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否認《送你一朵小紅花》並不是一部曠世偉大的作品。也知道它和《星運裡的錯》有諸多相似之處,甚至我認為創作中確實借鑑了人物設定和劇作結構。也看到裡面的諸多刻意之處,還有溢滿螢幕的煽情。
但我還是要對這部電影致予最大的善意和敬意。
就像影片裡所展示的平行時空,在那個時空中,人們不會如此遭受癌症折磨,每個家庭正常運轉,每個人過著普通的生活。
蓋上小紅花,他們的終極夢想只是成為平凡。
對於有些人來說,平凡甚至是貶義詞。可對於癌症群體及陪伴左右的親友,平凡是想要祈求獲取的奇蹟。
《星運裡的錯》修改版
十六歲的少女海澤爾自小患有肺癌,病痛使她對生活失去熱情,她在一次癌症病友互助會活動中偶然結識同齡男孩奧古斯都,奧古斯都開朗熱情,兩人很快產生好感,可病痛的陰影卻籠罩著他們。海澤爾至愛一本小說,她的最大願望是見一見作者,奧古斯都陪伴海澤爾去荷蘭見到作者,從荷蘭回到美國後,奧古斯都病情迅速惡化,沒多久離開人世,但他卻一直留在海澤爾的心裡。
這是2014年的美國電影《星運裡的錯》的故事,如果你看了《送你一朵小紅花》,你就會發現兩部電影人物和故事走向確實很相似。
《星錯》裡聚焦於女孩海澤爾,封閉自我,有一個陽光男孩來開啟她的心扉。《小紅花》裡著重於男孩韋一航,悲觀消極,有一個開朗的女孩馬小遠帶給他認真生活的信念。
《星錯》裡海澤爾對父母心存芥蒂,她誤解父母在她小時候便早早要放棄她。《小紅花》裡韋一航因為自己的癌症給父母造成的負擔而自恨。
《星錯》裡海澤爾特別喜歡一本小說,她非常想去荷蘭拜訪作者瞭解書中戛然而止的結局之後發生的故事。《小紅花》裡韋一航的腦海中總是有一片湖,一個女孩在那裡等他,喜愛戶外探險的他很想去到湖邊。
《星錯》裡的奧古斯都雖然開朗,可他的癌症卻最終惡化,樂觀的他也變得恐懼,人物間的關係開始變化,海澤爾開始陪伴奧古斯都。《小紅花》裡馬小遠始終想辦法幫助韋一航,但自己的癌症突然復發,韋一航開始陪伴馬小遠。
在此基礎上,《小紅花》對親情部分加強著墨,筆觸更細膩。但也是在《星錯》原有的模子上去加的。在家庭中,海澤爾主要的矛盾衝突是跟母親。而《小紅花》對韋一航的父母都有鋪墊刻畫,從影片開頭韋一航的旁介紹就開始了。
另一方面,奧古斯都同樣患癌的朋友伊薩克成為海澤爾和奧古斯都關係的推動力之一,在承擔喜劇功能的同時,也是癌症群體受到病情影響的縮影,一定程度上實現群像功能。
《小紅花》裡病友群群主、賣假髮的吳曉昧,以及那個出現多次給孩子治病的父親則肩負這一功能,在推動韋一航思想轉變的同時也是對癌症群體冷暖自知的延展。甚至電影想要加一點筆墨,帶上了雨中等待被拐走孫子的老奶奶和聾啞外賣員作為社會延展,但顯得膚淺粗暴,只起到生硬煽情的作用。
影片確實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有些臺詞生硬、一些情節刻意、很多場戲缺乏情感層次、鋪陳滿滿的配樂、單純靠人物臺詞完成戲劇目的等等。
這是手法高階與否的問題,並不能說這些問題加在一起就說這部電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沒什麼問題的影片,但考慮市場定位,顯得沒那麼高階。而說到高階,就又要提一句伊斯特伍德,真的是不動聲色卻直擊心靈的大師。
我不同意某些影評說的,韋一航並沒有完成人物成長。他從消極人格到變成願意主動去擁抱生活,我覺得這是一個完整的人物弧光。只是相比較而言,馬小遠確實顯得淺了一些,但《星錯》裡的奧古斯都同樣沒有完成人物成長的任務。
