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989年,英籍日裔小說家石黑一雄憑藉《長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獲得了英國布克獎。1993年,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艾瑪·湯普森與安東尼·霍普金斯領銜主演。

雖然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為《告別有情天》,“情”將整部電影的印象框在了古早愛情片的範疇,然而,這部電影主人公著名勳爵的管家史蒂芬斯先生和女管家基頓的愛情線非常隱晦,從《告別有情天》這個譯名可能引出想象——跨越幾十年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截然不同,他們之間的感情沒有說出口,剋制與激情的矛盾盡在不言中。

除了一段遺憾的感情,《長日留痕》囊括的要素更多,比如整部影片籠罩在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政治氛圍中。達靈頓勳爵是典型的英國傳統紳士貴族的代表,他是一個心思單純的政治家。戰後的他頻頻對戰敗國德國示好,歐洲大陸的勢力均衡是他的願景,所以他奉行綏靖政策,將歐洲推向了戰爭,釀成了悲劇。

在和實際生活設定更接近的史蒂芬斯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他的情感困境,這也是女管家基頓的掙扎。當面對一份自己想要迫切抓住的感情時,你是勇敢地衝破自我的規則,任由激情迸發,還是顧及更高的道德追求,選擇剋制地等待,以至於遺憾地失去?

“機器人”管家背後的被奴役

電影以達林頓府邸易主開場,這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因向德國示好而將英國捲入戰爭的“叛國者”達林頓勳爵一夜間臭名昭著,曾經在會議上提出要制約德國,而被眾人嘲笑的美國人路易斯成為了府邸的新主人,而達林頓勳爵忠誠的管家史蒂文斯留了下來繼續為路易斯工作。隨著人到暮年史蒂文斯的回憶,時間倒回了幾十年前。

史蒂文斯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管家,他將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條,上到確保勳爵府邸中的國際首腦會議萬無一失,下到面試新的女僕,確認好每件物品是否擺在它應有的位置,這一切或細碎或重要的工作都體現了史蒂文斯的訓練有素。

但是,成為讓勳爵稱讚管家的代價是淪為無私人感情的“機器人”,史蒂文斯的確表現得過分無慾無求,處事不驚,他有意識地在剋制自己的情感,只為維護勳爵的體面。這是他成為合格管家的前提,也是他心甘情願失去自由換來的理想。

就像基頓說的那樣,史蒂文斯從來不招長相十分漂亮的女僕,他也不會多看她們一眼。因為史蒂文斯知道那會讓他在不容許差錯的工作中分心,甚至毀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史蒂文斯沒有將私事放在了人生第一位,不管是三十年前還是現在,他還是在維護著具有奴役意味的管家制度。

電影開始時,史蒂文斯需要招聘一位新的女管家和副管家,因為上一任女管家和男管傢俬奔了。基頓小姐來到府邸面試成功了女管家一職,史蒂文斯找來了他的父親擔任副管家一職。而他與父親的互動將冷血刻畫到了極致。

在他的管家信條中,愛情的慾望自不必說,甚至親情流露也是不被自我允許的。當75歲的老史蒂文斯明顯負荷不了這樣的工作,因中風臥病在床時,史蒂文斯以公事公辦的態度和父親談判,將他的工作換到了幕後,談話期間沒有作為兒子絲毫的關心,只說明達林頓勳爵的會議不允許出任何差錯。而老史蒂文斯作為管家非常理解兒子,只督促他趕快回到崗位。

老史蒂文斯病得越來越重,時日無多,因為史蒂文斯要打點會議的事,善良的基頓主動要求照顧他的父親,史蒂文斯只是公式化地說了句謝謝。他和即將離世的父親沒有過多的交流,父親想要留給他一些話,他也以“我現在很忙,明天早上再說”搪塞他。這究竟是冷漠還是他內心的恐懼?

晚宴期間,老史蒂文斯去世,聽到訊息後的史蒂文斯也沒有馬上離開自己的崗位,委託基頓幫父親合上雙眼。等到他為客人倒好了酒,得體地迴應了他們的請求,抽空回到了父親的房中,途中,他還囑託另一位男僕打好熱水送到檯球房,有一位政要要泡腳。

史蒂文斯沒有意識到,他和他的父親都是被奴役的兩代人。他們身處管家文化中,被浸潤,被荼毒,他們一輩子的個人感知都覺醒不了。他們或許還是有感情的,也渴望溫暖的親情和炙熱的愛情,但是他們從內心深處害怕這種強烈的情感,因為那會讓他們產生變化,迫使他們的信仰崩塌。

基頓小姐帶來的反差

同樣是管家,在表露感情方面,女管家基頓和史蒂文斯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是她的到來動搖了史蒂文斯一直維護的規則。

史蒂文斯也向觀眾展現了管家文化中的內部制度,比如,在基頓面試時,她稱呼和她同時來工作的老史蒂文斯的名,而不是姓,這引起了史蒂文斯的不滿,他冷漠地對她說這是不得體的表現。因為只稱呼名會營造一種親密感,這是史蒂文斯約束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用來壓制別人的枷鎖。

