅速切換成市場經濟的俄羅斯,一切全變了。

經濟衰退、各種商品數量和品種減少、價格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甚至到了要為食物發愁的地步。

這無形中強化了自身生存需要的緊迫性,說白了,找物件解決的首要問題,不再是感情依靠問題,而是吃飯問題。

加之,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滲透到社會的一切領域,包括素來被視為神聖的婚姻家庭關係中。

於是,在婚姻領域,逐漸形成了等價交換關係。金錢成了核心考量。愛情成為一種商品,誰出足了價誰就可以拿去。

尤其是當下的俄羅斯,為錢而嫁娶的現象,並不鮮見。為了錢,風華正茂的小夥子可以娶一個比自己大30歲的老太婆;而年輕姑娘,拼了命地往國外嫁,各種相親機構去牽線、找俄羅斯女孩,本質上,也是女孩們把青春、美貌等作為商品待價而沽。

戴一枚寫有“我在尋覓百萬富翁丈夫”字樣的徽章的風氣,在俄羅斯女孩中間大為流行,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觀,早已在適婚男女心中死亡。

尷尬的是,俄羅斯媳婦兒的“售價”,俄羅斯男人出不起,在他們看來,這個婚啊,結不起,沒有錢,s以至於十分之一的俄羅斯女孩,都外嫁到外國。

而另一重尷尬是:兩個人可以因錢走到一起,也就可以因錢分道揚鑣。以至於俄羅斯的離婚率冠絕全球,離婚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

這不難理解——締結婚姻關係的雙方,以金錢進行等價交換,而非出自感情上的聯絡。換言之,婚姻通常只是用來滿足需要,而不是出於感情昇華的訴求。

這種婚姻關係本來就缺乏深厚基礎,很容易因某一方優勢條件消失,而發生動搖和破裂。

比如,女方由於生育等原因容貌出現變化,不能再取悅於自己的丈夫,後者仗財大氣粗將其一棄了之;比如男方經營失敗、破產,經濟優勢一夕喪失,妻子也轉而離開了家。

加之,金錢繫結兩性關係,就不可避免地引發色情經濟,而色情經濟的猖獗,也會弱化兩性關係的道德水準。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許多俄羅斯年輕男女,出於生理衝動,草草結婚,或者輕易離異。

此前,俄羅斯大火的電視劇《背叛》,講述的便是已婚女性與1個丈夫、3個情夫,相互糾纏的故事。

往深裡說,人們在追逐個人利益中產生的狂熱和慾望,使人在婚姻領域缺乏責任感,將個人快樂置於首位而不顧對方利益。

一邊是十分之一女孩外嫁,一邊是離婚冠絕全球,俄羅斯社會患上了深深的“不結婚病。”

而這種現象持續發酵20年後,婚姻關係的大廈,已經被金錢衝擊得七零八落。俄羅斯女孩們,已經不再信任婚姻。這就引發了群體性的恐婚症,也就不願意結婚了。

而從整個社會而言,結婚與生育是連在一起的,普遍意義上說,不結婚也就不會有孩子,也就引發了勞動力危機。

面對這個重病,俄羅斯出了一系列“偏方”,比如把女性法定結婚年齡調低到14歲、保護未婚媽媽的各種權益並給予補助。

然而,這也治標不治本。

因為,根子上是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侵犯了人的個人感情領域,無節制的商品文化壓倒了人性訴求。資本,會把一切變成商品,包括人的感情與婚姻,這一點,馬克思早就言明瞭。

殷鑑不遠。

1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你被PUA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