總而言之,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星錯》的修改版本。
但裡面的親情戲,確實很動人。
在我看來,影片最高階的一場戲,就是韋一航的媽媽在得知兒子癌症復發後的表現。在車裡面對揹著孩子乞討的另一位母親,她向對方發出質問,隨後給了一百塊錢。
對我而言,這是整部影片最好的一場戲。無聲處起驚雷,雷聲包含著人的無力、心痛、委屈、宣洩與愛。這麼一場戲,母親這個角色一下就立住了。
可惜的是,像這樣的戲份,電影裡只有這一場。
可能因為年齡漸大,對影視作品裡的親情戲越來越沒有免疫力。在社會浸泡越久,承擔更多的責任,明白生活的艱辛,越發明白父母的不易。他們面對孩子的從容,也許只是逃離人生狼狽暫時的休憩,以及給孩子的保護色。
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
看到有人說這電影沒有利用好題材,可以拍得更深刻,就像《藥神》一樣,觸及一些現實問題社會問題。在我看來這是影片創作方向選擇問題,可能只是這個故事質感不合你的口味。
還有人說這是披著抗癌外衣的青春偶像劇。那國外穿這種衣服的青春電影多了去了你怎麼說,合著正常人可以談戀愛,患癌的年輕人就每天坐在那裡甘願等死,遇見一個令自己心動的人也無動於衷,每天就想著自己的病,沒有精神情感寄託,不能擁有愛情。
說這些話的人,你們跟影片裡一開始消極裝逼的韋一航有什麼區別。你們就像影片裡籤售會上說大師賣書騙人的韋一航一樣,顯得自己多深刻多酷多有思想,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別人的觀念。
這部電影,就像那些願意相信大師雞湯話的癌症病人,是我們需要的精神寄託。
不是表露現實問題就是正義,推動生命有時需要不浮誇的浪漫主義。
一些人裝得苦大仇深,說這樣的才是電影,那樣的才是電影,真沒有必要。
有不需要這部電影的人,但也有需要這部電影的人。需要這部電影的人,看完,有些感同身受,獲得一些慰藉,能珍惜一下身邊人,能感受生活美好的一面,可能僅僅只是須臾,那就足夠了。
說什麼不知道男女主角怎麼互相愛上的人。
他們只是十八九歲的少年。
四字弟弟不帥不酷嗎?劉浩存不漂亮性格不活潑嗎?
你們TM十八九歲談戀愛的時候還要知道對方有多深刻嗎?你們TM不看臉嗎,你們現在嗑CP不也嗑得熱火朝天嗎?
選角導演又不是傻子,導演更不是傻子,視覺形象的建立難道不是角色塑造的一部分嗎?能讓你們覺得青春偶像,不也因為人家長得是青春偶像的模子嗎?兩個年輕好看的人遇到彼此擦出火花,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最煩一群裝逼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可以不喜歡,但請你不要裝。
最後,想簡單地說一件事。
15年初,還在美國留學時,我的一個好朋友,年紀輕輕,查出癌症。那是一段令人備受折磨的經歷。朋友的妻子,辭掉北京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到美國照顧他。朋友也沒有放棄,碩士讀完,繼續攻讀博士。可就像影片裡的情節一樣,他的癌症在治好後復發。
前年,朋友終究沒有扛過病魔,去世了。他的妻子,重新回國生活工作。
就像電影中韋一航的父母錄製的那段影片,展示如果他們失去兒子,他們日常的一天是怎樣的,令人動容。
我們這些凡塵中的沙礫,在狂風捲裹下,最終還是會飛向自己該去的地方。
「完。」
「一期一會,下期見。」