基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史蒂文斯忽視父親的健康越來越糟糕時,她會毫無顧忌地對他指出老史蒂文斯犯的錯誤,並且說破史蒂文斯不該逼迫他做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了,雖然史蒂文斯還是以“我現在很忙,一會再說”不冷不熱的態度冷卻了激情“說教”的基頓,但是在老史蒂文斯在草地跌倒,摔壞了銀器,引來了勳爵和客人注意時,他不得不正視基頓的忠告了,基頓小姐的直率與鮮活也在感染著他。

而她對他的影響,大概是觀眾看不出的,剋制似乎已經刻在了史蒂芬斯的骨子裡,基頓帶來的情感震撼不足以融化表面的冷漠。

面對史蒂芬斯幫勳爵辭退兩個猶太難民女僕的決定,基頓憤怒地說出,如果她們被辭退,那麼她也會離開這種富有道德正義感的話,史蒂芬斯只說了句她對這個府邸很重要,便離開了;在基頓和史蒂芬斯打趣,執意要看一看他讀的什麼書時,他們離那麼近,他卻在害怕地不敢動;在基頓答應貝恩先生求婚,而史蒂芬斯無感後,她趴在地毯上嚎啕大哭,史蒂芬斯只進來說了句有個角落的灰沒掃乾淨,讓她明天去看看,沒有安慰,沒有關心。

雖然基頓是一個活潑,有人情味的人,但是她對史蒂芬斯的感情也是讓觀眾捉摸不透。大概她喜歡像塊石頭的史蒂芬斯的理由僅僅是因為他的性格與她截然不同。人們總是說兩個相愛的人性格互補才好,但是,這份互補是相互“侵蝕”性的融合,如果基頓主動了100次,而史蒂芬斯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他們並不是性格互補,而是根本不合。

我想,基頓也是在努力確認史蒂芬斯對她的感情,她會在外出採花的時候,帶給史蒂芬斯一束,就像平常的伴侶一樣,他的房間也有了她的氣息,而史蒂芬斯還是不願意向她敞開心扉。她以為他們已經是親密的朋友了,而他還是死死攥著那本浪漫的愛情小說,絲毫不願意露出馬腳。

本來基頓想要借答應求婚這件事刺激史蒂芬斯,但是沒有料到他略帶慌張地表達了自己的祝福,便轉身離去。她回到房內的大哭也是本部影片激情迸發的看點,她大概對史蒂芬斯失望透頂,也對自己一直以來傻乎乎的一廂情願感到可笑。

倘若那天他勇敢了一點

史蒂芬斯的回憶以基頓小姐結婚落下帷幕,回到現實,三十年後,他現在要自駕去找已為人婦的基頓小姐,請求她回到府邸幫忙。然而,他們的人生軌跡已不會重合。

基頓的婚姻不幸福,現在處於和丈夫分居狀態。然而,她的女兒凱瑟琳懷孕了,她的丈夫想要以此為契機接她回家生活。在看到自己不在家期間,丈夫連刮鬍子都會劃傷自己臉時,基頓雖然嘴上說還要考慮考慮,但是眼神卻掩不住自己對丈夫的關心。他需要她。

這也為她和史蒂文斯重逢,拒絕他的請求作出了合理鋪墊。結局,這段跨越時光的感情無疾而終,這可能稱不上一段愛情,但是真相和內心感受只有因剋制害了自己一生的史蒂文斯和抱有一絲遺憾的基頓才能明瞭。

史蒂文斯不止一次說過“這個府邸需要你”,這不能說不是一種含蓄的告白,他的畫外音其實是“我需要你”。正是他過度壓抑自己的情慾才讓三十年前後的基頓都選擇了直白表現出“他需要她”的丈夫。

最後雨夜車站離別的場景也是十分經典的一幕,基頓站在車上,史蒂文斯替她撐著傘站在車下,兩人明知未來不會再見,緊握的手道盡了不捨。基頓的大哭和史蒂文斯的惆悵是他們最後的交集,也是他們餘生都無法走出的情感困境。

不知道在基頓嫁人和三十年後的離別後,史蒂芬斯有沒有埋怨過自己,倘若當初自己為愛衝動一回,勇敢一些,拋掉在人生關鍵時刻無用的剋制,他們是否都會幸福一點?是他的膽怯懦弱造成了基頓在不痛快的婚姻中勉強過完餘生,是他的荒謬迷信葬送了自己的愛情。一直以來史蒂芬斯已經忘記了有感情是什麼感受,任由習慣性的剋制將自己湮沒,不管是三十年前還是現在,基頓的出現都讓他的感知恢復了一點,遺憾的是他終究還是克服不了被文化與制度訓練出的冷漠。

長日留痕,可一切已盡。

1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從馬赫《感覺的分析》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